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需求下的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2015-04-16黄俊玉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2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服务

黄俊玉

(仙游郊尾镇文化站)

文化需求下的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黄俊玉

(仙游郊尾镇文化站)

历经改革开放风潮,国家富裕了,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式提升。目前农民物质生活宽裕,对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要求,开始号召乡风文明,这是新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根基。发展农村文化服务事业,对传承民俗文化,满足百姓精神需求,提高乡村新风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倡导社会主义和谐氛围等具备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农村文化服务事业现状剖析的基础上,探究文化服务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

文化需求;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文化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主要是农村文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资金短缺、落实不足的现象,大部分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传统文化建设模式上,群众的参与兴趣不够,这样农民文化建设就得不到对应的满足。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1.1文化服务政策不健全

目前,农村文化法规还不健全,从而农村文化建设方向不明确,文化建设还比较的随意,也没有具体规范。这样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就会比较差,促使城乡间文化发展更加不平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阶段,类似于公共服务概念的理念还属于新生事物,并且公共服务事业提出时间并不长远,相对经验还有不足之处。相关法律也过于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还有,公共服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是宏观概念上提出的,在微观上还没有切实对应,涉及到农村公共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大多把其看做原则性规定。

1.2资金投入有限

文化事业的建设前提是有资金保障,但是我国农村经济起步晚,还相对的落后,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就比较有限,导致基础设施不适应现代文化建设需求,因而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乡镇农村基本上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妇女的广场舞都安排在室内,要不就是在比较宽敞的马路边,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年人的健身器材,绿地有氧运动都没有切实保证,虽然有棋牌室,但一般都是私人收费的。篮球场因为缺乏管理常常被用作他用,乒乓球桌也老旧不堪。由此可以发现,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低,文化事业的发展就比较落后。

1.3文化服务管理机制落后

我国农村文化服务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还没有合理的发展规划体系,并且地方管理部门对农村文化的开展,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参考理论。地区发展经济情况不同,政府就不能按照统一标准在地方开展文化活动。当然,管理人员也没有因地制宜的搞农村文化需求调研,从而不能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得文化活动的开展浪费人力物资,却没有现实实践的意义[2]。另外,农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还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只是按照上级政策,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具体落实效果如何,还没有对应的部门实施监管,这样农民的文化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2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2.1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较欧美国家落后,建国以来长期号召实行计划经济,建设侧重点也是经济建设,相应的忽视了文化建设,农村更是如此,以至于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发展短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农村文化建设政策,但是政策往往是国家宏观倡导,部分农村在政策落实上效果不明显。还有受传统思想影响,地方始终认为经济建设是重点,只有经济建设提升地方政绩,造成农村文化服务落实不当的现象。因而,地方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更没有考评机制,只注重经济指标,这样文化需求意识就流于形式。村干部的工作重点也是带领农民致富,无暇顾及农村文化发展。

2.2没有宣传也没有任何的文体活动

目前,农村文化服务人员还没有对应的体育活动开展项目,这不符合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性。由于农村文化缺乏后续服务,一些设备的投入就比较有限。文化服务基地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可能造成基地空壳的现象,对应的文体活动就跟不上。现今农村文化活动还多以“十音八乐”、看戏为主,并且这些活动在平常并不多见,主要是重大节日才会有此类活动[3]。

2.3专业人员的严重缺失

近些年,我国农村文化服务人员逐渐增加,但是人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总数不成正比,其建设队伍也存在一定的构建弊端问题,比如机构人员的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在年龄层次上划分明确,主要是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高,年轻新鲜血液的纳入较少,文化服务工作还比较缺乏高素质人才,存在高素质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发展的现状。还有文化工作者可能并不只有这一工作身份,在工作中往往身兼其他工作,这也无形中分散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对农村文化工作投入的精力。这种专业人员的严重缺失现象,使得农村即使有一定的场所和器材,但没有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往往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 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策

3.1政府主导、农民主办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支援。文化服务的本质性质就是政府与百姓联合创办,做文化工作政府要以农民为主角,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与创造性,这是发展公共文化的根本方向。政府还要主导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为文化服务的保障建立资金支撑[4]。并且政府可以发扬业余自愿、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农闲时间或者节假日,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政府还要鼓励百姓自办文化项目,比如创办农村书社、组织放映农村创业类电影、建立农村戏曲剧团,促使农村文化更加的活跃。

3.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文化建设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增加基础设施,比如,可以以当地的小学为依托,完善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加大投资,扩大服务项目,加强人员培训,组织基层体育活动,以典型、特色带动全镇的体育文化事业。比如,重要节日可以由政府牵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文化比赛,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和文化水平。

3.3完善服务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机制的完善,来源于民众的智慧,所以服务机制不能脱离实际,要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出现。开创新局面就不能走马观花,不但要听取基层汇报调查,还要放下身段,走进百姓,深入百姓,方能了解百姓需要的文化服务设施。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状况不同,公共文化服务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不能统一而论,按照相同的模式走。可以结合文化资源,后续发展条件让服务机制更加的展现个性化色彩,不排斥地区的差异化,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当然,还要尊重百姓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在动力,引导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让文化建设更贴切农民生活,文化服务更为农民喜爱。

3.4文化服务创新理念

传统农村文化服务的开展项目是送戏下乡、种植养殖科技下乡等,这些都不如农村自己发展文化,因为“送”只是引导,自己发展才是根源,才是务求发展创新的实现办法。传统的文化服务在本源上没有持久生命力,自己发展是培育农村本土文化人才的的基础。农村自己创办文化基地,一定要先引进较专业的优秀文化人才,这样农村文化发展才能不走偏路。同时服务管理人员要鼓励农民文化活跃分子,扶持传承乡土文化,在活动务实的基础上,需求长效机制的构建。还有农村文化活动,不能单一的复制城市创办的文化活动,要深入拓展当地文化,保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特色,这样农民才会比较感兴趣,才能热情参与。相应的,开发本土文化也就起到了增加农村文化发展的软实力的作用。

4 结束语

文化服务建设是农村思想精神建设的保障,丰富了农民精神世界,通过文化建设,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进而促使农民发展成为集“文化、技术、情趣”的新型农民。

[1]宋元金.基于文化需求,探析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J].魅力中国,2014(19):44.

[2]李丽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薛致甫.浅论新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考试周刊,2013(18):16.

[4]孙士鑫.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11(13):146~147.

C912.82

A

1673-0038(2015)32-0243-02

2015-7-22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