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015-04-16蒲敏慧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4期
关键词:规模人口环境

蒲敏慧

(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浅析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蒲敏慧

(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南充637000)

产业聚集与城市环境同为当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已经是世界诸多国家的共识。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聚集及城市环境发展的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产业聚集与城市环境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就全国整体来看,产业聚集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就一些大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小城市来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愈渐扩大,由于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改善效用也就愈大。由此,大、中、小城市应着重完善城市功能,集中人才与技术,促进产业聚集,同时对于特大城市来说,也要注意由于产业过度聚集而造成的城市病。

城市;产业聚集;城市环境;影响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仅放在经济增长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上,但就实际来看,产业聚集作为更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态、污染环境的空间载体,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中还未得到关注。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产业集聚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口的集中、城市规模化的扩大,它不仅可以促使城市规模扩大,而且还会对城市环境、经济增长带来极大影响。

1 城市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例如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多个城市就先后出现了产业集聚,比如说海宁皮革、绍兴的轻纺织业以及宁波的服装业等等,上述地区在借助产业集聚的作用基础上,利用其集聚效应迅速提升了自身城市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在现如今全球化大趋势的背景下,逐渐的产业集聚也成为普遍现象,同时其重要程度也显而易见。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将某产品及其同类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行业等实现高密度的几种到一起。韦伯首次提出关于集聚的概念是在《工业区位论》中,他的主张观点是成本决定论。他认为,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是企业决策者将通过产业集聚所获得的效益与因迁移而最佳的劳动、运输成本加以比较之后,最终所得到的结果。但是胡佛则对其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正与阐释,从另外的着手点对产业集聚加以分析,也就是企业区位的选择,在通过将运输成本进行细分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两个理论,即:“终点区位论”及“转运点区位论”,且将产业集聚看成带有集聚性质的企业群体。在胡佛看来,集聚主要出现的原因在于本地经济、都市化经济以及内在的规模报酬。就国际方面来看,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则是“发展极”理论,是指在某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由主导部门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极具而以此形成的经济活动区域,它将自身具有的吸引、辐射作用极大化的发挥出来,使其相关部门、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

2 产业集聚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1)产业的聚集可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是因为产业集聚会表现出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产业规模的最大化扩张,在借助于产业规模化扩张的基本前提条件下,武安无的排放量也会大幅增加。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实践表明,产业聚集的规模化与城市大气质量实践存在显著联系,且工业化的布局也已经造成产业集聚区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存在着与产业空间的巨大不合理性,基于此也导致城市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发生,继而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到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总结来说,由于在产业集聚区中流入了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便会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也就是由于产业集聚而造成的负环境外部性。

(2)产业集聚可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但也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环境污染,表现出产业集聚的正环境外部性。该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产业集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且竞争压力集聚增大的基础上,企业由此产生一定压力,促使其对城市环境进行积极的保护,以此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手段,提高自身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信誉程度,确保立足于有利地位。除此之外,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会大幅促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采用环保型生产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3)产业集聚与城市环境之间属于互相交替的关系。首先,环保标准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区位的选择、对劳动力的供给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最终决定着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在刚刚经济得到发展的时候,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各项政策难免就会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升人居收入水平。其次,随着人居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质量的下降,也会反之促使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这也就会迫使政府再次将重点注意到环境提升上来。在此,虽然可能会导致产业集聚的一定衰退,而且也会阻碍到人居收入水平的提高,但环境质量却能得到极大提升。

(4)当产业集聚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的可承受能力时,产业集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愈来愈多,比如说诱发大气污染、水环境恶化以及土壤污染等等,这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使环境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大幅下降。相反,还有反对意见,认为并不是由于产业集聚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而是由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以及不重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若能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还能实现其生态化,便会产生正环境外部性。

3 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尝试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能源、资源消耗的极大化提升。由于产业集聚的出现而引发的规模效应,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也是实现人口集中化、城市规模扩大的源泉。同时,在人口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会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提高,促进生产、消费总量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原材料的消耗也愈来愈多,自然也会导致污染物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城市环境经不住消磨,其承载能力便会大幅下降,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出现倒退。

(2)促进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率的提升。随着城市产业的聚集,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继而也会促使原材料出现集中利用的现象,将具有特色差异的各个城市的知识、技术等全部集中起来,通过学习效应使其得到整体的发展,以此,城市产业集聚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城市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如果在此情况下,城市环境的污染也会愈来愈小。在此基础上,产业的集聚也会使其相关联的企业成为一个共生体,有效将能源、原料、三废资源综合利用起来,进一步对污染的大量排放加以控制。另外,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也会对其自身居住的环境意识加强,相关保护环境的立法也有助于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提高。这时来看,虽然城市产业集聚必然会造成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城市环境污染,但相反,城市产业集聚却又会再次控制污染的严重。这种关系也表明了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特点。

4 城市不同规模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依据我国城市非农人口的数量多少,可以将城市规模从整体上划分为三类,即: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其中大城市是指市区及近郊区非农人口总量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则是指其辖区与近郊非农人口的总量低于50万,却高于2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与近郊区非农人口总量低于20万的城市。当然,人口集中、产业聚集也是紧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发生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业集聚已经严重超出了城市环境允许的容纳范围等问题,便会导致出现逆城市化的问题,表现为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笔者认为,对于人口太多的特大型城市,产业集聚可能不会减轻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反而会随着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而导致人口、产业的过度集中,继而造成对城市环境循环系统的严重破坏,进一步恶化城市环境。而就大、中、小三种城市来说,城市的规模越来,由于产业极具对城市环境改善的影响效应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在一定的可控制规模范围之内,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促进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问题的改善。究其原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会得到改善,在技术、资金等众多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就日渐增强,在此基础上促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并成为对城市环境的积极、有利影响。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我国城市产业集聚应注重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污染防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实现生产与环境互相促进、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对人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提高。

[1]张昕,陈林.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两类高技术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5):42~45.

[2]黎莹,傅涛,赵喜亮,等.我国环境产业聚集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4(1):113~115.

[3]王永龙.产业聚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与治理——以安徽某地铸造业为例[J].桂海论丛,2012(3):60~63.

[4]边健全.产业聚集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J].中国科技博览,2011 (28):501.

F299.24

A

1673-0038(2015)44-0090-02

2015-10-20

蒲敏慧(1977-),女,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规模人口环境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规模之殇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