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产中的哲学

2015-04-20刘淑菊彭旭峰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18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稳产油藏

○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彭旭峰

稳产中的哲学

○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彭旭峰

通过陕京管道,长庆油田多年来源源不断地向北京提供清洁能源天然气。 供图/长庆油田

光绪三十三年,中国第一口油井在陕西延长县城西门外开钻,史称“老一井”。它曾被加深、再加深,但仍然抵不过时光的磨损,于1997年正式退役。然而18年之后,还是在这口井所在的区块,我国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寻找到了深层系的有利勘探目标。这棵老树即将生发出葱翠枝丫。

与老一井含笑相对的是萧关古道上的庆一井。1970年9月,位于甘肃庆城县马岭的庆一井获得工业油流,日产原油36吨,直接开启了长庆油田开发的序幕。而今,庆一井以南30公里处,还是在马岭区块,几口新的自喷井正在汩汩奔流。

地下千年的等候、抽丝剥茧的追寻、喷薄而出的豪迈、薪尽火传的奉献……长庆油田跨越时光的隧道,不厌其烦地解剖着地下迷宫,稳稳地走在5000万吨稳产的征程中。

第一次达到5000万吨,是攀登高峰的冲刺;第二年持续5000万吨,是保持奔跑的激情。2015年,是长庆油田站在5000万吨高度的第三年。经过多年的摸索,长庆油田已经沉静下来。在与地下油藏规律的共舞中,在与自身管理水平的磨砺中,长庆油田越发从容。“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长庆油田正在稳产中摸索着属于自己的“道”。

顶层设计

虽然遭遇了低油价,2015年上半年长庆油田依然盈利。这份成绩单是怎样得来的?

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长庆油田就开始分析自身面临的复杂局势,员工们从上到下全方位开展不同层次的讨论会700多场次。刚刚走进5000万吨的繁华盛世,却又面临国际油价大幅跳水的凄惶时代,长庆油田怎么走?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纷纷停止非常规油气田的开发,长庆却以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为主打,长庆还能稳产吗?长庆还能有效益地稳产吗?

这些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长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目前国内每生产6桶油气,就有1桶来自长庆。某种意义上说,长庆油田的选择代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选择。

“长庆油田从企业规模、油气产量快速攀升的快速发展阶段转向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稳定发展阶段。”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杨华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对此做出了解答。

面对资源品位持续下降、低油价导致投资成本控制压力更加突出的重重困难,油田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提出了“2345”的转型发展基本路径。他们决意全面深化改革,走低成本发展之路,从追求快速发展转变到稳健经营上来。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那一刻起,5000万吨持续稳产和西部大庆提质增效,就成为油田数万名干部员工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长庆油田从公司层面进行了自我管理诊断,着重从经营业绩、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4大项11小项指标与大庆油田进行了对标分析。在机关部门层面的专业诊断中,共梳理出12大类58个问题,涉及勘探开发、安全环保、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在基层单位的自我诊断中,各基层单位共查找出15大类200余项问题,涉及生产管理、安全环保、队伍建设等方面。

长庆油田企业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公司2015年规章制度建设计划表中,涉及油田公司24个部门80项制度。其中,新增制定制度39项,修订38项,废止3项。”

“向管理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油田公司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又一法宝。

“以前总是叫不动,现在是人人找活干,人人关心产量。”采油三厂虎狼峁作业区实施“井区奖金分配系数由井区说了算”的薪酬制度改革后,一位井区干部就发现了这样的变化。除了奖金分配外,该厂在配产计划、业务承包、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努力培育作业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井区的自主管理能力,将油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只是长庆油田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持续优化管控模式的一个缩影。2015年,面对持续稳产难度大、安全环保任务重等问题,长庆油田在转变发展方式、规范企业管理、激活发展内动力上下功夫,大力提升管控水平,推动提质增效迈出重要步伐。

今年初以来,油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薪酬考核评价办法;科学调整劳动组织结构,依法规范用工,降低人工成本;深化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完善运行模式和管控方式,全面推行产量、投资、成本、效益一体化考核机制,积极探索“人工成本利润率”考核指标。

管控水平的提升,强化了基层的产量效益意识。各油气生产单位紧盯产量和效益目标,进一步优化上产方案,细化油气井措施,深化油气藏研究,寻找富集区和富集层,优化油气井部署,使得长庆油田成为低油价下中国石油上半年为数不多的盈利单位之一。

再现自喷井

甘肃陇东。8月的一个下午,又是一场暴雨洗刷着庆城周围的山山峁峁。待到风停雨歇,一只小狗溜达到屋檐下,侧身躺下来看着院子里的主人,还调皮地用一只耳朵贴住地面。它并不漂亮,身上的短毛卷卷的,有些地方还露着淡粉色的皮肤。

“这是前天才来的流浪狗,可聪明了。看到我们总是听井场上的声音,也要贴在地上听一听!”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岭北作业区阳平6、9井场上的看井工黄永华说。此时,他已经扶住阳平6井井口的阀门,轻轻一用力,一阵轻啸声在井场响起。

这呼啸声代表着原油的喷发。因为雷雨的缘故,黄永华此前关闭了出油阀门。虽然阳平6井已经“出生”两年多了,员工对它的呵护与观察却一如刚刚诞生时。

“这几口井太重要了,是致密油开发的试验井。我们通过它们也在分析地下油藏的情况。”采油二厂岭北作业区马经理说。

尽管僻处深山,从2011年12月陆续投产的阳平1至阳平10井,仍然“往来无白丁”。尤其是其中6、7、8、9四口井,是2012年首次采用水力泵送桥塞压裂技术开发的水平井,如今仍在自喷。比如阳平6井,差不多每两天经理就会自己来或者带人来看它。

这4口井累计产油已达4.7万吨,平均起来也是旁边油井产油量的几倍。不过,产量高并不是它们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油是从地层下4000米深处长途跋涉而来的。同时,它们是众所周知难以开发的致密油,更何况它们所在的地层“长8”层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含油不多……种种突破让阳平“十姊妹”一诞生就大受关注。

“如果长7、长8地层也能经济开采,那么目前所有的探区都可以重新评价,哪怕是下一代长庆人的日子也有保障了!”长庆人兴奋地说。

阳平“十姊妹”如此出色,靠的就是水平井和体积压裂这两项法宝。

长庆油田转入5000万吨长期稳产阶段后,向渗透率在0.3md以下的致密油发起了攻关。为了把陇东油区致密油藏有效动用起来,长庆油田2011年开始就在陇东油区开展了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先导性试验。在此期间,他们先后攻关试验了不同的压裂改造工艺和技术——水力喷射多簇压裂、水力泵送桥塞压裂、裸眼分割器等先后上阵各显身手。

多年磨剑,自喷的不止是原油。

2015年,长庆油田乘胜追击,在储层、层物性更低、资源潜力更大、更具代表性的区块,持续开展了致密油攻关试验。斜交布缝、新型压裂液、高效体积压裂工艺等新技术精彩纷呈,为盆地致密油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新技术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各种纪录纷纷被创造、又纷纷被打破。

阳平井压裂时,“千方砂、万方液”已经值得称道。今年的宁平7井入地液量却已达23089立方米,刷新了长庆油田压裂入井液量纪录。要知道,更多的液量意味着更大的地下动力。

阳平井是在长8地层的探索,储量达到1亿吨的新安边油田则是长7地层的收获。这是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此外,在油藏分布零散、连片性差的陇东长9,长庆油田也在静静探索。其中,两口井试油获得日产20吨以上高产工业油流。这样说来,长9油藏也并非无可作为。

苏里格气田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气田,今年的基本探明储量再次超过了3000亿立方米。在国内所有的气田里,成长性最好的气田恐怕就是苏里格气田了。2007年开始,它基本上每年都能提交3000亿立方米左右的储量。这样的成长纪录,目前看只能由它自己打破……

其实,这么多的突破,并不意味着长庆油田有着优越的地质条件。长庆人说起东部地区的油田,常常是一万个羡慕嫉妒恨。羡慕别人的油田物性好,羡慕别人的油井产量高,而长庆不过是个“低压、低渗透、低丰度”的三低油田。

“没有‘三低’,就没有长庆。”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刘新社却这样说,“鄂尔多斯是个大斜面,不像大庆油田有个圈闭。油气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就因为它的低压低渗透,否则早就在亿万年的时间里挥发干净了。”

穷则思变。正因为鄂尔多斯不是豪富之家,长庆人潜心钻研了很多适应性极强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涵盖油田的寻觅、孕育、诞生、成长直至死亡,经过多年的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今天的采油工只需鼠标轻点(左图)。与传统采油模式(右图)相比,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摄影/何炳彦 杜克勤

长庆油田集成创新地震、钻井、录井、测井、试油气五大工程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勘探成功率。尤其是通过优化盆地复杂区地震预测模式,扩大应用成像定量评价、元素俘获和地化、核磁等测录井新技术,加大地质资料采集与分析化验,为及时发现和准确评价油气层奠定了良好基础。

正是这些技术,促使长庆油田在2015年继续领跑中国石油新增油气储量,也夯实了5000万吨稳产的资源基础。

1-6月,长庆油气勘探评价已完钻油气探评井416口,新增落实石油三级储量5亿吨、天然气三级储量4198亿立方米,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硬过半的预期目标。

油田的美,在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摄影/杜克勤

与油藏共舞

在长庆油田领导班子口中,油气开发被称为“阵地战”。不过,在很多技术专家眼里,油气开发是一场与油藏共舞的探索之旅。

在草根出身的技术专家李建霆看来,油田管理就要开展系统的地质研究,使得油田总能处于可控状态生产。

李建霆是采油二厂总地质师。采油二厂是长庆油田开发时间最长的采油厂,油田新老并存,地下情况十分复杂。不过,今年采油二厂的每月递减率只有0.6%,比长庆油田平均值(1.3%)少了一半多。他们是怎样把递减变成“低减”的?

“首先是要抓实油田的分级分类管理,调整开发油田的政策适配性,做到预警式开发,打提前量。”李建霆说。

数百个油藏类型要求他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发策略。油藏开发到了哪个阶段,就要采取哪种管理手段,做到适配性最佳。

油藏情况复杂,使得采油二厂获得了丰富的“教科书”。目前,他们正在开展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研究每个油藏的成藏规律,建立“油藏”档案。这个档案按照油藏的生命周期设计开发管理思路,分成初、中、后、晚期,从油田开发的那天起就开始设计。

“一个油藏,生产时间短的30年,长的50年。我们得和他亲近,了解他的生长曲线。小时候有小孩的育儿办法,中年有中年的健身方案,老了有老人的保养之道。”李建霆说。这些档案可以传承,可以分享,将成为采油二厂最为宝贵的生命记录。

解决了油藏问题,就要解决单井问题。李建霆和他的团队是“一井一法一工艺”的倡导者。他告诉记者,“一井一法一工艺”要从多个角度考量,涉及开发参数的匹配、井筒匹配管杆组合及抽吸参数等。

“油田的开发参数要追求卓越。对具体一口井来说,最佳平衡状态是最节能的,也是最科学的。搞低渗透油藏开发,没有效益的概念不行。”李建霆说。

不过,注重效益的李建霆也在做一件没有效益的事,那就是为与油藏“共舞”找到自己的节奏。“这几年上产速度特别快,无形中忽视了一些基础工作。目前我们仍在沿用东部油田的各种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并不适用于低渗透油田。为了更好地研究地下情况,基础资料管理的标准必须跟上。”

比如,如何评价单井产液量?如果是在东部油田,每口井每天可能生产50立方米液量,录取的数据相差10%就不能用了。但是在长庆油田,产液量是个数值区间。今天产5立方米,明天可能就产1立方米。这个相差悬殊的数据是地下真实情况的反映,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资料。尽管它的“误差”已经超过80%,但是低渗透油藏就是这样“任性”,建立低渗透油藏的独有标准势在必行。

“这件事工作量大,又很琐碎,需要下的功夫比较多。多一点还不行,得多很多。”李建霆说。

更切合实际的标准,可能要到明年甚至更远时间才能制定出来。尽管如此,采油二厂的科技人员们仍在筚路蓝缕中寻找合适的坐标。他们的努力仅仅是长庆油田“阵地战”的一个缩影。为实现老油田稳产,各个油气生产单位特别是作业区一级的一线生产单位,将功夫下在单井上,花大气力向精细管理要产量,以“小细节”管出“大效益”,走出了一条老油田高效开发之路。

面对措施井数逐年增加、选井空间逐年减小、单井增油逐年下降的现状,长庆油田从储层特征、测井解释、地层压力、剖面吸水状况及生产动态入手,优化措施工艺,加大带压作业和长关井、低产低效井治理,措施增油效果明显。其中,采油九厂完成油水井措施203口,累计增注水量17068立方米,措施上产劲头十足。

在王盘山地区规模开发以后,主管开发的樊学作业区每个月对每口井的生产工况进行动态分析,并逐个“体检”。在准确掌握油井“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注水、压裂及采取“蹩、碰、调、校、加药、热洗”等措施,把功夫下到每一口井,做到新井投产不偷懒、老井精力不衰退、问题井有病不躺倒,保证油田有足够的成长后劲。从2009年以来,作业区在几乎没有新建产能的情况下,靠实施综合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所有油井的健康运行,目前日产油水平仍然稳定在710吨以上,几乎可称奇迹。

现场有神灵

一个新名词“生产时率”,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蹿红。

生产时率就是油田开井时间与日历时间的比值。简单地说,生产时率越高,说明油井生产的时间越长,自然产量高。2015年,采油二厂展开了对生产时率损失的“阻击”。

“去年我们厂的生产时率影响产量约为247吨/天。今年我们分析后往细里抠,要求所有的作业不能超过48小时。”采油二厂总地质师李建霆说,“每口井差不多挤出了10个小时。”

怎样才能减少时率损失?外协、电力、修井、测压……每口井的生产时间被一个个意外因素“打孔”盗走。采油二厂所做的,是通过精细管理、提前调配、环节和节奏的匹配,将这些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这招是有效的。今年以来,时率损失对采油二厂的产量影响已经降低到180吨/天。光是控降时率,2015年采油二厂就多产了2.5万吨油。

一手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经说过:现场有神灵。长庆油田就是通过制度引导、理念激励,将功夫下到现场、用在一线。

长庆油田创造了“业务在一线指导、服务在一线体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记者今年在厂机关的采访非常不顺利。因为大部分领导干部都在基层,偶尔碰到的也是正准备出门或者刚刚回来不久,可谓“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去一线的路上”。

领导干部在现场协调,带来了机关作风的转变。

“过去我这项审批业务需要跑6个部门签字盖章,相关人员开会或外出无法办理时,一周也批不完一份单子。现在可好了,所有审批在一个大厅全部办结,用时不到10分钟。”采油一厂杏河作业区一名财务人员这样说。

鉴于生产任务重、站点点多面广,采油一厂每月开展“机关服务周”活动。机关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在厂机关集中时间、地点、人员竭诚为基层办理事务,一路走进一线展开各类生产生活帮扶。

面对艰巨的原油生产任务,长庆油田干部员工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铆足干劲忙上产。目前已形成采油单位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科研单位重点技术支撑,机关部门靠前服务三位一体的生产格局,成为公司原油上产的内在动力。

各采油单位按照公司原油生产工作部署,调动一切力量,从生产组织、老井稳产配套、措施进度、产能建设、现场管理等方面狠抓原油生产,形成可操作的工作安排。

事事算成本

“今年,我们在长三、侏罗系打了几口高效井,捡了好几个‘金鸡蛋’。”刘新社告诉记者。

他的笑脸如同最朴实的陕北老农。这就是长庆人的特点,从来不指望一步登天,而是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最早的时候,“三低”油藏甚至不是今天的内涵,它指的是“低压、低渗透、低产量”。一度,“低产”被当成标签贴在长庆油田头上。因此,长庆人习惯了涓涓细流,斤两不拒。在降低成本上,也是如此。

记者看到了一个部门关于降本增效的举措,其中很多数字很有意思。最大的数字是“10万”——2015年已经有26口井层达到日产20吨和10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最小的数字是0.2——优化关键环节后,2015年上半年试油、压裂层次平均减少0.2层。最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是45——通过新技术提高钻井速度,2014年的钻井周期已经从上年的80天缩减到50天,2015年上半年又从50天缩减到45天……

降本增效工程,是长庆油田今年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其实质就是坚持低成本战略,系统优化控投资、精细挖潜降成本,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质量、投资回报、成本控制,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

长庆油田2013年钻井6720口,2014年钻井6317口,2015年上半年钻井2432口。时光倒退到2013年以前,油田每年新钻井都在万口左右。钻井数量减少了,质量却有提升,这就是长庆油田正在发生的转变。

今年初以来,长庆油田在新区上产中转变方式,少打井、打好井,减少低效井,杜绝落空井,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积极推进工厂化作业,实行钻井试油井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产建投资,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实现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我们目前在华庆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有落空风险的井一口不布、有低产风险的井一口不打,建成同样的产能同比所需要投入的工作量大幅减少。”该厂产建项目组负责人表示。

采油十厂根据油田开发中新区新层的不断发现,已先后对年初制定的开发方案从井位部署到井型选择进行了两次优化调整。该厂产能建设项目负责人说:“每一次优化调整,都是投资回报率的一次提升。”胡尖山油田算精算细投入产出,力争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理想的产量,今年在投资量一定的情况下,日产能力由原来的516吨上升到了785吨。

长庆油田结合降本增效专项提升活动,从建立超额利润激励机制入手,调动基层单位控成本、增效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深化成本对标活动,定期通报对标排名,加强对标结果应用,按照业务属性、责任归属制定成本降控措施,将管控重点向生产过程延伸,进一步实现成本的源头控制。

同生产中的提产增效一样,事事算成本,处处讲效益,已成为长庆油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有60名员工的采油八厂吴定作业区应急三班,根据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革新,今年以来人均创效已超过2000元;油气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裸眼封隔器等水平井核心压裂工具,每套工具节约成本500万元;采油五厂深入开展“小发明、小改造、小创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全方位实施挖潜增效,共节约成本157.8万元。

长庆油田还根据生产形势动态变化及时改进油气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生产制度,推广节能技术,从油气生产、集输等各个环节降低能耗和成本。如华庆油田今年超200口新井“借住”老井场,直接节约钻前工程及土地征借费用975万元,并且提高产能建设效率20%以上。

链接

长庆油田“2345”转型发展路径

“两大目标”——5000万吨持续稳产和西部大庆提质增效。

“三个转变”——发展态势由快速上产向持续稳产转变;发展理念由注重规模速度向突出质量效益转变;发展动力由投资、工作量与人力资本驱动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与管理创新驱动转变。

“四大工程”——油气稳产工程、降本增效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和民生改善工程。

“五项升级”——勘探开发模式升级、科学技术水平升级、运行管控能力升级、安全环保标准升级和支撑保障体系升级。

长庆油田2015年勘探收获

石油勘探方面,陇东地区整体勘探取得重要进展,预计新增规模储量3.6亿吨,延长组下组合发现新层系高产含油富集区,为打造陇东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姬塬地区立体勘探取得新进展,新增落实亿吨级探明储量,并发现多个新层系含油富集区;致密油勘探评价在姬塬、陇东、陕北初步形成三大含油富集区;长3以上及侏罗系勘探成效显著,27口井试油日产大于20吨。

天然气勘探方面,盆地东部多层系勘探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多个含气富集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取得新进展,奥陶系中上组合及盐下新领域含气面积进一步落实;苏里格天然气整体勘探稳步推进,新落实探明加基本探明储量近3000亿立方米,预计年底可新增规模储量5000亿立方米;盆地东南部多层系勘探取得新突破,初步落实有利含气面积3700平方公里;陇东地区东部上古生界含气砂带初步落实,进一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稳产油藏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