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四脏分型的贫血脉象解析

2015-04-15方英嵩滕晶

吉林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脉象运化贫血

方英嵩,滕晶*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4)

基于中医四脏分型的贫血脉象解析

方英嵩1,滕晶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4)

血液的生成、转化等生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循环体系。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具有生成血液的作用;脾主生血统血,具有生化、统摄血液的作用;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肾藏精,为气血津液最根本的来源,且具有固摄血液的作用。任一脏器功能紊乱均有可能导致血液成分生成减少、丢失等病理环节的出现,导致外周血红细胞容量的减少,故贫血的产生与心、脾、肝、肾关系密切。“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在古今脉学成果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的脉学体系。根据“系统辨证脉学”分析可知,贫血多具有稀、滑、细、弱、沉的脉象特征。

贫血;四脏分型;系统辨证脉学;脉象;稀脉;滑脉;细脉;弱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临床常用血红蛋白(Hb)含量来评估贫血与否及其程度。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孕妇Hb<100 g/L,即可诊断为贫血[1]。贫血患者大多具备神经系统损害、皮肤黏膜改变等症状,重度贫血可出现气短、端坐呼吸,甚者可出现缺血性心脏病,部分患者还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病变。“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是由齐向华教授所创立的,其主要贡献是从脉体、脉管、脉搏波、血流4方面把脉象分为25对脉象要素[2],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脉象进行阐述和剖析,使其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笔者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出发点,结合心、脾、肝、肾4脏的中医脏腑理论知识,对贫血的产生原因及其脉象进行分析。

1 贫血原因

现代医学多从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3个层面对贫血发生原因进行解析。张忠房等[3]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贫血发生的进程、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形态、骨髓红系增生度及其贫血的病理机制对贫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中医学中并无贫血这个病名,现代研究中常用“血虚”等对其进行描述。调查发现,中医血虚证患者中,51.2%有西医的各类不同贫血,而西医的各类贫血患者中有18.6%符合中医血虚证的诊断,体现出中医血虚证与西医贫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所以,“贫血”和“血虚”并不完全等同,“贫血”侧重于微观的血液分析与研究,“血虚”更侧重于宏观的概括与论述[5]。贫血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可由饮食失调、情志障碍、先天禀赋不足、老年体衰等引发。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奉心化赤”指静脉血流经现代医学所指之心肺后变为动脉血的状态,此与现代医学认识颇为相符[6]。心主血脉,心有生血的作用。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之精转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心阳),化生为赤色血液。心火虚衰,温煦作用减弱,血液生成不足导致贫血的产生。

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脾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输布作用的总称,其中包括了消化饮食物、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并将其转化为气血津液等多个生理过程。脾主生血,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关系密切。脾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是血液生成的基础来源。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7]。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脾主统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气固摄血液的功能来实现的。脾运化失司,则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血液来源失充,则血液生成不足;脾气不足,气不统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库存不足,则血液总含量减少,两者均可导致贫血的产生。

《张氏医通》曰:“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医理元枢》曰:“肝为血海,或愤怒过度,或疏泄太甚,则血海空虚。”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脏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是由肝脏本身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8]。当人处于安静、平稳的状态时,肝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反之,当人处于活动、兴奋状态下时,肝就发挥其调节血液和血量分布的功效。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似,肝主藏血的功能亦是通过肝气的固摄作用实现的。《傅青主女科》云:“夫肝本藏血,肝怒则不藏,不藏则血难固。”当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就有可能导致贫血的产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曰“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景岳全书·血证》“而血即精之属也”。肾主藏精,含义有二:一是藏先天之精,这是人类生育繁殖的最基本物质。二是藏后天之精,即五脏六腑之水谷精气,它是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肾为“先天之本”,是一身气血津液最根本的来源。肾精亏虚,五脏六腑俱虚,气血化源不足,血液生成减少则贫血。另一方面,肾气对气血津液亦有一定的固摄作用。焦克德[9]认为,肾为人体精微物质之关或者说人体气血精微之关,防止人体的精微从小便、月经、精液无度下泄,人体通过肾的开合有度,保持人体气血津液充足。当肾气亏虚时,气血精微从下而失,亦可导致贫血的产生。

2 贫血脉象解析

“系统辨证脉学”[10]认为,贫血脉象上多具有稀、滑、细、弱、沉的脉象特征。脉稀是血液质地稀薄的指下感觉[10]。贫血时,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含量及体积低于正常,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缺少,血液质地稀薄而致脉感质地稀疏,故脉“稀”。各种脉象形成的脉图均受心脏、血管、血液等因素的直接影响[11]。“系统辨证脉学”认为滑脉是对血液流利度增加的描述[10]。贫血时,血液黏度较小,各流层之间的摩擦力下降,血液运动的流利度增加,故可见脉“滑”。贫血患者体内不仅会出现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内容物较少,还可表现为血管血容量较少,这就导致了血管的充盈度下降,脉位整体下沉,脉管内的压力变小,故可表现为脉“细”“沉”“弱”。从血液动力学着手,细脉产生时心脏舒张期内径、心搏量、平均动脉压、血管张力等明显减少,桡动脉血流量也较少;脉体出现细小而软之象,是由于机体本身血少气虚所致[12]。重度贫血可出现气短、端坐呼吸,甚者出现缺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心率变化、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脉象上可表现为脉数及脉结代。气能行血,血能载气,贫血患者多伴有气虚,气虚不敛,亦可出现“浮”“散”之脉象;气虚鼓动乏力,脉搏传导速度减慢,故脉怠;气虚脉管充盈不利,血管壁张力降低,故脉柔。急性失血时,血管内的血流急剧较少,血液循环系统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心率加快故脉“数”,血管壁张力增加,故脉“刚”。

2.1 心阳虚衰张明雪等[13]认为,心阳虚的证候要素贯穿冠心病病变始终。由此分析可知,除有贫血的症状外,心阳虚衰还可出现心胸前区憋闷冷痛、畏寒肢冷、面色滞暗、舌质紫暗等冠心病表现。此类贫血患者除出现上述提到的贫血脉象外,局部脉象上还可表现为左寸脉的寒、弱、细、沉、刚。因心火虚衰,温煦作用不足,故可出现脉寒,心阳不足,胸前冷痛,血管壁张力增高则刚脉。当心阳暴脱,宗气大泄,阳气外越,还可表现为脉浮、散,脉数或脉结代,脉微欲绝。

2.2 脾失健运此类贫血患者脉象可出现为稀、滑、细、弱、沉之象。因脾运化不足,脉管失养,整体脉象还可表现为脉管壁薄。脾失健运,水谷运化不及,水湿沉于下焦,可出现关脉粗、沉、滑、稠等泄泻脉象;水湿运化失常,阻碍气机,可出现稠、滑、缓、短、涩,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等湿阻气遏脉象。

2.3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之形成多由老年体衰、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耗损、后天失养等所致。此类贫血患者除可表现为稀、滑、细、弱、沉之脉象外,年老体衰者可表现为缓、怠、薄,脉搏对周围组织撼动减少之象;先天禀赋不足者可出现尺部细、弱之脉,整体脉象还可出现薄、弱、柔等脉象。

2.4 心脾两虚心脾两虚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此类贫血患者可出现稀、滑、细、弱、沉、薄之脉象。心血不足,血管充盈不足,局部脉象可出现左寸脉细、弱、沉之脉象。脾气虚弱,可出现右关弱、散、细、怠等脉象。思虑过度所致脾虚者还可出现脉动、细、直、内曲等脉象。思虑过度,脉搏搏动的谐振波频率增高且杂乱无序,故脉动,心理思维关注面狭窄,兴奋点之外的事情全面抑制,故出现脉内曲、细、直。

2.5 心肝两虚此类贫血患者仍可出现脉稀、滑、细、弱、沉之脉象。因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局部脉象则可出现左寸关两部的脉细、弱、沉。因其诱因不同,亦可夹杂不同脉象。如体弱久病患者,可出现脉搏对周围组织撼动减少、缓、怠、弱、细、寒、薄等脉象;阴血虚少则可出现脉枯、细、涩等脉象;失血过多,可出现脉数、细、浮、散等脉象。

2.6 脾肾阳虚此类贫血患者除外稀、滑、细、弱、沉之脉象,还可出现缓、怠、散,脉管外清虚之象。阳气虚弱,推动无力,故脉缓、怠;阳气亏虚,浮越于外,故脉散;阳气不足,桡动脉周围组织震撼较弱,故出现脉管外清虚之象。因脾肾两脏阳气俱虚,又可出现右关尺脉寒、弱、散之象。

2.7 肝肾阴虚此类贫血患者可出现稀、滑、细、弱、沉之脉象。阴血亏少,整体脉象还可出现脉枯、细、涩。肝肾阴虚局部脉象可出现左关尺脉的枯、细之象。阴虚生内热,则可出现数脉。

2.8 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此类贫血多由长期或慢性失血所致,如吐血、便血、女子月经过多等,仍可出现稀、滑、细、弱、沉之象。脾不统血、肝不藏血,多与气虚不摄血相关,可表现为脉怠、散、浮、柔之象。当出现严重的吐血、便血、崩漏等急性失血时,血管内的血流急剧较少,血液循环系统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心率加快,则脉数,血管壁张力增加,故脉刚。

3 小结

贫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出现。中医学中并无贫血这个病名,并认为贫血与心、肝、脾、肾4脏关系最为密切。脉诊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精髓,可指导辨证论治、指导养生调摄。如王宜艳从弦脉入手对中风病的认知和防治进行了新的探索[14]。现代脉法的发展包含了当代传统脉法的继承与发展、微观脉象的发现、中医心理脉象研究及“系统辨证脉学”的创立[15]。“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合理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脉学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客观化分析和探索,是脉学研究的一个现代突破。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对贫血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合,并运用“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对基于此四脏分型的贫血脉象进行了阐述和解释,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陆再英,钟南山.西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7.

[2]吴晓迪,滕晶.传统脉学与系统辨证脉学[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949-950.

[3]张忠房,姜新民,孙强华,等.贫血的正确分类和诊断[J].齐鲁医学检验,2014,15(4):69-70.

[4]梁毅,鲁新华,陈如泉.中医血虚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6(1):16-18.

[5]郭子光.慢性贫血所致血虚的辨证论治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1-5.

[6]张楠.“心主血脉”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52-153.

[7]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7.

[8]马月香.肝主藏血机理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5,23(1):189.

[9]焦克德.论“肾为胃之关”[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2):43-44.

[10]齐向华.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0-350.

[11]牛淑冬,牛欣,李海燕,等.酒精性滑脉模型的建立及其心血管生理学基础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278-281.

[12]李敏,吕维新,燕虹.细脉客观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2(11):1-3.

[13]张明雪.论“心阳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082-2086

[14]王宜艳,滕晶.弦脉对中风的指导意义[J].吉林中医药,2014,34(8):773-775.

[15]滕晶,齐向华.概论中医脉诊多元化功能与现代脉法之发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60-2061.

Based on four organs of TCM to analyze pulse of anemia

FANG Yingsong1,TENG Jing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the blood generation,the blood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 is a complex cycle system.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thinks that the heart has the role of producing the blood animate.The spleen can has the power to produce and dominate the blood.The liver can recuperate the movement of the gas,store the blood and prevent the bleeding. The kidney who can store the sperm,is the most fundamental source of the blood and has the astringent effect of the blood. In the four,any organ dysfunction is possibly lead to a decreased production and a loss of blood components,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the capacity of the red blood cells which exis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system.To sum up it,the anemia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rt,the live,the spleen and the kidney.The“Systematic dialectical sphygmology”,which is putforwed by Doc.Qi,is a pulse system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pulse results and the numerous clinical practice.According to the“Systematic dialectical sphygmology”,the anemia has the pul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the dilute pulse,the slippery pulse,the fine pulse,the weak pulse and the shen pulse.

anemia;four organs;systematic dialectical sphygmology;pulse manifestation;dilute pulse;slippery pulse;fine pulse;weak pulse

R241

A

1003-5699(2015)09-0875-04

:张晔

2014-12-06)

10.13463/j.cnki.jlzyy.2015.09.004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SF119029)。

方英嵩(1990-),硕士,主要从事中医神经系统疑难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滕晶,电话-13573175851,电子信箱-tengjing1972@163.com

猜你喜欢

脉象运化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