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籼杂交稻福两优215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04-17李晓艳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沙县早稻稻瘟病

李晓艳

(福建省沙县种子站,福建沙县365050)

福两优2155是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用86315S与明恢2155配组而成的早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5),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1 产量表现

福两优2155参加2011年、2012年福建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478.49、481.16 kg/667m2,分别,比对照威优77增产5.08%、5.20%,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参加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35.25 kg/667m2,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5.42%。2013年早季在沙县夏茂生产试验基地种植350 m2,实割13.34 m2测产,产量589 kg/667m2,比对照金优2155增加 2.1 kg/667m2,增产2.1%。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全生育期

2011—2012年福建省早稻区试平均生育期129.0 d,比对照威优77迟熟2.2 d。2013年早季在沙县夏茂生产试验基地生产试验种植,3月12日播种,4月10日插秧,秧龄28 d,6月20日齐穗,7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128 d,比对照金优2155长2 d。

2.2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2011—2012年2 a区试,平均有效穗数18.7万/667m2,株高106.6 cm,穗长22.6 cm,每穗总粒数145.0粒,结实率78.5%,千粒重27.8 g。2013年早季在沙县夏茂基地种植,经试验点田间观察,福两优2155 表现群体整齐,生长茂盛,根系发达,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13.91万/667m2,株高118.0 cm,穗长22.2 cm,每穗总粒数177.5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7.6 g。

2.3 抗性表现

2011—2012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2013年早季在沙县夏茂基地种植,未发生叶瘟,轻微发生穗颈瘟,未发生倒伏情况,纹枯病轻微发生。

2.4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福两优2155的稻米品质指标:糙米率81.2%,精米率72.1%,整精米率45.6%,粒长6.6 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84.0%,垩白度11.1%,透明度3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8 mm,直链淀粉含量13.1%,蛋白质含量9.1%。稻米品质一般。

3 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该品种在沙县作双早种植,最适播种期为3月8—15日,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4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穗,7月中旬成熟收割。

3.1.1 适时浸种,抢晴播种 早春沙县气候变化大,

应时刻关注气温变化;播种前选晴天晒种3~4 h。

清水选种,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选用饱满的种子。选择暖尾冷头用流动的水浸种36 h,然后进行催芽。播种前按每公斤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粉剂10 g进行药剂处理,可以防止鸟兽鼠的危害。

3.1.2 精细播种,合理施肥 秧田播种量6~7

kg/667m2,大田用种量 0.75~1 kg/667m2,培育壮秧。湿润育秧,稀播匀播,秧田施复合肥10~15 kg/667m2,秧苗2叶1心时施1次断乳肥,移栽前5 d施尿素5 kg/667m2作送嫁肥,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和带蘖数高。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25 d左右,适时移栽。插植规格为20 cm×20 cm,每穴插带蘖秧2粒谷,保证基本苗在5万/667m2以上,插秧时注意浅插、匀插,以促进低位分蘖、早分蘖、多分蘖。

3.3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3.3.1 以产定肥,合理施用 以目标产量,确定化肥施用量,早稻产量450 kg/667m2;施纯氮10~12 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 1.0∶0.7∶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基肥深施,在溶田时施用水稻测土配方肥30 kg/667m2。早施分蘖肥,插秧后5~7 d施用15 kg/667m2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巧施穗肥,掌握“瞻前顾后看当时”的原则,一般在孕穗中后期施10 kg/667m2水溶性好的三元复合肥;粒肥在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施5 kg/667m2水溶性好的复合肥。

3.3.2 科学管水,干湿交替 经常巡视田间稻苗长势,插秧后20~25 d,当每丛秧苗达到12~15个分蘖时进行重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清理工作行水沟和边沟,排干田间水层进行晒田(即烤田),烤到田面微裂,脚踏有印而不陷泥为度。幼穗分化至齐穗采用湿润促分化,浅水保孕穗、抽穗。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成熟前7 d左右排水晒田。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双早稻田主要是防治“两虫两病”(即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纹枯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做好大田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安全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该品种感稻瘟病,在栽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3.4.1 二化螟 早稻稻田进入分蘖生长阶段,易发生二化螟为害,影响早稻分蘖生长。在田间枯鞘率达到3%~5%时,需进行药剂防治,每667m2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 ml对水喷雾。

3.4.2 稻飞虱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毁灭性的水稻害虫。在低龄若虫盛发期防治,每667m2用25%噻嗪酮30~40 g对水60 kg喷雾防治,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喷药时要将水稻中下部打透,均匀喷施,喷药时保持田间5 cm左右的浅水层。

3.4.3 稻瘟病 田间出现叶瘟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破口抽穗期若遇淋雨及高温高湿,穗瘟就有重大发生的可能,务必要高度重视。喷药时间应掌握在稻田破口抽穗前期(即田间零星见穗时)喷第1次药,隔7~10 d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新克瘟散、80%异稻瘟净、20%三环唑、富士一号等防效较好的品种。

3.4.4 纹枯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栽培上注意科学管水,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氮肥施用量是抑制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当早稻丛病率达25%应施药防治,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每667m2用井岗霉素粉剂20 g或5%井岗霉素水剂300 ml对水50~60 kg喷雾。

猜你喜欢

沙县早稻稻瘟病
早稻迎丰收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沙县人民笑开颜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