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应用

2015-04-16周晓林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4期
关键词:电法浅层高密度

周晓林

(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 贵州 遵义 563000)

浅谈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应用

周晓林

(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贵州遵义563000)

针对综合物探方法的技术特征,分析综合物探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综合物探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讨论,得出综合物探法的具体应用措施。

综合物探法;工程基础勘探;应用

工程基础勘探是工程建设中的基础项目,其勘探质量对工程项目后期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做好工程基础勘探的质量控制工作,在提供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物探方法是常见的工程基础勘探方法,属于一种成熟的技术形式,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从综合物探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关人员不能在工程基础勘探中应用物探方法,留下潜在安全隐患。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综合物探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1 综合物探法的技术特征分析

在当前工程基础勘探中,常见的综合物探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为: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存在明确差异,保证能通过差异性的电流确定地下介质的实际参数,最终获取工程项目需要的资料。在数据分析中,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电阻率计算法相一致,主要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供电过程中的电流参数计算为I,并且该电流会在M极、N极范围内流动,电位差为ΔU,则某一记录点的电阻率计算公式为:

在现代工程基础勘探中,高密度电法的常见装置为:温纳对称四极装置、温纳微分装置等。

1.2浅层地震勘探法

浅层地震勘探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特征,能精准确定地层面、基岩起伏变化特征。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根据人工方法使地面产生振动,而技术人员在获取地面振动的信息后,分析振动的传播规律与特点,最终确定地下地质情况的活动规律。

1.3探地雷达技术

探地雷达技术又被称为GPR技术,属于一种对地下或物体内不可见目标体或界面进行定位的电磁技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宽频带脉冲的高频电磁波,从地面发射,通过天线等媒介将电磁波穿入地下,在经过差异性的地下地层后,电磁波会反射的地面,并且相关参数会被另一条天线接收。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通过分析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波形特点等,能判断地下界面的实际结构,并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确定,属于一种高性能的物探技术。

1.4物探方法选取分析

从上述三种技术的应用特点来看,三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应用特点、技术要求等存在明显差异。现本文对三种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1)高密度电法属于电阻率法范畴,但与常规技术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等优点,能很好的适应工程项目基础勘探的需求。而从技术应用来看,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地层划分、采空区、岩溶空洞等工程的勘探中,并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总体而言,高密度电法对铺线提出较高要求,并且严重依赖于接地质量的高低,这在应用中要高度予以重视。

(2)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是常见于基岩埋深勘探中的技术类型,在地质基础看产、溶洞数据采集等项目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在应用中,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收到震源强度的影响,并且对地形的要求质量较高,若勘探地区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则很难达到既定的勘探目标。

(3)地质雷达技术属于一种高新技术,虽然该技术的勘探深度上存在劣势,但波长的分级十分明显,能够通过拖动天线连续测量剖面的参数,具有强大的水平、垂直分辨能力,尤其适用于浅层、超浅层的地层勘探中。同时也有部分单位在基础勘探中,联合应用地质雷达技术与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其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三种技术在应用上存在差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应用范围,并明确其应用标准,为获得更好的勘探效果奠定基础。

2 工程案例分析

2.1工程案例简介

某工程位于山丘斜坡面上,整体结构呈阶梯型分布。原下层曾作为鱼塘,但现已经被填平并经过压实处理。为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在斜坡面上建立一工厂,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开展详细的工程基础勘探,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数据支撑。

2.2综合物探技术应用分析

在物探开展之前,相关单位在综合考虑探测地区的实际情况后,决定采用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三种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其中高密度电法仪规格为E60M电阻率法探测仪(由吉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地质雷达型号为sir-20探地雷达,浅层地震以的型号为Miniseis工程地震仪。在相关设备准备结束后,开展工程基础勘探工作。

2.2.1高密度电法应用

在高密度电法应用中,采取了α、β两种电极分布的方式,电极距离为3.0m,其电性层数据特征为:①在深度为0~8m的位置,视电阻参数为(60±20)Ω·m,判断该区域为卵石层;②深度为8~16m的位置,视电阻参数为(20±10)Ω·m,判断该地区为强风化带泥岩,且水含量较高;③对于深度大于18m的地区,视电阻为(35±15)Ω·m,判断该地区为中风化带泥岩。而从高密度电法的横向解剖面特征来看,卵石层中间存在明显的高阻区域,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回填过程中填入大量石料,在工程建设中要予以重视。

2.2.2浅层地震探测技术应用

该项目在应用浅层地震探测技术中,采用了规格为20kg的铁锤震源,选取12m偏移距、2m道间距。而从探测结果可发现,在浅层地震探测技术结果中,整个地区的相轴分布连续,并且整个地区具有较强的反射能量,相邻地层间的界限分布明显。根据该结果,相关单位判断:该地区内无地下洞穴、断层现象。而在后期工程实践中,该结论也得到了证实。

2.2.3地质雷达技术应用

该项目在应用地质雷达技术时,主要根据该地区的原有地质参数进行分析,并依次进行了35MHz、100MHz、80MHz天线的试验(其中80HMz为开放式天线),试验的采样时长为200ns,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为1.0m。

从地质雷达所反应的结果可以发现,该地区在埋深8m左右位置,电磁波上下两层的频率特性开始明显变化,其中上层介质反射能量较弱,频率较低,而下层介质则出现较高的垂向参数,持续以大振幅的方式连续发射。根据该现象,相关单位判断埋深8m左右位置为卵石层与强风化层的交界处。

2.3应用效果评价

该工程分别根据三种技术展开了相应的试验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基础勘探结论。从工程项目的后期实践情况来看,三种技术的基础勘探结论都得到证实,工程质量显著提升,说明三种技术在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浅谈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三种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体而言,地质雷达技术、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探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各具特点,并且相互之间的操作要求也存在差异,在应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同时,由于三种技术在操作与应用领域上存在明显差异,为获得更好的工程施工效果,可以尝试联合应用三种技术。而从本次研究中实际案例的应用效果来看,三种技术的联合应用达到了既定目的,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因此,三种技术联合应用也将会是未来综合物探法研究中的主要趋势。

[1]何欣.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3(12):126.

[2]韩耀宗.综合物探方法在拉拉铜矿深部隐伏矿体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3]何永波,李德庆,杨振宇,等.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24(01):11~20.

P631

A

1673-0038(2015)44-0173-02

2015-10-4

猜你喜欢

电法浅层高密度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基于NIOSII的高密度电法仪采集系统设计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