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灌注人文精神

2015-04-20黄翰额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课外阅读人文

黄翰额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先生说:“人文精神就是要有血性和良知,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它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灵魂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感知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的过程中,触动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灌注人文精神。

一、构建和谐课堂,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选学习内容,因材施教。针对学困生学情,对内涵深刻、意蕴丰富的作品,应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在容易产生分歧和不同理解层面的关键处因势利导,及时提醒和点拨,使他们不掉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优生的潜能,与学困生结对帮扶,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擅长的技能,采用轮流发言、上台板书、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微笑”“点头”“专心听他讲”。“微笑”,表示友好、亲密,是对学生的赏识;“点头”,表示赞许和接纳,使学生勇气倍增,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体现着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凸现人文思想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但是,给予不同的个体以同样的尊重,这是人文精神对教师的起码要求。如果我们采取填鸭式教学,这种差异性是不明显的。当我们以人文精神重新设置了课堂结构之后,我们就要以更大的投入去面对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使教师真正像春风那样,吹拂每一棵秧苗,不可以己之喜而喜,不可以己之恶而恶。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充满爱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受教育者才能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如教学《宋定伯捉鬼》时,我让学生集体讨论文章的主题。学生的观点大体一致,有个学生却举手发言:“文中的鬼,笨头笨脑,老实巴交的,自始至终没有一丝一毫加害宋定伯的意思,倒是宋定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要捉鬼买鬼的主意,一路上使尽了欺诈的手段……”我当时肯定了学生敢于思考的品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意见确实与众不同,它和我们原来的想法比,哪个更好?”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又凸现了人文教学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继续深入。

三、狠抓课外阅读,进行人文教育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钱理群先生说:“通过引导正确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以终身受益,即为他们打一点‘精神的底子。”明确读书是培养人文素质的最好途径。接着要提示阅读习惯,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高低,规定一定数量的选读书目。作品包括中国古典名著、外国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有理想类、智力启发类、中学生热门读物等。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维宽度大大超过以前,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热切关注和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写作也更注重个人感受,不拘泥于定性的判断,感受真切、独特:为作品中的人物的行为而感动,为他们坎坷的命运而唏嘘,也为他们那睿智豁达的心胸而赞叹。课外阅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深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不失为一种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尝试。

四、评价学生的作文,倾注人文情感

评价学生的作文不仅仅是用分数和等级界定,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体现激励为主。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个体在某一活动中获得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时,他会倾向于反复参加此类活动,成功的体验能激励他进一步成功。因而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我尽力倾注人文情感,采用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我批改作文时,评语都要求亲切真诚,尽力发现文中的亮点,尊重学生的情感;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的建议,体现了激励性和指导性。如“这篇作文无论是从立意还是从选材来看都不错,但是词汇不够丰富,缺少局部语言亮点,没能给人应有的文采冲击。如果你以后注意阅读与积累,相信你会打造出精品,感动更多的读者。”“这篇文章很有创意,富有个性,文采飞扬,只要你在文学方面不断努力追求,你定会成为第二个韩寒和郭敬明的。”……只要多倾注人文情感,那么学生的写作欲望将被大大激活,学生将真正做到自主作文、快乐作文,从而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文章。

五、加强语文课的人文性,提高人文素养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儒家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仍可作为我们今天个人修养道德的借鉴;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仍可作为我们今天做人的准则。而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把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推向了巅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些不断求索、舍身为国为民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人的精神汇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语文教学如果讲授这些人文瑰宝,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内涵,同时饱含审美情趣,最终就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堂既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教学必须要灌注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健全和发展学生的人格。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宽容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只有这样,语文教育真正的春天才能来临。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课外阅读人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