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人的书房世界

2015-04-16李赐生梁跃芝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4期
关键词:书房文人读书

李赐生梁跃芝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中国文人的书房世界

李赐生1梁跃芝2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书房是中国文人放牧思想的精神田园,他们都拥有浓浓的书房情结。有一方安静、文雅的书房,是他们平生最上心的事。在这方小天地里,读书操琴,吟诗作画,焚香品茗,执棋对弈……从书里的墨香到墨池里的笔影,都联结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书房既是文人进身仕途之门,而当文人仕途不顺时书房又是他们的避世修身养心之所和读书著书的地方。

中国文人;书房世界;入仕;避世;著书

KeyWorrddss:: Chinese Literati; Study the World; Going to; Retire from the World; Books.

中国文人的书房有三大特点:一是书房既是文化汇集之地,又是文化传承之所,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书籍也是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读书人在书房藏书、研读、思索、考证、校注、阐发,使得文化在书房得以汇集与传承。于是便有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书房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二是书房为文人的精神家园,培养个性的修行之所。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文人无论是官场、社会,还是家庭都必须遵守。但回到书房,就可释放施展个性,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经历,通过自身文学艺术的加工创造,产生出新的思想和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学艺术。三是书房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为我所用。在书房的建造、布局和装饰上,充分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浸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因素。所以文人书房也有三大雅昧:一是书房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二是书房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驰神游;三是书房之静,在于隔绝尘世,使人心宁神静。因此,读书人能够悟之三昧者,自然会其乐无穷。

在崇尚文学的古代,书房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个小天地里,可读书、可吟诗、可作画、可弹琴、可对弈

1 书房——进身仕途之门

古代读书人求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入仕,入仕既能实现读书人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是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的唯一途径。统一中国后的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掌管政权急需大量的官吏,为了选拔官员科举制度应运而生[1]。而科举制助长了读书做官的思想。

孔子的高足子夏提出的“学而优则仕”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并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四方游说,仕途与中国古代文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孔子的“学也,禄在其中矣”。宋朝的宋真宗皇帝赵恒的《励学篇》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村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女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都是对读书入仕的最好解释。

古代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经典故事,有王安石的“马上、厕上、枕上”,郑板桥的“三更灯火五更天”,韩愈的“口不绝呤于六艺之书,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等学习佳话,有“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学习思想与结果;今有读研热和考博时代潮流,有彻夜排队报考公务员热和考官的社会时尚。

读书的目的是做官,读书的内容是治人。而作为治人之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就成为古代文人学习和考试的唯一科目。升官与发财密切相关,升官就是为了发财,要想发财只有升官,做官是古代文人唯一的选择。儒家提出的“学而优则仕”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贵族血统的选才与选官制度,形成了读书与做官,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社会机制,唯才而用是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使得为政治服务的伦理道德、文学等人文学科,得到了强势发展,造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的社会风气和局面。使得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不受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工艺、科技人才不被重视。

从春秋战国到满清王朝的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文人的“正途”是入仕从政。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人生追求,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人生奋斗目标,以“文死谏,武死战”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光宗耀祖,扬名显亲,泽被后世。

2 书房——避世修身养心之所

古代读书人的目的既是为了入仕做官,光宗耀祖,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但文人的君子之风在官场往往是行不通的,所以他们只得选择退隐山林,寻找他们冷漠的人生终归。他们只好无奈地选择远离官场,与山间明月为友,与石上清泉为伴,或登高望远,或临溪汲水,或仰望长空,或低酌浅饮,或寄居书房。

文人隐居有几种,一是隐居以求己志,以隐居为手段而求达行其志于天下。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李白,先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因不能“行其志”,而只好以“隐逸”来求其志,以退为进。二是曲避以全己道,即是为了保全所信仰的道义而躲避与自己不调和的朝庭,也就是老子思想的“无为”之道。三是静心以镇己躁,这种归隐是真正的隐士,淡泊功利,不受外界干扰,追求心灵的桃花源。如“竹林七贤”之一的稽康便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在,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物质享受和虚伪的名誉只是过眼云烟。在景元二年,现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大将军从事中朗迁任吏部侍郎,举荐稽康代替自己位置,稽康却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厌恶仕绿,不愿与世合流的立场。四是去危以图己安,也就是为了离开危机,图得平安而隐居。

隐居是文人们在现实社会和精神世界所遭受的挫折和困顿的映照。但他们不甘寂寞,他们挣扎、呐喊,并产生出灿烂多姿的隐逸文化。他们或求己志、或避己祸、或静己心、或图己安、或动己慨、或激己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喊出了他对于出仕的悔恨和对个性自由,向往自然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借“孤松、秋菊、白云、归鸟”之物修身养性以澄清性情,抒发高洁雅志而独傲江湖的情志。

文人在官场往往固守自己的个性,坚守着做人的原则,不懂变通而屡屡碰壁。但当他们一旦选择远离官场,隐于山林,倾听鸟鸣,目睹花开花谢之时,他们就找回了自己。他们明白人处乱世,何不乐做随波逐流的逍遥隐士。

陶渊明是中国文人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许多文人少年时曾意气风发,胸怀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在仕途上失意之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面对黑暗腐朽的现实,往往回归到陶渊明,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并试图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中国文人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得志时则入世为官,乐观进取;而当仕途遭遇挫折、失意时便出世隐居,消极退避;或者逃遁到与世无争的佛禅世界之中,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即“儒治世,道修身,释养心”。所以每当文人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官场失意、乌纱落地之际;或者因为看透了丑恶的现实,而又不愿意同流合污之时,则往往选择退隐。或退隐在自然山林之地,或退进自己的书房之所。常言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在朝市之间,书房才是文人最好的隐居修行之所。

3 书房——读书著书之地

儒家倡导的安生立命之道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2]。官府是兼济天下之处,而书房则为独善其身之所;庙堂是士人进阶谋位之处,书房则为文人乐趣所在。

古人把读书者分为三类:苦读、痴读和闲读。

苦读有孙敬的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有苏秦的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还有匡衡的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和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小时候爱书如命,但由于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就经常借别人的书来抄了再归还。他自己在墙上画了一副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他常常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每天晚上母亲做针线陪他在清油灯前读书。由于读书劳累,18岁时患了肺病,咳血十年,但卧病在床的他仍然坚持苦读不放弃。他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而痴读和闲读都是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休闲,修身养性,自得其乐。如宋代学者尤袤酷爱读书,曾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独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而清学者俞弁则说:“读经史百家,忽然有悟,朗读一过,如对宾客谈论,而无迎送之劳,一乐也;展现书法名帖,追思古人笔法,二乐也;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霭然,卧游山水,而无涉双足之劳,三乐也。日复一日,盖不知老之将矣,何必饮膏梁,乖轻肥,华居鼎食,然后为快哉!”[3]。陶渊明也是非常有名的痴读,《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五柳先生形象,便是陶渊明忘情于诗书的最好注释。明代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当然,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读书,但读书也确是人生一大乐趣。

现代有许多著名学者也读书成痴,如现代著名作家雷加说“我把书摊、书店和个人藏书,称为‘生命的绿洲’。它可以使人成长,使沉睡的心灵苏醒,它又珍藏着生命危急的医药良方。”现代学者王梓坤先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有史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泉源。失意时读书,可以使人重振旗鼓;得意时读书,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疑难时读书,可以得到解答和启示;年轻时读书,可明奋进之道;年老时读书,能知健神之理。”

也有些是因为封建朝廷统治的腐败和官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现实的黑暗与险恶让文人感到心灰意懒,选择退出宦海,寄情书画,整日里吟诗诵词,评阅史籍,与书为伴。

中国古代士人有三条出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著书立说被中国士人看作是生命价值体现的重要方式。孔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仕途无望、人生苦短的文人则只好是独善其身,转而选择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

司马迁在生命受到创伤之后,希望通过著书来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陈述历史往事,使自己的著作流传后世,寄希望于来者,一部《史记》使司马迁获得了永生。白居易一生求索永久的诗名,晚年带病卧床做诗不止。死前把写好的五本诗集分五处收藏,希望诗名能流传后世。

司马光用园木做警枕,早上一翻身就会因为头滑落在床板上而惊醒,他坚持不懈地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通过苦读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的大文豪,而领导编撰了《资治通鉴》,它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巨著,司马光为《资治通鉴》耗尽毕生精力,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家乡柳泉路边搭建茅草凉亭摆茶摊,记录过往行人所讲的奇异故事,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写作素材,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花费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蒲氏著作被后世赞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辉煌巨著。

著书立说要穷其一生之力,既可避免道穷时的伤害,又可明哲保身。留给后人一个自己的声音、控诉和呐喊而不留遗憾。或可供后人捧阅、君主垂青,或可奉为法则、通鉴。如此既立了德,又立了功,还立了言,成就了自己一腔心愿而不朽。著书往往被当作文人的最后出路,科举梦想的破灭,仕途的坎坷,怀才不遇的失落,成为了他们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必要前提。通过著书立说,给自己留名,实现对有限人生的超越,成为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

中国文人一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立德立功立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勇敢地承担入世责任,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建造个人的精神世界,利用前人的文化资源、自身的智慧开辟出一座绿意盎然、宁静平和的精神后花园来修身养性、学做圣贤。以此达到个人和社会、此岸和彼岸、入世和出世之间矛盾的平衡。

4 书房的陈设装饰

在崇文的古代,书房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陈设装饰设计,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都追求书房的高雅别致,注重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他们大多将书房与园林结合起来,将书房设置在园林或庭园的幽静之处。书房家具通常有书桌、椅子、床榻、书架(或书箱)、床头小几、壁桌、凳子及冬季取暖的几架炉等。一般在书房中间摆放书桌、椅子,旁边放置床榻、书架,榻前配有脚踏、小几,床榻供主人小憩,壁桌一般靠墙放置。文房用品除了笔、墨、纸、砚外,还有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裁刀、剪刀、书灯、印章等[4]。书桌上一般放有古砚、水注、笔格、笔筒、笔洗、糊斗、水中丞、镇纸,床头小几上放置花尊、定瓶、暖砚炉等,壁桌上放置金佛、花瓶、香炉等,墙壁上则常悬挂古琴、长剑、书画。书斋抚琴,也是文人一雅好,琴声可增书房之趣,琴声可添书房之韵。书房中还可配有茶桌类家具,供好友品茶赏月、吟诗作对之需。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为书房的珍品,书房主人往往会收藏一些字画或珍贵书籍文物或珍贵的装饰品作为镇斋之宝,增添书房的文化氛围。古人书房中也常设有香炉,香篆缭绕,和着回荡的琴声,将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书房,作为一个文人精神世界最纯净的空间,不论是奢侈豪华的高堂,还是窄小破旧的陋室,都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始终营造着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片天地。

(责任编辑:贺 辉)

[1]谭丽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J].兰台世界,2010.(1).

[2]王明洪.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J].文史月刊,2005.(7).

[3]朱亚夫等.书斋文化[M].学林出版社,2008.(3).

[4]思吾.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风雅收藏[J].艺术品鉴.2011.12.

Chinese Scholar's Study World

Li Cisheng1& Liang Yuezhi2

The study is the thought paradise of spiri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Because they have a deep emotion with study. A top vision of theirs is owning a peaceful and elegant study. In this little place, they can reading, playing, poetizing, drinking, painting and so on. From the book to pen in the study, connecting the inner world of the intellectual. The study is the door where is scholar get a degree. Meanwhile, It is the place where is intellectual reading and Cultivating their morality.

TS664.01;TU238+.3

A

1006-8260(2015)04-0020-02

猜你喜欢

书房文人读书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文人与酒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品鉴书房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