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择业心理对就业的影响

2015-04-16夏江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率高职生就业指导

夏江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生择业心理对就业的影响

夏江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近年来,高职生就业率高但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较低,且就业流动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高职生就业不稳定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对高职生实施择业心理引导,有效的开展专业教育、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高职生;择业心理;就业;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就业体制已由之前的统招统分模式已转变成为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以及学生自主择业。在这种前提下,很多高职生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过程中逐渐丧失信心,进而产生焦虑、慌张等不良心理现象,而这些不良心理现象也会导致他们在择业时缩手缩脚,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因此,帮助这些高职生尽快走出择业路上的心理误区,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择业心态,作为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开展系统的择业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利益观,让他们能够以一个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来选择走他们的人生道路。

一、当前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现状

1.就业率高。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就业率一直高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期望值与现有市场、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不够匹配,且大型企业用人要求过高,中小企业发育不足,创业环境有待完善,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色,从一开始就强调技术技能的培养,能吃苦,上手快,使用成本低,就业定位与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吻合度高。但是,不难发现,高职生的就业质量总体上看还不是很理想,优质就业不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还不是很高。

2.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低。有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相关度只有63%;就业起薪低,主要是低水平就业,平均月收入为2749元;而转岗率较高,半年内离职率达到42%。这些数据反映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好就业”并不一定等于“就好业”。有这样一组数据:近62%的操作工、机修工岗位不限学历或只要求职高以上;明确要招高职的岗位不到总量的20%,其中一部分岗位还可以被中职毕业生所替代,这说明“好就业”的岗位缺乏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专属性”,让读了三年高职的毕业生去从事与他当年没有考上高职的同学同样的工作,既尴尬又无奈。“好就业”的岗位往往还具有缺乏发展性、岗位薪水普遍较低、供需比容易被人为扩大等特点。

3.就业不稳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频繁跳槽体现的是每一个就业者的定位跟企业的需求出现了隔阂,甚至是出现了脱节。高职生对所学专业、行业认识不够全面,无法认清专业特点和行业前景,缺乏系统、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导致在选择就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陷入“刚找就换,刚换就找”的死循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只宣传企业的优势所在,而刻意回避一些负面影响,有的可能还会向毕业生开出“空头支票”,故意欺骗毕业生。学生一旦上岗,就会发现用人单位与之前的宣传不符,感觉上当受骗,自然会选择离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课程还不能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导致高职毕业生很难完成身份转换。

二、在高就业率现实下高职生就业不稳定原因分析

1.高就业率现实下的隐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结构已发生本质变化,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正在结束。尚处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主要去向仍是工业领域,因此对技术技能型工人需求旺盛,对白领的需求虽增加很快,但绝对数量仍远远低于对技能工人的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拔尖创新的人才以及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太少。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能、会操作的技术骨干,可是,即使是高薪招聘,适合者也寥寥无几。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就业率达到91.5%,在过去5年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城市分布已经初步出现“重心下沉”的态势,即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成为在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主力,就业比例持续上升。

2.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对较低的根源。目前,高职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并随着近些年就业难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就业蓝皮书中调查研究表明,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课程过多,实训课过少,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高校的扩招,导致高职生生源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的学生自我管理混乱,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三年高中苦读,但未能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到高职院校后,伴随而来的是心理失衡和自卑情绪,无法摆正心态,重新树立目标,从而引发厌学情绪。

3.择业心理不成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高职教育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不断的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对于90后求职者来讲,期望的福利薪资水平过高,企业无法满足成为首要矛盾,这也导致众多大学生求职者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对于岗位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很弱,且对于工作的认可能力并不是很强,随意跳槽的可能性很高。在求职时,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择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各异,如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异、职场环境与校园生活等等不同的方面,如果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整,那么发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可能性非常大,严重的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甚至会对未来的职场生涯造成危害。

三、培育高职生正确的择业观的途径

1.完善择业心理教育引导机制

加强对高职生的择业心理的宣传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优秀校友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高职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同时,可以积极利用微信、QQ群等新媒体手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策、理论等指导,帮助他们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协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可以自我调适。另外,还要重视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高职院校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根据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就业方案,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不足,分析职业选择,强化职业规划能力,从而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针对部分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易产生心理危机,高职院校应建立预警、干预系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2.加强对高职生专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要不断拓展就业市场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通过搭建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学生就业信息跟踪数据,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近10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跟踪反馈制度,以期能够得到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就业信息网建设,寻求与百度、智联招聘等知名网站合作,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也可以聘请在行业有领先地位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职业规划设计师等,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加强对学生的实战指导。另外,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高职生实现稳定就业必须有专业的就业指导。专职辅导员除了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还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怎样适应企业、社会、工作岗位,怎样做事、处事,帮助学生择业、就业,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跟踪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就业方向,避免盲目择业。

3.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学生职业适应性不仅是一种新的育人理念,更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校企合作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实践育人更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必由之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实用人才,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天职和第一使命,也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可以通过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度、学生需求与学校供给的匹配度等三个方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冠名办班、订单培养、聘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师等活动,倡导企业全面、提前介入实践育人的有关环节,引导学生职业角色转换的调适。另外,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创新培养模式,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企业认同感,提高职业素养。

4.加强励志教育,引导择业心理预期的合理定位

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希望尝试更高的职位,如果不如愿以偿就怨天尤人。实际上,如果选择了不能胜任的工作,干起来会力不从心,容易疲劳,产生挫折感和压抑感。相反,如果选择难度过低的职业,时间一长往往就会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懈怠和丧失兴趣。因此,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要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需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积极选择到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就业,到广大城乡基层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其次,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充分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特别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岗位做起,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

5.重视对高职生“定向”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定向”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大学生稳定就业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高职生不但要完成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中由“不适应”到稳定就业的转变,更要成为未来产业和社会的中坚。结合产业需求、毕业生专业背景和就业需要开展职业定向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既是权宜之计,又能帮他们打好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直接导致大二就迈入职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引导他们确定自己的就业范围,帮助他们详细了解所需的技能要求,并且按照明确的职业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到了大学三年级,高职生已基本完成学习任务,高职院校应主动帮助他们收集就业信息,在保证专业对口率的同时,寻找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做好职业选择的最终“去向”教育。

[1]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周惠琴.“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1,(1).

[3]刘淑艳,吴倬.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价值论反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4]江强明.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G717

A

1008-7508(2015)12-0080-03

2015-08-23

夏江华(1973-),女,江苏淮安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就业率高职生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