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2015-04-16王凤德

建材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包事故生产

王凤德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 233018)

浅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王凤德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 233018)

综合治理就是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全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手段,从发展规划、行政监督以及现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从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生产; 综合治理; 管理

方针即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了达到这个方向和目标而在一定时期所确立的指导原则。安全生产方针是我国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而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建国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渐进,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亦随之发生了三次变化,并日趋可行,逐渐合理完善。

第一次(建国后—1983年)确立是在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工作保护会议上提出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方针,要求各行各业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搞好安全;第二次(1984年—2004年)确立是在“文革”后,针对“安全生产方针”近三十年的实践认为: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此论点经过全国性的充分讨论,认为这个提法较为科学实际,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1987年正式将这一方针写进“劳动法”(草案),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又被确立为这一历史发展时期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第三次是在充分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现行安全生产方针。实践证明,这是现阶段我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实行标本兼治的有效方针。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践证明,在“人”、“机”、“料”、“法”、“环”这五大影响安全因素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据统计数据,建筑业85%以上安全事故来自于操作违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认真抓好对各参建队伍、各级管理层、作业层的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以进一步提高从业工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建筑工程有五大责任主体,即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每一个主体的基本素质都将影响到安全生产,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施工单位,因为他们是工程实体的实际操作者。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速以及农村土地的被占用,使许多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同时城镇小型建筑企业也大量涌入城市,加入了城市建设大军的行列。在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理论知识、也无现场管理经验、施工人员没有受到过严格正规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技术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以农民建筑工人为主的分包单位,大量涌入城市进入施工现场,成为施工现场的主要劳动力。目前项目施工分包单位中,农民合同工占施工队伍的70%~80%,有时达到90%以上,他们未参加过大型化工工程建设以及高级民用建筑施工,施工经验缺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给建筑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实际工程管理中,对分包队伍的考核往往是不够的,如安全管理能力、施工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在施工中都与现场管理要求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现场需要(尽管选择分包队伍时,分包方能够提供各种资质,但有些资质完全挂靠于分包方)。在面对更多更重的工作量时,分包队伍的劳动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只有在社会上雇佣一些(劳务)散工,或找一些更低劣的施工队作为他的(分包)劳动力。这样会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极差,尽管总包方在各方面以不同形式进行教育,也不能整体提高分包方的安全意识,违章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选择合格的分包方是十分重要的,且在签订分包合同时,总包方要认真考核分包商的实际能力,不能给予超过其施工能力范围的工程量,否则必然出现层层分包的局面,对项目的安全管理必然带来更大的隐患。

2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及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建立起来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安全生产层负责的制度,是企业保障生产安全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都要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层层制定严格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才能使各级管理者司其职、尽其责,从而形成从领导到员工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对安全负责的氛围。

讲目标,指的是制度的统一性,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人都必须目标统一。如果制度不明确,目标不统一,则管理就无章可循。还有一些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时感情用事,任意改变管理标准,势必将影响施工主体的操作思路,这会导致施工队无所适从,管理上难以把握尺度。

重落实,指的是必须要严格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权责分明。制度说到底,就是对行为的规范,安全制度就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对安全行为的一种规范。鉴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在事后论事,被动地查患,事故仅仅只是故事,安全隐患也总是不断,不能一直进行“亡羊补牢”,依靠制度来规范实践,我们就能在管理过程中少走弯路,不会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所以,制度就是一道门槛,一道防线。“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抓安全生产也是一样,再好的防范措施,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若不能在工作中进行落实,都将无济于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都要心系安全,严格按制度办事,严格按章程施工,任何情况下都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章作业。

贵践行,指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顺当而麻痹,不因成绩而妄为,要始终秉承安全理念,贯彻方针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身体力行,踏实前进。安全会一直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始末,作为安全生产践行者,始终不能放松警惕,在过去的工程案例中就存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注重安全管理,但是在项目快要竣工验收阶段出现了安全事故,且事故往往出人意料且损失严重。

3 安全隐患务必严排查

安全检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查思想、二是查管理、三是查制度、四是查现场、五是查隐患、六是查事故的处理。安全隐患整改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项目管理机构、班组安全管理是否严格到位,二是是否有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的能力,三是隐患整改是否落实、有无弄虚作假现象,四是安全制度是否作为长效机制落实到位。总体来讲,在施工现场,施工项目项目经理、安全员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巡查,关键施工部位要全程安全监护,及时发现并制止一切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整改一切安全隐患。

奖惩并行机制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安全,也可以在安全的基础上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处罚必须辅以制度处罚和经济处罚,而奖励则是一种激励措施。对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屡犯不改或有可能酝酿成安全事故的行为,对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司职于安全管理人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行为,分情节施以批评教育、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以达到警示预防的作用。

4 一预防二控制三总结

事前重在预防,事中重在控制,事后重在总结。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且环环相扣。

事前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以夯实基础为管理切入点,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上面,制定事故防范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各项安全设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事不做,没有安全保障措施的事不为,未雨绸缪,做好事前预想。

事中控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出成果的关键环节。应做到无安全措施不实施,无安全条件不作业,隐患不排除不继续。主要体现在,企业应建立安全监管台账,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主要负责人要重视赋予设置的管理机构专职安全员的职权,落实生产服从安全的要求。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维护安全防护设施,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其次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严格实行安全生产奖惩办,通过安全培训教育,提高班组的安全隐患识别、防范和危机处理技能,达到人人都是安全员,创建“无隐患岗位”,形成“安全第一、职工生命安全为先”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企业设备质量完好、操作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科学,保证企业本质安全。另外坚持持续改进也是事中控制的很重要的环节。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意味着不断的改进发展、不断的变化,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以适应变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从而不断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事后总结,重点在吸取事故教训。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事故,定期进行案例警示教育,促使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演练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综合实战演练,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发生安全事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我们的一些施工管理、作业人员不能引起高度重视,耳朵里只听得见事故家属的哭喊声却听不见安全管理的吆喝声,工作上依然我行我素。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各级管理人员要能够举一反三,以事故作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汲取教训,在以后的作业中自觉做到遵章守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事后总结要本着实事求是和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查出已经出现和潜在的不利因素,预测对今后的危害,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遇到新情况后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管理和控制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全员参与且时常宣教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明显转变:一是变单纯地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与的体系安全管理,二是变单纯地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形象进度、质量管理、工序穿插、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地综合性管理,三是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制止的、单方面的管理为点、线、面相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全面的管理,四是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管理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地安全生产一条线管理。

安全宣教指的是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时常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发挥安全人员写作能力,利用每周“安全检查通报”、“周一安全大岗”、“班前安全讲话”等形式,开展舆论宣传,特别是要利用每年的“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设计安全活动方式及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安全法规,讲解不同施工时期安全状态,采取的安全措施。树立安全忧患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警觉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做到安全生产的执法监察也是关键。各级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应着重放在事中监督上,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力度,重点查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且导致事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监督措施或处罚措施,并且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在监督过程中要发挥专家库成员的作用,要努力构建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和专家服务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安全监察中的技术支持。此外还应发挥群众的力量,做到人人均有一双慧眼,让隐患的狐狸尾巴无处可藏,让违法的行为也无处可藏。

6 结 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重视安全并在实际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做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生产安全。

[1] 刘景良.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韩玉东.新安全生产方针“综合治理”之我见[J].建筑安全,2007,21(4):10-13.

[3] 傅 贵.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 晓 讷.理念新带动方法创新——访青岛市城阳区安监局局长赵作文[J].劳动保护,2009,36(3):27-29.

[5] 何建勤.杨树庄隧道灾害监测预警和安全防护技术[J].安徽建筑,2009,27(4):34-37.

[6] 魏 惠.土建施工的成功现场管理[J].科技风,2010,41(6):41-43.

[7] 陈禾光.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福建建筑,2008,34(7):58-60.

[8] 何根照.浅谈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8,32(6):13-15.

[9] 张建军.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6,30(3):27-28.

Brief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afety in Production

WANG Feng-de

(Bengbu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for Glass Industry,Bengbu 233018,Chin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requires us to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kinds of means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for management of safety in the prod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plan,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field management to ensure safety in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management of safety in production.

safety in produc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anagement

10.3963/j.issn.1674-6066.2015.01.017

2014-11-20.

王凤德(1969-),高级工程师. E-mail:wangfengdehc@126.com

猜你喜欢

分包事故生产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学中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