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是培养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法宝

2015-04-20覃剑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兴趣培养游戏

覃剑明

【摘 要】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备受青睐的活动内容和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其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要变成快乐教学,体育游戏是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游戏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目标任务、特点、组织和教法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游戏    培养    体育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观念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改革。在此背景下,体育课游戏教学(以下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简约易懂。我们应该怎样在体育课中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情感体验强烈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动、生活、学习等都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非智力因素。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与锻炼。兴趣引起动机,使学生思想开阔,条理清楚。兴趣的扩展,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另外,富有趣味性与娱乐性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气质和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发展相应的文化素质。

二、刺激性和竞争性富有现代气息

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也表现了刺激性与竞争性。从现代社会发展看,竞争意识的培养包括重视智力因素和时间观念的培养,以及对新事物感兴趣、对事物有分析态度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育游戏教学,是在规则要求下,通过学生自我或群体的身体锻炼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表现了相当的刺激性和竞争性。通过引导,进一步把游戏的内容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技术和社会发展信息变化,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游戏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竞争意识加强。

三、知识性与智能性的结合使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 为了取胜,在规则范围内学生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法,这有助于学生智力因素发展,而且智力因素的发展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游戏的知识性、智能性使学生产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在自我鼓励、自我命令的过程中完成各种练习,这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教师也应该合理运用,而不能滥用,随便安排一个游戏让学生练习。如果这样的话,所产生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甚至适得其反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准备部分就可以安排一些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准备部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运用是为了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起到热身的效果,为上好基本部分打好基础。因此准备部分安排的游戏就应该是密度大而运动强度一般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使学生活动开。准备活动可以根据课的内容来进行:

一般准备活动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又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

基本部分是教师要传授基本技术的时间。因此,一堂体育课质量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基本部分的安排是否能被学生接受,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传授的是一些技术类项目或素质类项目,如果一直练习这些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从而不会认真对待、正确运用游戏法。因此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跟本练习项目有关的游戏就会起到一种比较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教学方法灵活化,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进行追逐游戏、越野跑、障碍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等,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改变场地与规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endprint

在结束部分运用的游戏以放松为主,一般以集体练习形式展开,有助于调节呼吸,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例如,跟着音乐手拉手跳踢踏舞;跟着老师哈哈大笑;“鼻子、嘴巴、眼睛”,教师喊这三个名词,并且速度要快,在喊的同时让学生指自己相应的部位。由于速度较快,学生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引起其他同学发笑。在发笑时,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的目的,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所安排的运动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极高。绝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游戏课上能够做到注意力集中,愉快、积极主动地完成一些运动量比较大,且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练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使人们的情绪高涨,正确组织并开展游戏,能使学生始终是愉快和兴致勃勃。体育游戏与很多活动相比,更能够吸引学生,其动作丰富多样,有助于训练注意力、灵敏、机智、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集体性体育游戏则有助于培养团结友善的精神,学生在游戏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同时游戏的条件和规则又迫使学生约束自己,正确地开展这些体育游戏就能使积极性和克制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是非常自然、纯真的,因此能够充分表现出各方面的性格特征,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应该以育人为目标,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本点出发,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的新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体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而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按照教育目标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造体育游戏的新内容,进而使游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槐秀.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与善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6(2):16-18.

[3]柳永青等.篮球游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范珍妹.浅谈游戏在快乐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6(1):64-66.

[5]娜布琪.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63-64.

[6]陈剑昌,刘连山,苗广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7]郭敏刚,童周.中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价值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

[8]彭鹰,何钢.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兴趣培养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