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快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5-04-16丁晶晶樊向民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苏北林业经济

丁晶晶,樊向民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2.江苏省林业改革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36)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1-5]。自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以来,特别是近2 a,国家各个层面都对林下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07年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辽宁考察林权制度改革时强调:“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国家林业局在辽宁本溪专门召开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暨林下经济现场会,特别强调要把加强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深化林业改革、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的重要突破口。2013年6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115号),对江苏省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基本思路。2013年9月,江苏省林业局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林策〔2013〕20号),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林下经济的发展。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林下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江苏省不少地方,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广大农民,利用林下资源进行种植中草药、养禽、养鱼、种粮及经济作物等诸多尝试,形成了多种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6]。为进一步发挥好苏北地区林下资源优势,对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在对苏北地区林下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并探讨其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发展特点

目前,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对全省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赣榆、金湖、泗阳、邳州等县市,形成了一批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大户和典型,对其他县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体上来看,现阶段苏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以下4大特点:

1.1 间作模式呈现多样化

生产方式的灵活多样是林下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虽然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目前林下经济的一些主要生产模式,如林菜、林粮、林畜、林禽、林菌、林药等模式,在江苏的苏北地区已显现成效,多样化、复合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渐趋形成。经过调查,现阶段苏北地区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林下经济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第1,林粮模式。比如,杨树人工林的成材周期大约在5~8 a,在林地郁闭之前,杨树林下种植花生、大豆、小麦、棉花、豌豆和绿豆等矮杆农作物。这种模式当年有收益,容易被林农接收,在苏北地区是较为普遍的林下经济模式。如以林为主的林下套种,林农兼顾的林粮间作,以农为主的农田林网等。由于种植作物品种的不同,每公顷年收入在12 000~22 500元之间。同时以耕代抚,每公顷节约抚育成本3 000~4 500元,提高杨树生长量8%~10%。

第2,林禽模式。这类模式需要充分利用郁闭林下昆虫较多、杂草较多的生态特点,形成相对简单的“林-草-虫-禽-林”生态循环食物链。这一方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林下经济产品的质量。在苏北地区,林禽养殖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既有鸡、鸭、鹅等常见家禽主品种养殖,又有青壳蛋鸡、芦花鸡等特色优良家禽养殖。

第3,林(草)畜模式。在林地内种植牧草或保留林下自然生长的植物,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猪、兔等家畜[7]。此模式优势在于牲畜以林下牧草或野生植物为饲料,其粪便又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补充林地肥力,有助于林木的生长。

第4,林药模式。比较耐荫的中药材也适合在林下种植。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为产品提供相对贴近自然的生长环境。此外,林下经济的松土、浇水等田间技术管理措施,对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提高林间空气湿度也有所帮助,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抚育森林的作用。调查发现,虽然林下种植药材的模式在苏北地区还不广泛,但总体上经济收益相对较高,因此也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5,林菌模式。食用菌的生长喜潮、喜荫,而林下具有氧气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光照强度低等有利条件,较为适合食用菌生长。在这种种植模式下,可以将玉米秸、麦秸等作物废料作为主要原料,用以培育食用菌。经过调研发现,林下食用菌培育条件较好、环境适宜、投入较小、效益较高,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第6,林渔模式。利用河堤、湖滩、排水沟等形成鱼塘,在鱼塘的周围种植池杉、杨树、刺槐、柿子、落羽杉、梨树等树种,形成林带。在鱼塘里可以养殖草鱼或鳊鱼等草食性鱼类,也可放养小龙虾、螃蟹、加州鲈、桂花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在林下,可以种植蔬菜及狼尾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植物。

1.2 经营方式趋于合作化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就存在着林农牧混作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具有自然经济下生产模式痕迹的庭院经济不同,经营方式趋于合作化的林下经济是一种现代经济生产模式。与庭院经济相比,林下经济投入成本更高,可利用的空间相对广阔,更加依赖于技术和信息服务,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林下经济已经突破了传统种植养殖模式的局限,由原来的多样化种植和养殖转变为专业化经营,采用合作经营的模式,推行统一技术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方式。如邳州市八路镇,于2011年4月成立了岠山林下养殖合作社,组织李银年、张海忠等18户养殖户进入岠山养殖基地进行林下养殖,经过1期和2期的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占地400 hm2以上,搭建各类鸡舍52个,成鸡存栏达30万羽,年出栏100万羽,产值达9 0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当地近200户农民脱贫致富。

1.3 产品注重特色化、品牌化

调查发现,苏北地区非常重视发挥地区特色物种的优势,注重林下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比如,金湖县闵桥镇小桥村绿泽源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承包了集体林地13.3 hm2,发展林下经济。该合作社年饲养绿壳蛋鸡5万只以上,注册了“荷玉”牌商标,把产品销往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多个城市,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利润20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还带动了周边多个养殖户,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发展林下经济致富的典型。目前,金湖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2家,其中包括5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7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这些已经成为该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军。泗阳县临河镇沈圩村于2011年秋,成功试种蒲公英20 hm2,2012年扩种到40 hm2,2013年达到80 hm2,全村518户中 382户种植蒲公英,占全村总户数的73.75%。该村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干叶和鲜叶,干叶外销制药,鲜叶用于炒茶销售,目前已成功注册“黄花郎”商标,每公顷年均收益4.5万元左右。此外,黄蜀葵、杭白菊等中草药也由卖原料转向初加工,增加了经济产品的附加值。

1.4 综合效益追求最优化

在苏北地区,意大利杨是主要的造林树种。从2010年开始,意大利杨的价格就开始下滑,影响了苏北地区造林农民的经济收入。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农民放弃植树造林,选择经济效益更好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近年来农业补贴的种类增多,补贴量也随之加大,这使得传统林业种植的经济优势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以前,苏北地区是“要得富,栽杨树”,现在是“想致富,林下找门路”。因为林下种植养殖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一方面大幅提高了林业产业的比较效益,增加了造林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缩短林木生长周期。从综合效益的角度看,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的缺陷得以弥补,起到了提升林地单位面积有效产出率的作用。此外,林下经济不仅涉及林业、畜牧业、农业,还涉及医药、工商、科技等多个相关部门,属于综合管理型经济,需要的专业技术就有数十种之多,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农民,这对于相关行业领域的就业渠道的拓宽也有间接促进作用。调研发现,在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对于拉动就业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目前,开发了20万hm2以上林地,涉及近百万相关从业人员。多部门的参与、综合效益的提升,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2 制约苏北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苏北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为林业产业转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从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看,还存在着总体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整体规划等诸多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缺乏重点项目的支撑

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已经有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各职能部门开始认识到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但还未探索出将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重点项目支撑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和主要途径之一。

2.2 缺乏新科技产品的转化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户仍沿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对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从而导致高成本、低效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一些农户想扩大规模,或拉长产业链,却因受制于新技术、新品种的短缺难以进一步发展。

2.3 缺乏风险的共担

不管是林下种植业还是林下养殖业,投入成本都不少。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市场信息不好准确掌握,而必要的技术又有所缺乏,一旦经营不善,很可能会承担倾家荡产的风险。总体上看,苏北地区的农户受制于经济能力,其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较为脆弱。比如前几年的禽流感,让一些家禽养殖户损失惨重。因此,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很多农户宁可观望等待,也不敢贸然投入林下经济的经营,不愿意贸然承担风险。调查显示,目前,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不充分,农民一般优先选择外出打工,而对于投入林下经济的经营则较为小心谨慎。

所以,对于当前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来说,由于缺乏产业龙头带动以及专业的行业协会,难以有效地对林下经济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调研,在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经营的主要产品中,销路大多依靠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自行进行市场零售,总体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3 加快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制定规划,突出重点,真正让林下经济“活”起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指示精神,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和林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能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特色优势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据。同时,要找准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重点,加大对典型示范项目的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市场主体。此外,提供产业化经营的一些优惠政策,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经济大户进行重点扶持,使其成为中坚力量,能够对该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3.2 科学引导,创新机制,真正让林下经济“壮”起来

紧密结合苏北地区林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引导,创新机制,促进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要着力打造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对于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林下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8]。扶持林业龙头企业,本质上就是支持林业和扶持农民。通过投资参股、贴息补助以及税收优惠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在产品深加工、技术更新等方面下工夫。在信贷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龙头企业产品收购的资金困难。

二是要加强科技支撑。技术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也是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在加大林下产业研发投入的同时,重点做好“三抓”:一抓技术的推广。建议成立由林业、农业、畜牧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定期开展种养技术培训;二抓技术示范。从适宜林下发展的品种抓起,以林下种养基地为依托,抓好种养品种的试验示范;三抓技术创新。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倡联合攻关,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在保持和提升林下经济产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以科技链延长产业链,使林下经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有新进展、新突破。

三是要强化市场运作。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有市场才有竞争力。林副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是其能否拥有广阔市场的关键所在。生产贴近自然的绿色环保产品,是发挥林下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方法。林下经济不是传统经济的简单移植,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把握,着重生产绿色健康产品。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林下经济产品的优势大力宣传,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从而营造出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市场主体对林下经济产品与林下经济的认同。此外,还可以采取参观见学、典型示范、开现场会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经营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3 加大投入,风险共担,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经营者的资金需求较高,往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投资。在苏北地区,经济总体上不够发达,农户的经济力相对薄弱,地方政府的财力也有限,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面临障碍。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探索适合林下经济生产经营特点的新融资方式,对相关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增加贷款授信额度,解决相关企业和农户的资金周转问题。

与此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走开产业风险互助的路子。可以尝试设立风险互助金,提高林下经济经营中的风险互助能力。对于因干旱、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原因造成经营不善的农户,按照互助协议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帮助其恢复生产。通过风险互助的方式,防止林下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使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李 娅,陈 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120(3):36-38.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项目组.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4(2):11-14,109.

[3]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5]战臣祥,袁俊云,申 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6]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改背景下江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其配套技术和政策保障体系[R],2012.

[7]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8]刘汝魁.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55.

猜你喜欢

苏北林业经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苏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