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思想

2015-04-15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白话文胡适

程 维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胡适是现代著名的学者、哲学家、诗人,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是非凡的。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促进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伐。胡适还是文学革命中的急先锋,他的思想对五四时期的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0年,胡适参加第二期庚子赔款官费生的考试,顺利得到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从此开始了7年的留学生涯。胡适先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学,后来因为兴趣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从导师杜威那里接受了实验主义哲学。1917年1月,胡适首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发出了“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呐喊,随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的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一系列支持文学革命的文章,这些文章都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观念。胡适在动荡的时代环境的驱动下,以《新青年》为大本营,向旧文学发难,并向社会宣扬自己的文学思想,他的文学思想基本上在五四时期定型。胡适文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及文学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第一,文学本质论。胡适所持的文学本质论是文学功能观;第二,文学发展论。胡适认为文学是自然进化的文学;第三,文学研究方法。胡适的文学研究方法是怀疑主义与文献考证。

一、文学的功能观

中国文言文的发展历史十分漫长。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言文越来越重视形式,将文人的思想局限于僵化的形式中,使得文学与形式分离。文言文成为高雅文人的专有,与大众生活离得愈来愈远。另一方面,诗文这一文学体裁长期占据文坛,小说和戏曲一直遭受排斥,被看成是不入流的文学小道。

晚清时期,不少仁人志士认为这种不健康的文学状态迫切需要改变。胡适在《〈尝试集〉自序》一文中说:“近来稍稍明白事理的人,都觉得中国文学有改革的必要。”[1]81为了使文学得以继续发展,他们在文学不同体裁方面发起变革,例如黄遵宪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但是,这些变革本身就局限于文言文之内,不能突破文言文,所以很快就失败了。

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鼓吹白话文,开始了文学革命。胡适认为白话文比文言文更能表情达意。胡适在《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中说:“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2]149胡适认为文学最主要的功能是更好地达意表情,白话文比文言文在这表情达意一方面更具优势。白话文是最能尽职的语言文字,能把感情和意明白清楚地表达出来,不会让人误解。跟文言文比起来,白话文能表达得更明白清楚,不会像文言文那样晦涩难懂,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胡适所持的文学功能观还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胡适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脱离了旧体诗的形式,独立创作白话诗歌,对新诗的解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尝试集》中的一篇诗歌《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1]119

这首白话诗歌不像诗,确实胡适的《尝试集》缺少文学性,也给反对白话文的人借口,他们嘲笑胡适的白话诗创作。但是《尝试集》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是为当时的文坛开新风,它激发人们大胆创作白话诗歌的勇气。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它的意义不在于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诗歌,而在于胡适用自己的诗歌创作为当时的人们做了一个勇于实践的榜样。虽然《尝试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它打破了旧诗形式的束缚,宣传了胡适的文学主张,也为后来的白话诗歌创作做出了典范。

另外,胡适还将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改编为白话戏剧《终身大事》,并翻译了两部短篇小说集。胡适用自己的亲身创作,宣扬一种文学思想,那就是能够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都是文学需要的。小说和戏剧在传统文学观念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它们和诗文一样具有表情达意的文学功能。文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得明白清楚,小说和戏剧作为文学的形式,同样能将情和意表达得明白清楚。小说和戏剧的白话创作在胡适的倡导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文学的自然进化观

胡适在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最早提出了文学进化论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还为新文学提出了著名的八项主张。随后,胡适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详细解释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此时代与彼时代之间,虽皆有承前启后之关系,而决不容完全抄袭;其完全抄袭者,决不成为真文学。愚惟深情此理,故以为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学,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2]27胡适的文学自然进化论,受到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他用生物科学的规律解释文学为什么是自然进化的,这是因为他相信科学的真理能够说服大众接受文学是进化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论包括三个具体层面的进化,即文学内容的进化、语言形式的进化、文学接触的进化。

第一,文学内容的进化。胡适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内容和其他时代的文学内容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受到了社会环境和作家的情感经历的影响。胡适以《水浒传》为例,指出文学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的社会生活随着时代而变化,人类的情感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变化,这就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不同的文学作品,以满足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反映人类的现实生活。[3]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也就会写出不同的文学内容。就算是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时代的作家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受到了作家的情感经历的影响。所以,生活在现代的作家不能总是模仿古人的腔调写一些风花雪月和道德文章,否则就脱离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需要进行文学的变革,就需要作家进行这方面的创作。

第二,语言形式的进化。胡适认为“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学,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如果“今人”仍然在造“古人”的文学,那么这样的文学就不是真正地文学。胡适倡导“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是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做铺垫。他反对“古人”的文言文,提倡建设“今人”的白话文,认为只有“今人”的白话文才是真文学。胡适认为白话文自宋代以来,一脉相承,到今天还没有绝迹,他强调白话文是文学的正宗,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历史进化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白话文比文言文达意表情得更加明白清楚。所以,胡适发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呐喊,指出了“文言”——即中国传统的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背后,潜藏着的是封建正统观念、等级制度、复古主义和保守倾向;而白话则与之相反,它来自现实生活,来自民间,鲜活、平易、通俗、实用。“白话”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重要信息:平等、自由、民主、进取。[4]胡适不仅将白话文看成是达意表情更加明白清楚的工具,还将白话看成是平等、自由、民主、进取的代名词。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斗争本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和自由民主思想的斗争。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文言文只能产生死文学,只有代表自由民主的白话文才能产生活文学。先进的自由民主思想必然会战胜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所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顺应历史进化的结果。

第三,文学接触的进化。胡适的文学进化论还包含文学接触的进化,即中国文学在与西方文学发生接触交流过程中,会因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而进化。胡适认为西方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进行了一次语言形式的进化,他说:“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始以‘活文学’代拉丁之死文学;有活文学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国语也。”[2]14西方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了文学的进化,用各国的俚语取代拉丁文,就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一样。西方文学比中国文学先开始进化,中国文学在与西方文学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西方先进的文学影响,这种影响会促进中国文学的进化。胡适提出来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当时的中国虽然饱受欺凌,但是在内心仍然把自己当成天朝上国,将西方国家视为蛮夷。胡适主张加强和西方的文学交流,抛弃了中国封建文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推动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并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总之,胡适建立了他的“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即文学内容的进化、语言形式的进化、文学接触的进化。文学自然进化观是胡适文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怀疑主义与文献考证

胡适在治学过程中特别推崇怀疑主义,这在他进行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胡适主张的怀疑主义是受赫胥黎的影响,胡适在他的影响下,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胡适的怀疑主义是“以倡导独立思考为核心,其内涵包括:认识论上的怀疑精神、方法论上的存疑原则、生存论上的怀疑意识,三者以建构独立、自由、创造性的、不迷信盲从、敢于挑战权威的现代人格为终极指归”。[5]胡适执行的怀疑精神是在认识论、方法论和生存论基础之上的怀疑精神,这种怀疑精神不仅从认识上,而且从行动上指导胡适进行学术研究。

胡适的怀疑主义贯穿了他的学术研究中,这是因为胡适一生都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胡适将杜威的实验主义概括为十字真言,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并用它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胡适的治学方法是由怀疑、假设、求证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其中胡适在文献考证方面偏重于考据,并形成了有着重大影响的实证主义考证方法。蔡元培在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的序中,肯定了胡适既治西洋哲学史又兼治“汉学”这种中西兼治的治学方法。[6]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坚持了怀疑主义精神,并进行了文献考证。胡适在研究中国哲学史时,发现中世哲学史的史料有很多都是后人伪造的。例如,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中说到:“又如王充的《论衡》,是汉代一部奇书,但其中如《乱龙篇》极力为董仲舒作土龙求雨一事辩护,与全书的宗旨恰相反。篇末又有‘论衡终之,故曰乱龙。乱者,终也’的话,全无道理。明是后人假造的。”[7]胡适用怀疑主义的精神辨别史料的真伪,使人明白不能绝对相信古代的书籍。胡适主张在研究古代文献时,需要仔细判断是史料的真伪,这对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胡适除了重视对哲学史研究外,还特别重视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胡适的怀疑主义和文献考证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胡适用实证考据的方式研究《红楼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开创了“新红学”派。胡适考证《红楼梦》是用了怀疑——假设——求证的治学方法,他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指出:“《〈红楼梦〉考证》诸篇只是考证方法的一个实例。”[8]例如,胡适在验证《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时,研究了近二十种资料,确定了曹雪芹是真实作者,并仔细考察了他的家世。这种文献考证方法,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起到了示范作用。

结语

胡适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他的文学思想在当时起到开现代风气的贡献。但是建国之后,由于历史原因,胡适思想被大清洗,这对胡适研究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胡适一生致力于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是他不可磨灭的贡献。胡适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开现代风气的开拓性的贡献,对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胡适的文学功能观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加快了新文学取代旧文学的进程。其次,胡适还提出了文学自然进化论,指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这对旧文学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胡适之前,梁启超、黄遵宪也提出过文学变革的主张,但是无不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没能跳出文言的窠臼。胡适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科学的自然规律为由,发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第一声呐喊。

胡适的文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胡适是实验主义忠实的信徒,实验主义虽然给胡适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胡适将文学看成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忽视了文学的审美价值。胡适认为文学最主要的功能是明白清楚,这明显是建立在实验主义方法论之上的,如此以来,文学就失去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胡适在文学创作中过分讲究实验,导致创作的乏力。诚然,胡适本身及其主张存在着某些局限,但是在评价胡适时,应当将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综合考察胡适的成绩与不足。胡适文学思想在五四世纪起到了开现代风气的作用,打破了中国封建思想的束缚,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文学,由此文学才得以摆脱重文轻质的局面。胡适文学思想对现代文学转型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今天对胡适文学思想的研究,也有利于引导中国当代文学像健康的方向发展。

[1]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9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2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庄森.胡适的文学自然进化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6,7.

[4]曹国旗.释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5]黄蓉.论胡适“怀疑”话语的内涵及其意义[J].求索,2004,(1).

[6]易竹贤.胡适其人及胡适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5,(3).

[7]欧阳哲生,主编.胡适选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8]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5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白话文胡适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胡适妙解白话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胡适巧推白话文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