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博雅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2015-04-16王崧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博雅人文院校

王崧珍

(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 昌吉 831100)

专业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博雅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王崧珍

(昌吉学院外语系,新疆 昌吉 831100)

随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如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人才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共同困境。本文分析了博雅教育在地方高校专业转型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解决途径。

专业转型;博雅教育;解决途径

引言

2014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难看出,此次改革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和“升本”带来一系列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对当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探索,试图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人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虽然改革的愿望和目的是良好的,但笔者认为这样大范围、一刀切的改革在推行之前是值得慎重考虑的。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首先要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避免培养出“有技术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的工具型人才。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高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转型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在此次转型改革中,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如何既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又能坚守高校特有的思想品格,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全面发展的人是其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博雅教育内涵的演进及现实意义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普通教育、素质教育或养成教育,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肇始于古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教育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文雅功能,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高尚的灵魂而不是徒具工具功能,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智力的开发和高尚情操的培养。亚里士多德除在自然科学的开创性论述外,更注重对精神世界自由的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是早期自然哲学流派泰勒斯等人对世界起源的外在自然追问,古希腊“哲学三杰”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思考,中世纪人们对精神主宰上帝的虔诚,乃至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近代工具理性的勃兴,西方人从未中断对形而上的追问。启蒙运动后随着近代科学理性精神和现代科技的崛起,外部物质世界带来了空前繁荣,但外部物质世界的繁荣并没能解决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问题。无论是罗马帝国的的衰落、中世纪教会的虚伪堕落还是近代工具理性的勃兴带来的精神困惑,都与人类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审视和重建相关。

博雅教育对于大学而言,在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和修道院已初显倪端。中世纪无论是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都对上帝存在进行了不同的证明,这些证明虽然是中世纪式的,但这些论证恰恰开启了近代理性的先河。始于中世纪的大学源于教会,其开设的课程“七艺”是与今天应用型并无多大关系。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兴起的标志,课程设置无不体现出博雅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近代一大批产生于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施莱尔马赫、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可以看出西方高校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贡献。它率先在欧洲和美国兴起,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和实践。美国在19世纪初,其高等教育注重开设实用科目,培养实用人才,但培养的学生只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而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对此,耶鲁学院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形成了题目是《一份关于博雅课程的报告》(A Report on the course of Liberal Education),该报告也被称为《耶鲁报告》(The Yale Report),这份报告对大学博雅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报告认为:博雅教育的合适目的是:“对学生的官能(faculty)进行经常地、生动地训练,以便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心智(mind),发展他们的潜能”。该研究认为,学院在相互竞争中,与学生数量的竞争相比,教学质量的竞争更为重要,学院自身学术品质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重于单纯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博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学校而言,博雅教育有益于高校避免过于强调专业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模式。对受教育者而言,博雅教育更能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丰厚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受教育者,避免像北大钱理群教授认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

二、专业转型背景下博雅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1、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计划存在重技能轻通识课的倾向。由于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影响,地方高校强调大学教育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往往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塑造。文辅相认为:“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深受前苏联的影响,采用的是专业教育模式,其弊端表现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过强的共性制约”。这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大学教育模式和倾向近年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阿基里斯之踵”,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在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头顶。武月明认为:“高等学府早已失去了其象牙塔地位,扩招、学生人数的剧增、知识体系的更新,以及商业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入侵等体制内外的因素,直接导致大学面临巨大的危机”。目前,在这些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各高校开始关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积极探求博雅教育的实现路径和解决办法,探寻职业化教育和博雅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之路。实施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发展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加大博雅教育课程的开设力度,增加博雅教育课程学分在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谓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与改革过度细化的专业教育模式。博雅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高水平的大学,博雅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博雅教育实施的成功经验,改革博雅教育课程设置模式。自2005年以来国内大学大力推展博雅教育,如复旦大学对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做了认真的研究,在学院全面实施博雅教育。很多大学依托“人文大讲堂”积极推行博雅教育。就博雅教育实施的效果而言,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成绩斐然,如香港岭南大学和澳门大学,2012年澳门大学将博雅教育的学分调整到50%,跟专业课的学分平分秋色。地方高校要改革原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融合专业教育和博雅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世界公民,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性关怀。

2、新一轮教育改革将使地方本科院校博雅教育难度加大。2014年3月在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中国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计划将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这次会议的召开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各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路径。这些地方高校“升本”时间基本都在10年左右,部分是从原来的师范类专科院校演化而来,本科办学经验原本就不足,新一轮的专业转型对这些院校无疑有很大难度。

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本科院校和教育领域专家要展开系列研究,避免“一刀切”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的大学生。各地方本科院校既要在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对博雅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3、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存在不科学现象,实现博雅教育的公选课存在不合理因素。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依托公选课开设的博雅教育课程在大学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改观,但分析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近两年公选课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公选课开设实际效果与其开设之初衷仍有一定的距离,如各门类学科发展不均衡、部分课程几近重叠,范畴界定欠严谨、各门类课程选课人数不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凸显公选课地位偏低、教材欠缺,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学生对公选课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不高,公选课缺乏思维能力与实用技能的培养、课程管理方法手段落后,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院校要多层次着手,建构科学合理的博雅教育体系。首先,从开设博雅课程的源头着手,地方高校要对博雅课程开设的目的、要求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明确开设博雅课程的目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推行博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公选课在博雅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开设一批具有多学科融合和地域文化特色特色的公选课程,探索一套符合当前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博雅教育实施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积极鼓励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博雅教育课程,对申报和开设博雅教育课程的教师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形成比较完善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再次,加强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严格博雅教育审核制度,提高博雅教育课程准入门槛。加强对公选课的审核,学校各系、主管教学部门对教师的开课能力,所开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教材等要严格把关,规范博雅教育实施要求和方案。学校在博雅教育课课程规划和设置上,应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充分调研已有特色课程、教师水平和学生兴趣,做到博雅课程学科设计合理,将人文类、社科类、理工类和艺体类课程合理分配。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博雅课程上课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博雅课程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应制定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调查制度,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学生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调查和意见、建议的收集,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的问题。最后,加强引导,改革博雅教育实施渠道,通过网络“尔雅”通识课等方式完成博雅教育课程。由长期开设博雅教育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或班主任引导学生选课,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拓宽博雅课程网络选课平台,服务并方便于学生选课,使学生能在校园内甚至在校园外能通过网络进行任意选课,增加选课地点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认真分析课程设置现状,指导学生选课,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钻研,全面发展,真正帮助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博雅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全人”教育和“世界公民”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地方本科院校在做好专业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博雅教育内涵,发现实施博雅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索实现路径,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深厚人文情怀、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教育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站,2014年2月13日,http: //www.ict.edu.cn/news/n2/n20140213_7767.shtml,浏览日期:2014年12月20日。

[2]彭桂芳.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王远伟.论博雅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1).

[4]R.Hofstadter&W.Smith,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A Documentary History,Chieago University Press,1961,P278.

[5]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1996,(4).

[6]武月明.走向多元化的大学教育—从高校推进博雅教育谈起[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

G40-012

A

1008-7508(2015)12-0028-03

本研究为2014年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英语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昌吉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XJ0003A负责人:王崧珍,参与人:贺继宗,刘瑞强。

2015-07-09

王崧珍(1979-),甘肃山丹县人,新疆昌吉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商务英语、西方文化。

猜你喜欢

博雅人文院校
王博雅访谈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