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两优366在清流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17罗万春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清流县稻瘟病病虫

罗万春

(福建省清流县沙芜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清流365316)

福两优366是福建省农科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和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SE21S和恢复系R366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8)。同年在福建清流龙津镇桥下村作烟后稻示范试种,表现植株生长整齐,株型紧凑,分蘖中等,熟期转色好,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米质较优,适合清流县作烟后稻大面积推广种植。总结了福两优366在清流作烟后稻种植的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1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600.88 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12.0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644.38 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7.3%,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1.30 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8.24%[1]。2012年在清流县龙津镇桥下村作烟后稻种植0.3 hm2,经专家测产:折合湿谷721.9 kg/667m2,晒干率为84.5%,干谷产量为610.01 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3.2%。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株型紧凑适中、茎秆粗壮、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株高123.6 cm,穗长26.8 cm,有效穗13.85万/667m2,每穗总粒数172.9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9.1 g。

2.2 全生育期

在清流县作烟后稻栽培,6月3日播种,7月3日插秧,9月15日齐穗,10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137 d。

2.3 抗病性

经过2 a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在清流县龙津镇桥下村作烟后作种植没有发现叶瘟和穗颈瘟。

2.4 稻米品质

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鉴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6%、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0.7%、粒长7.3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6.2%、透明度1级、碱消值3级、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5%、蛋白质含量8.1%[2]。

3 丰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早播,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综合考虑前作的烟叶采收情况和该品种的生育期等特性及清流县气候条件,在清流县作烟后稻栽培一般在6月10日前播种,可确保安全齐穗。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秧田一般选择在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每667m2用腐熟人粪尿1 000 kg外加水稻专用肥20~30 kg充分耙匀作基肥。育秧方式采用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10 kg/667m2左右,稀播匀播,播前用强氯精300倍液浸种8~10 h进行种子消毒。在秧苗1叶1心时,每667m2用15%多效唑200 g掺水100 kg喷雾,喷雾前排干水,次日复水,这样能促进秧苗矮壮、早分蘖、低节位多分蘖;3叶期每667m2施尿素3~5 kg作断奶肥,移栽前7 d施“送嫁肥”, 每667m2用尿素4~5 kg加氯化钾3 kg,同时喷施农药防病治虫,做到带药下田。

3.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在清流县作烟后稻栽培,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以秧苗长至5~6叶并带有1~2个分蘖时移栽为宜。由于该品种植株较高,生长量较大,因此不宜太密,否则将影响通风透光和田间操作;但也不能插得太稀,否则将由于基本苗达不到影响产量。因此高产栽培一般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栽插规格以(18~20)cm×30 cm为宜,确保每667m2插1.1万~1.3万丛,丛插2粒谷秧,确保每667m2基本苗达5万~6万,力争有效穗达15万~17万。

3.3 配方施肥,科学管水

施肥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穗肥的原则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每667m2施N 13~15 kg、P2O56~7 kg、K2O 13~14 kg。基肥每667m2施碳酸氢铵42 kg、过磷酸钙35 kg、氯化钾10~12 kg;分蘖肥在插后6~7 d施用,施复合肥25 kg/667m2;穗肥施用尿素和氯化钾各5 kg/667m2。抽穗灌浆期间可结合防治病虫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谷粒的饱满度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

水的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适时烤田”。即浅水促分蘖,适时烤田,烤田应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苗到不等时,即当每丛有12~14个分蘖,每667m2达到16万~17万苗时要及时烤田;时到不等苗,即当水稻幼穗分化前(拔节后10 d)茎蘖数未达到高产所要求的数量也要烤田,太迟烤田将影响水稻幼穗分化。烤田的作用是控制无效分蘖,7 d后复水,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灌浆期到乳熟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影响产量。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在浸种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在秧苗期根据具体病虫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防止秧苗携带病菌或携带害虫进入大田;移栽后在做好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田间调查,对症下药,抓住病虫防治适期,以确保防治效果。重点抓好“三虫三病”的防治,三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螟,三病是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可每667m2用25%噻嗪酮60 g对水50 kg喷雾或扑虱灵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螟可每667m2用25%唑磷毒死蜱150 ml对水50 kg喷雾;稻瘟病可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60 kg喷雾;纹枯病可每667m2用5%井冈霉素250 g对水50 kg喷雾;细菌性条斑病可每667m2用25%的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喷雾。

3.5 适时收割

要求95%以上谷粒成熟饱满转色后收割,不可提早收割,以提高产量,确保品质。

[1]曾宪裕.福两优366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9):3-4.

[2]杨朝磅.福两优366在闽中山区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3):37-38.

猜你喜欢

清流县稻瘟病病虫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清流县户用沼气发展利用现状及对策措施探讨
清流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清流县“高地贡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