APP下载

刍议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行教育的有益尝试

2015-04-20檀静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陶冶弟子规美术课

檀静

“教之道,德为先。”德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适宜地进行德育渗透。美与德是紧密联系的。孔子说一个人要“尽善尽美”,墨子也主张“务善则美”。这个美就是指人的道德完善。美育与德育的目标都是培养人完美高尚的心灵,德育以理服人,美育以情感人,以优美的艺术形象与事物去影响人、感染人,使人在感情上,思想上得到熏陶,产生共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要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教师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说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科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德育渗透的重点也不相同。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德育品质;在设计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利用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下面我就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在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人生幸福和谐的金钥匙,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六个方面,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教我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弟子规》,是奠定学生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把《弟子规》作为每节美术课的课前引入内容。通过课前诵读《弟子规》,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德育品质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造型表现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的品质。首先,教师要有德育意识,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例如:教学生认识方形的造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引申出做人也要站得直,行得正,堂堂正正,稳稳当当;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细致的辅导,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如《献爱心》《让我过来帮帮你》《我给妈妈捶背》等很多有德育题材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设计应用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设计·应用”领域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在设计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布艺温馨》在教会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时,教育他们要爱物惜物;《中国结》是设计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对祖国的民间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一节好题材的美术课同时也是一节好的德育教育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欣赏·评述”领域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多种欣赏方式,引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在综合探索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探索”领域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要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工艺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总之,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完整人格,让祖国的花朵在美术课的摇篮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陶冶弟子规美术课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弟子规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