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生技市场与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现况

2015-04-15本刊通讯员孙明蔡金刚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技新台币医疗

○文/本刊通讯员 孙明 蔡金刚

全球生技市场与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现况

○文/本刊通讯员 孙明 蔡金刚

根据台湾方面的定义,生物技术系指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知识及衍生的技术,如基因改造、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体反应利用、发酵、组织培养等,将其应用到农业、食品、资源环保、材料化工、机电资讯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等经济领域,研发制造出的新型产品,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血清、单克隆抗体、新型疫苗、多肽药物、蛋白重组药物、基因重组药物、诊断试剂、生物芯片等,其中也包括对传统中草药的再度开发和疗效提升,以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科学技术。

台湾生技产业范畴与关联

图1 台湾生技产业关连图

与其他科技产业相比,生技产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且价值链长、专业分工精细、开发期长、投资庞大、风险高的特性。此外,生技产品通常与人类生命及健康有关,需要高度的质量、安全、疗效与法规管制,进入门槛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或田间试验,及工厂设立、产品上市销售的严格查验登记与审查。

以医药品为例,其产品从药物探索、先导药物最适化、动物实验等临床前试验,直至向主管部门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从而执行第一期至第三期临床试验等研发投入,所需时间长且资金耗费庞大,动辄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然而一旦获得阶段性成果或专利,即可视为价值产品进行交易,且越接近上市阶段,价值更是以倍数增长,不仅报酬率远高于其他产业,产品生命周期也很长,不易受经济景气影响。

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包括制药产业、医疗器材产业及应用生技产业三大领域。其中,应用生技产业指应用生物技术从事产品研发及制造的产业,包括农业生技、食品生技、特化生技、环境生技、生技服务业;制药产业以药品为主,包括西药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材产业则依其功能、用途,分为诊断与监测用医材、手术与治疗用医材、辅助与弥补用医材、体外诊断用医材、其他类医材,以及预防与健康促进用器材等。

图2 台湾生物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及相关制造业与技术服务业

全球生技市场发展现况

2013年全球医疗器材市场规模约3280亿美元,预估2016年全球医疗器材市场规模将达到3914亿美元。2013至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全球医疗器材区域市场以美洲地区为主,约占45.2%;西欧地区居次,约占26.9%。

2013年全球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基因改造作物的种植,总种植面积已达到1.75亿公顷,较2012年增长3%。种植基因改造作物的农民超过1800万名,其中90%多为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民。2013年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市场价值共156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5%,并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35%。另外,1996至2012年全球种植基因改造作物产生的其他效益,包括提高可耕地的单位面积生产量,并节省1.23亿公顷可耕地使用,使产值增加1169亿美元;减少4.9亿公斤农药使用量。

依据BioCentury公司统计,2013年全球生技公司总共募集797.3亿美元,与2012年的733.4亿美元相比增长8.7%。2013年全球共有59家生技公司成功第一次公开发行(IPO),较2012年增加34家,其中在美国IPO的生技公司数量更高达41家,为近年新高。欧洲和亚洲地区各有9家生技公司成功IPO上市,为近年新高。这反映出股市蓬勃发展,支撑生技公司股价,也提高生技公司申请IPO的意愿,以快速取得研发和营运资金,加速产品开发上市。

全球生技产业资金募集情况

全球生技证券市场受惠于全球经济快速复苏,促使主要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指数纷纷创下近年新高,加上新药审查效率提升,具畅销潜力的新药陆续通过等有利因素的激励,带动生技类股指数大幅上扬,2013年成为生技类股丰收的一年。以生命科学公司为追踪目标的Burrill生技选择指数2013年共上涨61.51%,其中又以中型企业生技类股指数上涨最高,达到68.6%,大型生技类股指数也上涨62.1%,小型生技类股指数表现则不尽理想,仅上涨30.9%;纳斯达克的生技类股指数2013年上涨幅度更达65.61%。相对于道琼斯、纳斯达克及标普500等指数,2013年整年涨幅仅有26%至38%的涨幅,生技类股表现相当抢眼,其不仅有利于上市生技公司运用增资筹募资金,对于第一次上市公开发行(IPO)的生技公司,更能制定较高的发行价格,获得更多资金投入。

表1 2012~2013年台湾生技产业经营情况

依据BioCentury公司统计,2013年全球生技公司总共募集797.3亿美元,与2012年的733.4亿美元相比,增长8.7%。其中通过合伙人方式募集资金增加最多,从2012年的36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30亿美元,增加63亿美元。其次为上市公司增资方式,2013年达到100亿美元,约增加37亿美元。另外,2013年生技公司经由IPO募集的金额也较过去几年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9.3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8.4亿美元,且与2012年的11.2亿美元更大幅增长242.86%。至于通过私人投资公开股票和发行公司债等资金募集方式,2013年募得金额有显著减少,其中公司债和其他方式募得的资金为146.8亿美元,比2012年大幅减少55亿美元,这也反映出股市蓬勃发展,支撑生技公司股价,使得生技公司可快速经由IPO和增资取得资金,从而降低公司债的发行。

2013年全球共有59家生技公司成功IPO,较2012年增加34家,其中在美国IPO的生技公司数量更高达41家,为近年新高。欧洲和亚洲地区各有9家生技公司成功IPO上市,也为近三年新高。

依据Burrill公司统计,2013年全球生物科技企业购并金额达到1318亿美元,相较2012年的1089亿美元增加21.1%。由于通过购并策略,可使生物科技企业经由并购其他公司的研发品项或已上市销售的产品,不仅是推升公司营收增长的捷径之一,更可丰富其研发品项,提高企业竞争力,且并购获得的税赋优惠,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现况

页岩油又称“人造石油”,与天然石油相比,页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及硫、氮、氧等非烃类有机化合物。目前,页岩油只是作为燃料油直接销售,未经二次加工,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都不尽合理。通过分析页岩油及各馏分的性质发现,可对页岩油全馏分直接加氢精制,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页岩油馏分在氢压下除掉其中的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及金属杂质,并将不饱和组分进行加氢饱和,以生产化工产品和清洁燃料。

随着全球生技产业持续增长与岛内对生技产品的需求增加,为台湾生技产业的营运增添动能与商机,生技产业营运规模持续扩张。2013年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为新台币2769亿元,与2012年的新台币2630亿元相比,约增长5.29%。按次产业类别区分,以医疗器材产业营业额最高,达到新台币1163亿元,其次为制药产业,营业额为新台币824亿元,应用生技产业营业额也有新台币782亿元。2013年生技产业的企业数量共计1601家,从业人员为71,580人。出口值则由2012年的新台币936亿元微幅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979亿元;进口值也同步增加,由2012年的新台币203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新台币2092亿元。生技产业岛内市场需求则由2012年的新台币372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3882亿元,如表1所示。

图3 2004~2013年台湾生技产业经营现况统计

从近年台湾生技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台湾生技产业经营规模已逐年扩张,生技产业营业额已由2004年的新台币144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2769亿元,2004至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5%,如图3所示。其中医疗器材更成为带动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增长的主力,营业额从2004年的新台币504亿元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11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74%,占生技产业营业额的比例更从2004年的34.78%,提高到2013年的42%。制药产业由于早期多以学名药为主,且着重于内需市场的经营,但受健保药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影响,营业额增长缓慢,其后在原料药的出口大幅增加,使得制药产业近年增长已有加快趋势,营业额由2004年的新台币60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8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5%;应用生技产业营业额则受惠于食品生技的快速增长,带动应用生技产业营业额的增加,从2004年的新台币34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新台币78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9%。

图4 2004~2013年台湾生技产业投资金额统计

台湾生技产业资金募集情况

生技产业的特点是产品研发期长,投资金额大,投资风险高。只有在取得专利与进行临床(田间)试验,以及产品上市等阶段性目标完成后,才开始获得庞大利润。因此依赖长期稳健的资金投入,支撑生技企业从事研发、运营及市场营销布局等活动。

台湾“行政院国发基金”负有扶植生技产业的政策任务。截至2013年底,共计投资生技产业新台币124.77亿元,其中投资生技公司共计13家,实际投资金额新台币46.44亿元;转投资生技相关创业投资公司共计24家,核准投资金额新台币77.33亿元;另通过《加强投资中小企业实施方案》,委托“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投资生技公司共计44家,投资金额新台币17.38亿元。以上接受投资的企业中,台湾神隆、健亚生技、国光生技、智擎生技及永昕生医等5家公司已上市(柜)。

2013年台湾民间生技投资金额达到新台币420.35亿元,其中以制药产业投资金额最高,达到新台币221.13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52.6%;其次为医疗器材产业,投资金额为新台币130.35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31%;应用生技产业投资金额仅新台币68.87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16.4%。

图5 历年台湾已上市(柜)的生技公司数量统计

从投资领域分析,2013年台湾制药产业投资主要为企业建设新厂房及扩增生产线,如旭利安制药、基亚生技、联亚生技、生达制药、台湾东洋等企业,投资金额合计约新台币134.12亿元,约占制药产业投资总额的60.6%。研发投资也带动制药产业投资额增加,包括台湾微脂体、药华医药、景德制药、润雅生技等企业皆投入庞大经费用于小分子新药与学名药及生技药品的研发,投资金额约新台币80.37亿元,占制药产业投资总额的36.3%。

2013年台湾医疗器材产业投资金额为新台币130.35亿元,投资焦点着重于牙科、骨科与隐形眼镜等项目,如昕琦科技、金可国际、精华光学等企业扩大隐形眼镜产品的投资;精刚精密、镱钛科技、光宇医疗等企业投入牙科、骨科材料及周边产品的开发制造;部分企业投入按摩椅、血糖计、电动代步车、伤病照护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另外,友达光电公司凭借已具备的技术能力与设备,从事数字化X光检测器研发,该集团未来将扩大医疗器材与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

2013年台湾应用生技产业投资额为新台币68.87亿元,投资金额超过新台币5亿元以上的仅有5件,以百瑞精鼎用于药品研发服务的投资金额最高,达新台币13.95亿元;项目以农业生技投资金额最多,共计新台币23.2亿元。生技服务业、生技特化与食品生技的投资金额相当,各约新台币15亿元。

台当局推动《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经由提供技术、人才及资金等方面的租税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投入生技新药开发,截至2014年4月底,经审核评定为“生技新药公司”的企业共计70家,审定属于“生技新药”的有163项,其中30家公司已上市(柜)。

近年随着生技产业的经营成效展现,渐渐成为股市瞩目的焦点,市场资金已慢慢转进生技类股,不仅带动上市(柜)生技公司的市值增加,也掀起生技公司申请上市(柜)的热潮。截至2013年底,台湾上市(柜)生技公司已达到83家,其中上市生技公司共26家,上柜生技公司共57家,凸显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中小型生技公司的募资,进而提高生技公司上市(柜)的意愿。

依据台湾证券交易所和柜台买卖中心的资料统计,台湾上市(柜)生技公司市值从2009年底的新台币1748亿元增加到2013年底的新台币6291亿元,生技公司总市值占上市(柜)公司的总市值的比重由0.76%大幅提高至2.34%,显示投资人看好生技公司未来的发展与价值,持续购买生技公司的股票,造成整体上市(柜)生技公司的本益比急剧上扬。

其中,制药类公司市值达到新台币3456亿元,约占总市值的54.93%,以台湾神隆市值达到新台币592亿元最高。医疗器材类公司总市值为新台币2128亿元,以从事隐形眼镜生产的金可公司排名居首。另外,应用生技类公司由于数量少,总市值仅有新台币706亿元,以从事医疗美容的丽丰公司市值最高,达到新台币230亿元。总计公司市值超过新台币100亿元以上的生技公司共有13家,依市值排名分别为台湾神隆、金可、精华光学、安成国际药业、基亚生技、丽丰、智擎制药、台湾东洋、葡萄王生技、台湾微脂体、乔山、永信药品、中天生技。

台湾生技产业聚落

产业聚落系指结合产业链的企业与研究机构,通过技术、资金与人才等内外部资源的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与障碍,促进创新研发、产品开发与商业化应用,并运用垂直与水平分工,达到资源的有效运用,加速产业发展。产业聚落发展模式可分成以研究机构或主力企业为核心,经由技术转让或事业体分割独立向周边衍生成立新创公司。另外则是通过政策推动,依据当地特色或优势产业及资源配合条件,由台当局规划成立产业园区,并导入研究机构资源,使特色或优势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目前台湾生技聚落可区分为以研发为主的台北南港生技园区,以新药与新医材开发为重点的新竹生物医学园区,及以农业生技和兰花为主的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和台南兰花生物科技园区。此外,台湾“国科会”所属科学工业园区也将生技产业列为核准进入的产业类别,鼓励生技企业进驻。

图6 2013年台湾生技产业聚落分布

台北市南港生物科技园区分为在南港软件工业园区内二期基地设立的生技专区(生技大楼)及“中研院”推动的“国家生技研究园区”。

截至2014年3月,南港软件工业园区二期生技大楼共有64家生技企业与研究机构进驻,其中企业经营类别包括新药开发、食品生技、医疗检测、农业生技、特化生技及生技服务业等,如基亚生技、台湾微脂体、台湾东洋、中天生技、远东生技等公司,研究机构有“国卫院”、生技医疗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等。另外,“中研院”与“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也分别在生技大楼内成立生技育成中心,协助新创公司的培育。“经济部”生技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小组从生技大楼开始运营起即进驻其中,就近提供生技企业有关对外合作、市场资讯、投资招商、商务中介等服务。

截至2013年底,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累计培育52家企业(其中新创企业比率约50%),协助进驻企业取得专利总数达46件,申请研发补助计划54件,总补助金额逾新台币3.47亿元,并累计促成投增资额度达新台币25.6亿元,且每年平均约引进2家外资企业进驻南港生技大楼。

2013年从南港生技育成中心“毕业”的亮点企业如鑫品生医公司,该公司从2005年起进驻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现阶段正在开发免疫细胞疗法技术,可应用于细胞治疗及细胞制剂产品。经育成中心阶段性辅导,已于2013年4月登录兴柜市场,资本额已增至新台币3.3亿元,相比于进驻时资本额新台币4900万元,已有大幅增长。

新竹生物医学园区为马英九当局推出的“爱台十二建设”产业创新走廊计划之一,以新竹生医园区医院、生医科技与产品研发中心、新竹生医产业及育成中心等核心设施(简称“三大中心”)的磁吸效应及研发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生医产业与研究机构入驻,以全面提升台湾生技产业研究能力,让有潜力的新药与医材能顺利往价值链后端推动,增加成功的机会,顺利建造一个生医群聚产业链。

该园区分成标准厂房、生医产业区、生医科技与产品研发中心、产业及育成中心以及新竹生医园区医院几部分,前两者提供生物制药及高端医疗器材企业租用厂房与自建厂房之用;生医科技与产品研发中心提供创新医材研发与测试平台、软硬件等一次到位的服务环境,如不同医材领域的核心实验室、医材原型品服务中心、临床前测试中心、学研团队与新创公司进驻空间、育成辅导服务等。此外,该中心还与邻近的高校、工研院、“国卫院”及生技企业制造价值链及医院临床研究能力结合,以创造高端医材聚落;其产品研发以临床医疗需求与市场潜力、技术创新或竞争力为导向,通过育成中心创业辅导合作机制,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的需求,并降低创业风险,再由园区医院进行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以紧密合作方式建立生医产业从创意、创新到创业成功模式,缩短生医产业群聚发展的时间与历程。

截至2014年3月底,该园区生技大楼厂房已全部出租,共核准26家生医企业进驻,引进投资金额新台币49.75亿元。新竹生医产业及育成中心已于2014年9月启用运营,培育领域以高端医材为主、新药研发为辅,短期内以ICT医材、药物传输为招商重点。

除上述专业园区外,新竹、中部与南部三大科学工业园区(不包括新竹生物医学园区)也在积极吸引生技企业进驻。截至2014年3月底,三大园区共计引进生技企业142家,投资金额约新台币265.21亿元,创造就业人数5801人,2013年营业额超过新台币161.05亿元。

其中,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结合其资通讯产业优势,以生技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材产业为优先招商对象,着重建立创新技术与产业化增值的平台,协助园区内其他资通讯企业转行跨入生技医疗产业,创造资通讯产业新价值,成为带动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的领航园区。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基于高雄地区金属精密加工及注塑等行业的优势,通过实施“南部生技医疗器材产业聚落发展计划”,推动包括牙科、骨科、医疗美容等高值化医疗器材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2009至2013年间共核定131件医疗器材补助项目,补助金额为新台币13.1亿元;借由该计划核准进驻南部科学工业园区的企业共有38家,投资额达新台币52.86亿元。截至2013年底,共有6家医疗器材企业通过“卫福部”的人工牙根查验登记,16家符合优良制造标准,6家通过《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的“生技新药公司”审定,另有24家企业的产品取得台当局“食品药物管理署”核准上市许可。

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已制定规划,希望引进以精密机械加工相关产业为主的医疗器材企业,包括骨板骨钉、牙医诊疗床、微创手术设备等医疗器材研发制造企业,生产药品、疫苗、检验试剂、生物制剂与生物材料等具有创新性及高附加值医药产品企业,未来与云计算、移动装置、大数据分析,以及LED、光学及材料等技术结合,增加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生技新台币医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