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风格的民族化问题

2015-04-16朱其运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4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民族化形式

朱其运

(贵定县住建局设计室)

浅谈建筑风格的民族化问题

朱其运

(贵定县住建局设计室)

铁路工程定额的实行对控制工程造价起到了重要作用。铁路系统公布的《铁路路基工程预算定额》等二十九项定额标准和《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如何用于新建、改建工程来科学合理地编制概预算,此文从定额人工消耗与单价、运杂费的计取、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铁路工程;定额;概预算;编制

建筑风格的民族化问题,历久常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筑已经步入正轨,我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的风貌直接体现着民族文化历史风俗,纵观古今著名的建筑,无不是时代文明与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伦敦的国会大厦,美国的摩天大楼等。

自人类走出伊甸园,便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开始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起初人们被动地在树丛下岩洞中躲避烈日与严寒。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了最初的建房活动。

限于人类所处的环境、气候、地质物产的不同,一切信息被大海、高山、沙漠所隔绝。人们便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最高的智慧,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生存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习俗,构筑了自己所需要的场所及设施,这就是最初的建筑。它有了具体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特定的形式,即便如此,人们首先考虑的仍是功利作用,但无形中已把自己的文化融在了其中,这就是风格的雏形。以后,人们仍根据科学文化的发展,按照新的需求在逐步完善和更新,人们头脑中的风格概念恰恰在这一阶段自由完整地发展。当哥伦布绕过好望角,丝绸驼铃穿过沙漠,唐三藏西天取经勾通了这每一块大陆,从那天起,人类才顿然所悟,世界如此之大,如此不同,建筑个性如此多样。

从这天起,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比较中得以诞生,然而它却开始消失。它们都发现对方有着更多的优点,“融合”从那天起就出现了。中国的传到日本,印度的传到中国,两河的又传到了印度,欧洲的远渡重洋到了美洲。现代信息交流的加剧,使建筑风格几乎没有了国界。民族文化不在属于某个民族所有,这一切被全人类分享着。人们在原始社会时是那么的相同,而最终它仍是那样的相同,它是各民族融合的风格——国际主义风格。

伴随着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互相渗透的加剧,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各民族的建筑风格,面貌必将大为改观。如何正确认识,较好地处理城市建筑风格的民族化问题,是每个城市规划者及建筑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作为城建工作者,我们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无论是开发新区,改造旧城,我们都想要建成一个具有新时代风貌又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问题正出现在这里。

目前的城市建筑中,经常看到十几层以至几十层的现代化大厦。为了民族化而加上琉璃瓦古式屋顶和古牌楼的入口,其整体感觉极不相称,就如同西装革履头戴乌纱。这谈不上创新,只是拼凑。民族化不是守旧和退化,而是创新的进化。民族的时代风貌绝不是古代的琉璃瓦再加瓷砖贴面可以呈现的,只有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满足民族特定的习俗,功利需求,呈现出民族气质时代精神的建筑,才可能称之为成功的当代民族风格的建筑。

以法国为例:12世纪末兴起了哥特式建筑,诞生了巴黎圣母院,而后的几个世纪里,出现了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凯旋门到埃菲尔铁塔,它们都是法国民族的特征,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质。没有人说因为埃菲尔铁塔的出现抛弃了以哥特式为主的建筑风格,而进入了以钢筋、水泥、玻璃为主体的现代体系,就说法国人不再是法国人。而恰恰它体现出了新时代法国人的精神面貌。巴黎并没有因为城市需要和谐而将新建筑古典化,然而城市依然和谐。自然的一切构成因素强调和谐将是最终的和谐——精神和谐。

“所谓统一的风格,即风格的和谐是指那种富于形体中的共性的东西。有了它就犹如有了共同的血缘,于是各个个体之间就有了某种内在的联系,就可以借它——一种公约数来达到群体组合的统一。

人们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一是实用,二是审美,还一点是手段。由此三方面才派生出它的三重属性——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建筑就象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反映出时代的面貌,“建筑形式与内容之间,形式与手段之间由相对的统一而发展成为对抗、冲突,最终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而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民族的特色和时代的精神是靠新的思维和新的手段来实现的。作为建筑自身就有材料美、结构美。一座新的建筑应是其时代产物,以物质为用,以精神为本,这是它的宗旨。人类从原始社会诞生逐步走向文明,最终将会融合成一体,形成万象归一的形势。然而就现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还存在着许多构成因素上的差别,所以这风格依然存在,但它是发展着的,不是永恒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要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创造自己的新生命,呈现新的面貌,这个新的面貌就是时代的风格。另一方面,在这个向文明过渡的阶段,民族风格是这个阶段的客观形式,是这个时代大潮的产物。它既不是墨守的成规,也不是独出新才,所以不要主观去臆造出一个“民族风格”来。

建筑物的外部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亦不是设计者随心所欲决定的,它应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密斯?凡?德?罗在《关于建筑形式的一封信》中曾强调“把形式当成目的不可避免地只会产生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只努力于搞建筑的外部,可是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这就强调了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空间对形体的决定作用。如果重形式,轻内容,常常把古典建筑形式当作目标来追求,这实际上就会造成无视功能特点。把功能性质各不相同的建筑,统统塞进古典建筑形式中去,其结果必然会抹煞建筑物的个性,而使形式本身毫无生气。只有千差万别的功能才赋予建筑体型以千变万化的形式。资本主义近、现代建筑强调了功能对于形式的作用,反而使得个性更加鲜明,只有把握住各个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并合理地赋予形式,才能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个性。而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鲜明强烈的个性,又何愁建筑形式会流于重复、单调和千篇一律呢?

在一些中小城市中,为了民族化土洋结合的建筑仍就不断地增加。街区路旁甚至工厂,医院都以古牌楼为门楼,让人感觉到毫无生机,以至有末落的感觉。有的城市为了体现历史古城特色,为了城市的和谐而不能容忍现代高大建筑的出现,而去扩占耕地建起一片片民族风格的琉璃瓦建筑,纵观望去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这样的建筑就是错误理解建筑风格民族化而产生的。在一座现代化高楼的顶端或入口用木结构琉璃瓦雕梁画柱的装饰效果,是美观?是实用?还是能体现当代的民族精神?都不是。

生硬的拼凑造成了如此尴尬的结果。因为它既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也不经济,也不实用。其根本原因是建筑师为了表现民族特色而又无计可施的结局。难到就真的没有一种新的建筑语言能表达这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先进的科技大潮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新的思维将人的审美视野带入了新空间,每个人都憧憬着能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市。这不能回避,这就是国际主义风格,即民族大融合的结晶。中山装取替了长袍马褂成了中国人的国服,因为这适应人们新的世界观。

为此大可不必给自己划个特别的圈,按照某个形式去搞,我们自身血管里流的是中国血,它有着特定的认识、理解和习欲,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形式无论如何它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能接受外来的先进科学,也应接受一些美的形式。有了钢筋、水泥、玻璃,我们用它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审美观去塑造新的民族风貌,从思维到现实,这都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这一时刻要抛弃传统的束缚。作为一名建筑师应是严谨的科学家,又是具有才华的艺术家,在这个年代,中国的民族风格不是木结构、琉璃瓦和瓷砖贴面能表现的,应在新的材料中去寻找新的语言。古建与新区的协调,不应是材料及手法的协调,而应是精神上的协调,同时可以强调对比,不要因为先进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而唯恐失去民族特色,就再此跑到老路上去。我们要接受新的、先进的,更要去创造有生命的东西。

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发展与变化,总是回旋于对立的两极之间,每一次否定必将把建筑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生命和希望的伟大民族的特色。

TU-05

A

1673-0038(2015)44-0080-02

2015-10-11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民族化形式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中式建筑风格设计中传统窗花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