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桥梁长线法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2015-04-16江波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3期
关键词:底模台座内模

江波

(重庆新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0)

市政桥梁长线法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江波

(重庆新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20)

长线法施工技术是市政桥梁中的重要施工方法。在经济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益规模化以及大量化。市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设投入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型桥梁的建设施工而言,其工程的复杂性是施工中的难点。因此,施工技术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在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对长线法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长线法施工技术;创新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走向了规模化、数量化的发展方向。在桥梁建设这一方面,各种大型市政桥梁相继出现,在现代经济、交通发展的需求之下,桥梁建设也走向了复杂化、多功能化、多样化[1]。长线法施工技术在预制台座方面具有构造简单、线形易控、调整跨境的几何形状的布置方式相对容易的优势[2],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市政桥梁的建设中,长线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节段箱梁长线预制施工技术

长线法作为市政桥梁的重要施工技术,一般应用于预制节段拼装箱梁施工过程之中。长线法在这一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1长线法匹配预制

长线法匹配预制实际上就是在施工现场或者是预制场进行固定台座的制作。在固定台座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依据桥梁底缘曲线,以半跨至整跨梁长为底模长度。主要方法是,对整垮主梁进行分段施工,对节段的浇筑工作需要匹配依据设计线形制成的台座进行。块与块之间的匹配面要自然,将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节段块放置于制梁台座上,待整个节段范围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其一一运送到存梁区进行合理的堆放。具体的预制步骤如下:①取整段主梁的居中部位,预制第一块梁。②于第一块梁的左右分别间隔一个节段,制作第二、三块梁。③以第一、二块梁的匹配面为端模预制第四块梁,以剩下的两块梁的端模为匹配面预制第五块梁。④依据上述顺势依次预制,直至完成整段梁的预制。

1.2长线法匹配预制的优势与不足

对于建造预制台座而言,长线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对线性控制以及对调整跨径的几何形状的布置方法十分便捷容易[3]。同时形成了简单的台座结构,对于台座底模的调整工作,采用长线法通常是做到一次性完成,效率非常高,促进了施工时间的长度以及自由安排程度的增加,有助于实现集中测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之中,长线法作用下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偏差的累计一般较小且不需进行测量控制这一方面。另外,在浇筑完成,进行脱模后,不需要及时将梁段运送到存梁区,而是暂存于制梁台座上,待整个节段范围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一并运到存梁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机械的使用。目前,长线法在我国的施工实践中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

然而,长线法匹配预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长线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长线法难以适用于水平曲线有变化以及纵坡变化较大、桥梁线路较长的建筑工程当中。在长线法施工技术应用之中,由于台座占地面积较大,且底模线形为桥梁最终成型线形,台座基础要求坚固,造成长线台座的投资大且属一次性运用的性质,台座对于工程成本的影响较大[4]。实际施工过程中为加快施工进度,对台座进行改造采用升降底模或墩顶节段端面设计为斜面式,使其成型节段早脱模并空出台座,以及增加模板数量,以便形成更多工作面。但增加模板会造成前后制梁位置上内模支架相互干扰影响施工,且长线台座上采用蒸汽加温养护以缩短模板使用周期比较困难。因此在不增加模板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主要方法为合理安排模板的循环使用,减少模板的空置时间,缩短单个节段的制作周期,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合理添加外加剂调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使得脱模时间缩短。

2 长短线法匹配预制技术

短线法是广泛应用与国外的一种桥梁施工技术,采用短线法进行匹配预制具有使用空间小、施工流程简单、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多样化、多变性的节段类型的工程以及模板倒用量大的工程[5]。由于短线法中采用的模板以及浇筑设备具有固定性,因此对于竖曲线、平曲线以及超高的数据获得比较容易。但是这一施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仪器以及精度的要求较高。将长线法与短线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质,因此,在市政桥梁长线法施工技术创新研究中,将两种方法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创新方法,即长短线法匹配预制。

2.1长短线法匹配预制技术原理分析

长短线法的形成是在对两者进行分析并就其优点进行结合,就其缺点进行规避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长短线法匹配预制技术具有模板调整简单、预制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误差小、模板投入小等优点[6]。而这些优点的形成背后,其具体的技术原理是:根据桥梁跨径组合要求,在预制厂里分别进行长、短线台座的预制,其梁段数量依据实际情况各取若干。对箱梁进行节段划分,以短节段为主。在短线台上预制每垮箱梁的首尾段,剩下的节段则在长线台上依照顺序进行预制。长短结合,强化优点,规避缺点,具有创新意义。这一方式最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厦门的一号线高架桥工程。

2.2长短线法匹配预制的应用2.2.1箱梁模板系统设计

在混凝土箱梁模板的设计之中,主要考虑到的问题有三点。①底模与侧模的立模问题。在立模时,底模、侧模与模端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垂直的位置关系。同时,底模的调整需要注意支撑点的位置转换,通常在底模调整确定后,其支撑点在底模的支腿部位。②内模的设计。内模在进行水平移动时一般采取的辅助工具是内模台车,并且移动方向应为纵向。对模板进行安拆作业时,通常采用的控制系统为全液压控制系统。③为了使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平推力进行平衡作用,在侧模上应设置翼缘挡板支架,在底部设置对拉杆。箱梁模板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板块为外模及外侧模支架、端模、内模及内模滑动支架、底模、坡度垫块、液压系统。下面将对其中的主要板块的主要设计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1)外模及外侧模支架。主要的设计方法为有限元法。主要的设计要求表现为模具的刚度应适宜,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线形需保持光顺平滑、尺寸应适宜。保证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注意维修以及保养。

(2)内模及内模滑动支架。这一部分的设计需要结合梁截面以及轴向的尺寸变化进行,依据模板在狭窄空间中进行安装、脱模、支撑等工序的需要,力求达到构造与操作简单便利的效果。依据上述设计需要,内模的设计是以组合模板的形式呈现。依据各个节点预制的需要,采用不同标准的模板进行组合。利用卷扬机于底模、端模、侧模、钢筋笼校正之后,采用内模滑动支架将内模移入钢筋骨架内腔。之后对内模进行展开以及定位作业。进行这一道工序时,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安装在滑动支架托梁上的液压系统。内模的固定为最后一道工序,其辅助工具是可调撑杆。

(3)端模。端模是整套模板系统的参数采集基点,因此,它对箱梁节段预制具有采集相关数据的作用。不论是箱梁整体拼装的数据采集,还是混凝土浇筑时承受待浇节段混凝土的侧压力等方面的施工荷载,端模都具有重要的数据采集基准作用。

(4)其它。对于液压系统的设计,由于上文中提到了它在内模及内模滑动支架设计中的作用,由此可知,其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与支架移动有关。另外,为了保持模板的平衡,还需结合油缸动作,进行同步设计。对于底模的设计,主要注意事项就是底模的标准以及底模底部的两个对应调节支撑座。对于坡度垫块的设计,主要需结合底模的对应调节支撑座进行,对每跨梁的曲线进行调节。

2.2.2箱梁模板系统设计下的模板系统

在上述箱梁模板系统设计下可以得出多种模板系统。主要包括:合模程序与脱模程序,这两种模板系统都是以固定底模为基准,一般采用全站仪测量对各个部件的空间位置进行测量以及确定。采用液压调整系统为内模及匹配节段位置进行调节。以可调撑杆作为支撑模与承力部件,并对对浇筑过程中各模板的变位进行控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断的实践以及研究之中,长线法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新的发展,长短线法匹配预制是市政桥梁长线法施工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并已经运用到厦门的一号线高架桥工程以及其它工程之中。长短线法匹配预制结合了长线法匹配预制与短线法匹配预制的优点,并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实现了模板调整简单、预制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误差小、模板投入小等优势,并在外模及外侧模支架、端模、内模及内模滑动支架、底模、坡度垫块、液压系统的设计中具有创新性以及实用性,提高了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1]邹焕华.闽江大桥混凝土箱梁节段预制部分长线法施工技术[J].交通科技,2010,06(34):17~18.

[2]甘君.部分长线法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34):90.

[3]宋伟东.浅谈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31):197.

[4]吴榃.预制节段悬臂拼装的长短线法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0,01(30):33~34+38.

[5]景俊骏.180米圆弧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2,04(30):29~31.

[6]张立青.铁路节段预制胶接拼装法建造桥梁技术与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5,01(34):8~11+23.

U445.4

A

1673-0038(2015)23-0298-02

2015-5-22

猜你喜欢

底模台座内模
自冲铆接中底模对压铸件裂纹影响的试验分析*
移动模架底模折叠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台座的“充实美”
台座中的“托举”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基于内模控制的SSSC前馈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三自由度内模解耦控制的VSC-MTDC性能分析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光伏逆变器功率控制策略
高频开关电源模糊内模PID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