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想法 新栏目 新气象

2015-04-18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检察业务公诉人检察

新想法 新栏目 新气象

让理论研究 “互动”起来

庄永廉

《检察日报》理论版文章与其他版面的文章不同,它必须有分量、有价值,视角与众不同、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或者关注的是前沿问题。对理论版文章不能以通常的可读性、亲和力的标准来要求。它提倡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人云亦云的风骨。它不能媚俗,或者为了取悦于人而苟同于他人的观点。基于此,理论版的编辑理念应当是开放式的,博采众家之长,只要能自证其说,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思考能给人启发,便能吸引编辑的目光。

当然,撰写理论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作者耐得住寂寞乃至清贫,在日积月累中沉淀。仅从这一点来看,理论文章的作者是令人敬佩的。为了将理论研究从静态转为动态,为理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平台,2015年理论版新增设了 “观点争鸣” “本期关注”“检察业务专家驿站” “学术沙龙”这四个栏目。

“观点争鸣”,主要是针对法律规定模糊的地带,或者是某个问题的某一个点,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的某个问题,或者是公众关注的具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观点争鸣。比如,起诉书指控犯罪事实能否用 “等”字,盲驾该不该入刑等话题,通过正反方观点的碰撞,透视问题的本质,营造理论研讨的氛围。

“本期关注”,则是每期聚焦某一项检察工作或检察工作的某一方面,比如分别围绕检务公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减假暂等,分别约请最高检相关业务厅室、基层检察院的人撰稿,针对同一问题进行业务探讨,每期由四五篇组成一个专题。在最高层和最基层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同时也便于各基层院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检察业务专家驿站”,顾名思义,是给全国或省级检察业务专家提供的阵地。检察业务专家应当是检察机关最有理论研究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的群体。给他们提供一个园地,旨在发挥他们的专长,引导并带动检察人员树立问题意识,倡导一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风。

“学术沙龙”,侧重关注学者们或法学大家们研究的法学前沿问题,为人们提供新的智识。比如,3D打印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冲击,约请两位专家撰写他们的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再如,大数据时代给法学研究范式带来的影响等等,都富有创见,开启智慧。

理论版面对的是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对理论的需求各有不同。 “观点争鸣”,不论是否是检察业务专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本期关注”则面向基层,给基层院发出声音的机会; “学术沙龙”偏重专家学者,请他们为本报撰稿,犹如开设一堂学术课,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带来另一种思维; “检察业务专家驿站”,虽为小众服务,但这个 “小众”相信会起到引领作用,带动这个群体逐渐吸收新的能量。这四个栏目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让理论研究互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心灵透过纸背相互沟通、温暖相伴,让睿智的思想穿越时空相互欣赏、力前行。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编委、理论部主任)

检察人,请将你的大学说给我们听

彭诚

检察日报 《绿海副刊》在新一年增加了好几个新栏目,比如七版 “风景版”每月最后一期的诗歌专版、六版 “纵横版”的 “读书&观影日记”等等。这里,要介绍的是新专栏 “法律人的大学”。

今年1月2日 《绿海副刊》,新年的第一期,封面主打文章就是 “法律人的大学”开栏,刊出 《我的法律大学 我的法治理想》。如此隆重推出此栏目,可见副刊对此专栏的重视。在此重录一下编辑部撰写的 “开栏语”:

百余年的现代法治梦想,经历曙光般的灿烂炫目,也经历无知蒙昧的碾压;经历梦想重拾的喜悦与疑惑,更经历从瓦砾中重建大厦的自豪。中国的法律人承载过困顿与迷茫,更承载着太多的责任与使命,有人放弃,有人坚持。2014年10月,依宪治国、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从国家层面对这些语辞的突出与强调,勾勒了这一幅法治时代新的图景,力图让我们的法治之梦更加充实与流畅。

一个人的法治理想在什么时候孕育与升华?回望来路,也许是某一个偶然,也许是某一种必然。如果说青春时代的理想有更多梦幻的色彩,而最终的淬炼成钢,一定是一个时代的召唤使然,也一定是一个法律人心中秉持的梦想与蓝图。

而今,这个梦想与蓝图的实现似乎横亘着一个后继乏人的现实障碍:恢复高考至今,从少有人问津,至庶几成为“显学”,法学院的创设曾经让人有 “户户点炊烟”的感慨,而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是法学成为连续数年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我们经历了建了拆、拆了建的反复,理想与现实对照的困顿却更加彰显法律人的持之以恒、矢志不移。

正是在法律人的支持下, “法律人的大学”于今开栏。 《绿海副刊》编辑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专栏,用前人的经历、经验激励来者。新年必有新气象,让每一个法律人携手继续我们共同的法治理想。

这一段话把编辑部开栏的由来、意图用很文艺的语言描述了一遍。需要强调的是,本栏目面向所有法律职业人,但更倾向于检察官作者,希望检察官们将他们的求学生涯写给 《绿海副刊》,对后来者的学生生活、职业规划以借鉴。

“法律人的大学”专栏为期一年,在每周五 《绿海副刊》的六版 “纵横版”刊出。明年初会对刊出文章进行评选并颁奖,奖金不菲。

再贴一遍征文启事吧,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最后面的投稿邮箱:

每一个法律人理想与事业的构建,恰恰是在大学迈出的关键一步,或者,在其中构筑自己的学术与思想,潜心研磨着自己的意志与信心。 “法律人的大学”正是这样一个栏目:回顾学院氛围中的成长与思索,叙述过往研学与现实职业的关联,把那些精彩的故事奉献给读者。本栏文章字数以2000字为宜,附个人相关照片 2-3张。投稿邮箱:flrddx@163.com。

(作者系检察日报 《绿海副刊》主编)

“反腐”版等着你 “亮剑”

李国民

关注检察日报 《廉政周刊》的朋友大概注意到了,今年的 《廉政周刊》变化不小。其中变化最大、对通讯员写稿投稿影响最明显的,当属六版。以下就重点说说这个版。

首先,版名从原来的 “预防”改叫“反腐”了。版名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编辑思路的变化,即:这个版不再以刊发预防类报道为主,今后的主攻方向是查办腐败案件的报道。这是编辑部为适应当前反腐败形势的变化,对版面定位所作的调整。

其次,版面安排和栏目设置相应也有很大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在头条位置新开设了主打栏目——“亮剑”,同时将预防类稿件集中到右两栏位置刊发。刊发预防类稿件的 “园地”大幅减少,意味着此类稿件今后不那么容易上了;当然,对确有特色和实际效果的预防举措,我们还是会继续刊登的。

对新开设的 “亮剑”栏目,有必要再多说几句。先说这个栏目都发哪些内容的稿子。主要是三类: (1)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纪实; (2)检察机关开展的查办职务犯罪专项行动、推出的反贪反渎重要举措以及有特色有实效的亮点工作;(3)职务犯罪案件类案分析。再说说写法。第一,写案子要突出办案过程和办案经验,不要陷在案情里拔不出来;第二,工作类报道要有案例支撑,要体现新闻性;第三,类案分析要建立在一定办案基数的基础上,体现普遍性和代表性,不能是只办一两件案件就总结出一堆特点,那是难有说服力的。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 《廉政周刊》主编)

服务好中心工作更要接地气

郑博超

紧紧围绕党中央和最高检的中心工作,加强策划,创新形式,打好主动仗,做好服务文章,历来是检察日报社总编室开展采编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谋划2015年采编工作的基本遵循。服务好中心工作,更要注意接地气,这既是总编室多年工作的经验积累,也是我们开展2015年采编工作的着力点。怎么才能做到接地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更加注重接基层之地气。党中央和最高检的重要精神指示基层理解得怎么样,党中央和最高检的重要部署基层贯彻得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遇到了哪些问题,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充分的报道,是做好服务文章的题中之义。因此,在报道好党中央和最高检的重要新闻的同时,我们强调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为此,我们取消了“检察长讲述”栏目,就是为消化更多基层稿件腾挪空间。为调动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以及基层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我们计划组织 “基层现场·短新闻大赛”。我们还将和新闻中心、各地记者站共同启动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把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更充分地反映基层的情况,传递基层的声音。

第二,突出强调接一线之地气。检察业务是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履职尽责的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检察业务一线更是群众接触检察机关的窗口。因此,报道好一线检察业务,既是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展示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有力抓手。2015年以来,除了常规报道向业务一线倾斜以外,我们还开设了多个专栏。一版和四版联动,开设 “法律监督·案件追踪”栏目,通过对法律监督个案的深度挖掘,及时报道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努力和成果。四版在继续刊发 “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专栏基础上,增设 “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打击坑农害农犯罪”等栏目,及时刊发检察机关查办危害民生民利犯罪的重大案件,展示一线检察业务取得的成绩。在人物报道上,我们改变报道英模的固定方式,探索以热点案例或事件寻找人物线索,努力挖掘耕耘在检察业务一线的优秀检察官。

第三,积极尝试接时代之地气。新时代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15年初,我们推出 “2014检察大数据”专栏,用图表、解读、点评的组合报道方式,盘点2014年的亮点检察工作,让人耳目一新。今后,自觉转变文风,创新语言表达,更灵活地运用图表、漫画、延伸阅读等新的表现手段,主动顺应读者故事化、可视化、碎片化、口语化的阅读需要,将会成为总编室采编工作的 “新常态”。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公诉风采:请您入席,分享精彩

操余芳

检察日报 《明镜周刊》以案例报道为主,其中六版 “正气版”刊发的文章旨在展现检察官的办案过程,以往刊发的稿件包括从案发时的介入侦查到案件判决后的监督执行,从客观采写办案过程到检察官办案感悟都有,唯一缺席的便是庭审现场检察官履行公诉职责的身影。2015年,六版新开设 “公诉风采”栏目,就是为检察官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同时也能让广大读者更直接地了解庭审现场。本栏目随文配发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照片一张,并刊发公诉人简介,使报道对象更生动形象。

该栏目选择稿件的标准,不论所涉案件大小,只需公诉人在庭审时有精彩表现即可。今年1月15日刊发的 《她一天工作39小时?》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案件本身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容留卖淫案,但公诉人秦晓宇与对方辩论时迅速抓住了对方的破绽,很好地展示了公诉人的智慧和职业水准,令人拍手称赞。

案件既有代表性的庭审现场、又有激烈争辩,那无疑是最完美不过的素材,今年1月22日刊发的 《激辩 “深度链接”》一文,就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该案是全国首例深度链接影视作品侵犯著作权案,在没有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公诉人想胜诉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在庭审现场,公诉人金浩的表现让人佩服,公诉人积极奋进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也希望通过该栏目,公诉人能互相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国公诉人职业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 《明镜周刊》编辑)

猜你喜欢

检察业务公诉人检察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刍议新时期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基层检察机关使用现状的几点思考
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思考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上海市第五届检察业务专家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