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扩张进程中的配电网建设

2015-04-16国网宜春供电公司范玉婷

江西电力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区配电网变电站

文_国网宜春供电公司 范玉婷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张,各地都在开发建设城市新区。在新一轮城市扩张中,区域电力供应能否得到保证,决定了该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配电网作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对客户的最重要和最终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电力规划相对独立,且电力投资实行“重发轻输不管配”的发展模式,致使配电网建设发展缓慢,基础比较薄弱,很难适应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重点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重点理清配电网规划思路,将配电网建设与加快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同等对待,列入国家电网“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因此,要使城市配电网建设适应城市发展,构建合理的配电网网架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城市新区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城市新区有利于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但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其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准确预测发展规划的落实程度,给城市电网建设带来较大困难。

以江西电网为例,随着全省城市新区建设进程的加速,各地市经济和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配网建设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

城市新区发展前期人口数量相对偏少,各功能区逐步建成,用电负荷需求相对缓慢,待新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用电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由于目前配网项目的管理模式,新建配电网项目从项目立项到批复建成,一般需要1年至2年,易造成既有配电网线路重载或过载。另一方面,配网如果提前建设完成,一旦新区发展速度不理想,将造成配电线路轻载,电力资产利用率下降,电网投资效益降低。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区变压器、线路负载率低于20%和高于80%的轻重载比例都在10%以上。

配网规划与城市规划难以衔接

配电网规划的衔接问题主要是城市配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配电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衔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线通道和城市规划不相适应,该用地下电缆时,却因施工或投资问题不能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政府又要求电缆下地,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另外,城市新区发展都是道路建设,等道路建设完成,各功能区才能慢慢形成,配电网线路建设时需要对道路进行二次开挖,造成投资浪费。

配网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从众多老城区配网改造的经验可以看出,随着老城区的大范围拆迁改造,原有配电网很快就无法满足新增的负荷需求。目前,大部分地市老城区负荷中心无110千伏变电站,且新建110千伏变电站落点困难;周边原有220及110千伏变电站容量受电力通道、变电站10千伏间隔资源等限制,无法有效配出多余变电容量;部分用户接入无序,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及重要负荷用户专线占用有限的电力通道和变电站10千伏间隔资源,造成网络接线混乱,供电可靠性降低;重新开挖道路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配网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周边居民、商户的不配合。

配网建设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全省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配电网建设标准体系,相关标准不够细化,缺少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标准实施细则,各地市的配网网架结构与城市地理结构、发展变迁结合不够紧密。

对当前城市新区配电网建设的优化建议

城市配电网建设关系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配电网建设经验,对解决当前城市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协调,增强配电网规划主动性

由省公司牵头,联合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城乡电力详规,经审查后纳入各级地方政府详规。缩短规划周期,及时进行规划滚动修编,使配电网规划符合地方发展规划进程。

结合实际,构建配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量化配电网规划和改造措施的优劣。评价指标应对网架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设备技术水平、运行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对配网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积极应对,努力做到“前、快、高”

目前,新区配网建设首要问题是规划与实际进度脱节、建设时间多变又有限,因此可以采取“前、快、高”的建设策略。“前”即提前规划配网建设通道,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电缆沟道、环网柜开闭所站址及箱变等建设位置,实行分步建设;“快”即建立配网项目绿色通道,建立配电物质储备库和储备项目快速审批机制;“高”即指提高标准,借鉴先进经验,按照饱和负荷要求,适当放宽新区配网的建设标准,提高设备裕量、设备选型、导线截面等配置标准,同时为今后实施自动化系统创造条件、留下空间。

统一规划,加大新区城网开闭所建设力度

10千伏公用开闭所是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母线的延伸,能有效解决110千伏变电站出线间隔不足和出线线路过长的问题,可以考虑沿市政道路按1公里1座开闭所并预留开闭所的进出线排管路径,与市政道路供电排管合理衔接。

学习先进,实现配网网架设计标准化

标准化、模型化设计可减少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量,方便配电网扩展、实现自动化,为中压侧用户的接入提供明确的入网标准和评估体系。考虑城市各片区的功能定位、饱和负荷等因素,对其进行网格化分区,差异化地设计供电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据各城市的地域特点,选取3至4种典型城市配电网模型,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或典型设计,从而提高配电网建设和规划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新区配电网变电站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