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4-15杨启金周小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特色

杨启金,周小骥

(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启金,周小骥

(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切实继承传统和体现特色、始终以人为本和贴近师生、着力打造品牌和提升品位、注重交流互动和取长补短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优秀知识文化传承、创造、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在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引导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通过极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行、思维方式、道德操守等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持久影响。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高校真正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使命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2]因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昌盛。鉴于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思考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肩负着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高校也是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为主题,以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功效,着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中探索出来的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精神旗帜。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紧紧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高校整体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和行政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校园文化多极化、多元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紧紧把握主题,体现时代主旋律,明确政治方向,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使主流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航标。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把握住“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和载体来向广大师生宣传阐释好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紧紧围绕“中国梦”来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种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更好地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更好地培育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理论信仰,进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凝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生动具体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生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不断引导广大师生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继承传统、体现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凝炼,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和社会机构的重要象征,是一所高校赖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灵魂。高校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个性特点、价值诉求和治学求学态度等,对于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等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深远影响。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继承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优秀传统,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切实体现学校自身的整体特色,只有切实继承优秀传统并始终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遵循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展现大学本应该具有的属性和面貌,体现大学作为教书育人圣地的“共同性”。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要努力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色。首先,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其所在地方的特色,要与其所在地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努力使自身真正成为所在地方的人文精神代表和文化地标,从而才能更好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并走向全国、服务全国;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经过历代师生探索凝炼传承下来的校训和学校精神,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始终贯穿学校的校训和精神,从而才能始终把握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院(系)、部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学校的整体特色,还需要有作为学校组成部分的院(系)和部门的特色,任何一所大学都会设置有多个不同的院(系)和多个不同的行政部门,各院(系)、各部门要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院(系)、部门自身的实际资源和工作情况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充实和丰富整体校园文化。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专业特色。任何一所大学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特色立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要努力体现自身的特色,要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应用型学科,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更好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开展高品位、专业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文化活动第二堂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专业发展与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使校园文化为应用型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校园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才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无限的青春活力和强大的青春动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贴近师生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始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的主体,而反对把人仅仅当作某种“手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推进的过程,而广大师生员工作为高校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应该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贴近广大师生员工。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要始终贴近广大师生。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传统观念,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的理念,切实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广大师生的意愿和建议,真正把广大师生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动作为者,要在引导大方向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广大师生发挥聪明才智去传承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最大限度地丰富校园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领略和享受校园文化。只有坚持始终贴近师生的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从而才会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持久繁荣和发展。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始终贴近广大师生。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大方面。高校校园建筑物和校园景观,比如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以及花园、景观湖、雕像等物质文化的规划设计都要始终贴近广大师生,吸纳师生广大师生意愿,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高校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彰显人文关怀,始终贴近广大师生,始终体现和代表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维系正常教学、工作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机制,高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体现人性化的组织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努力培育和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加强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使广大师生在感受良好校园文化魅力的同时自觉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高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始终贴近师生,在充分尊重师生个性的基础上规范引导师生言行。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要始终贴近广大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确定之后,还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完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的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4]同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顺利推进,不解决方式方法的问题也只是“空话一句”、“瞎说一顿 ”。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始终贴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师生的意愿,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进创新,选择那些既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又是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打造品牌、提升品位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物质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传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体现师生员工精神品格、思维习惯、行为范式等的总和,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可缺少的软实力。而高校校园文化要真正保持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就必须要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因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特色、传承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树立构建校园文化品牌体系的思维和意识。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在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缺少科学谋划、缺乏规范管理、品牌意识不强以及组织者疲于应付,参与者不感兴趣等的不良现象。因此,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统筹规划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思维和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建设过程调控、建设方式方法选择、建设目标达成等方面作出详细完备的统筹谋划,并且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而要真正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还必须要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创新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内在需要和根本之策,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传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不管是哪个层面的创新或者是哪种方式方法的创新,都是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和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因为只有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真正具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满足广大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和意愿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才是真正能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可以学习借鉴商业领域的品牌打造战略,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品牌经营,下大力气培育和打造一批体现学校底蕴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还要切实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品牌的识别系统,再加以精心包装、打扮、宣传、推广,不断强化品牌的视觉形象,使其在广大师生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带动和推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对于学校已有的校园文化品牌,高校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创新,不断在方式方法等的选择上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展品牌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从而使校园文化品牌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交流互动、取长补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持续健康地发展,还必须要注重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只有注重交流互动、取长补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传承中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要注重校内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由学校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但是各院(系)、各部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者,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任务中又各有分工、各具特色、各有优劣。因此,各院(系)、各部门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工作中加强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载体等方面的交流互动和取长补短,只有各院(系)、各部门之间真正实现了交流互动,相互借鉴,团结协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整体上的发展进步,才能具有牢固的凝聚力,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要注重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互动在当代已是不可阻挡的大潮流,无论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还是单位与单位之间,文化的交流互动随时都在发生,而且这种交流互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趋势。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应该也不可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而是应该大胆地“走出去”,切实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因为在当今这个开发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发表见解,无法阻止学生去欣赏各种所谓的“欧美大片”,也无法阻止学生到社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不但要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要主动作为,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加强与企业文化、民间文化等的交流融合。只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方向明晰、定位准确,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取长补短、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引领和净化社会文化的巨大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高校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互动过程中,还要切实做好引导、管理和监督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2],从而真正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2.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责任编辑:刘卫财]

2014-09-25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12AZD001)

杨启金(1986-),男,四川泸州人,硕士,成都学院团委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工作;周小骥(1977-),女,重庆人,硕士,成都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文化工作。

G641

A

1007-9882(2015)01-0076-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