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15-04-14冯天军梁春岩吴立新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标线护栏设施

冯天军 梁春岩 吴立新

(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

0 引言

我国在交通工程领域起步较晚,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相关的理论知识还不够系统、深入,实用性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1],深化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学习,培养专门的高精尖人才,需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王艳等[2]总结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鼓励采用多种手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措施;朱海燕[3]指出,课堂教学应分为5个阶段进行,即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小结及作业.这些学者对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但对《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特点分析不够深入,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

1 课程特点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动手设计的能力[4],课程主要包括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道路景观及绿化设施、机电设施等[5],各章节前后联系不紧密,体系相对松散,具有多课程交叉、规范指导性强、部分设施抽象难懂等特点.

1.1 多课程交叉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一门多门课程的交叉课程,涵盖了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交通规划和交通流理论等知识,授课前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及交通管理等知识.护栏设计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基础,对车辆与护栏碰撞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交通标志所受的风荷载、重力荷载、弯矩、扭矩等,从而确定护栏型式和材料强度.同时,确定护栏强度还应考虑交通流的一些基本特性,如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车辆质量等,将交通状态用数学模型描述,由于学生缺少对交通流的观察,对数学建模的过程了解不够深入[6],故需要一定的讲授方法.在交通标志和标线章节,主要讲述标志和标线的设置条件和形式,以及交通标志的受力分析,涉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相关知识.此外,机电系统涉及电气、概率论、通信技术等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综合性强,涵盖多门学科及课程知识,学习难度较大.

1.2 规范指导性强

本课程涉及的规范是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践总结后形成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指导性.本专业的规范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生产需求.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1985年第一次出版,分别在1999年和2009年进行了两次改版,对标志和标线分类进行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标线颜色、样式,重新界定了部分标线尺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给定了若干种护栏形式,供在不同护栏设计条件下选用,其好处一是经过理论计算、实践经验确定护栏形式,有效发挥护栏的作用;二是尺寸标准,方便设计、制造、安装以及日后破损的维修,节约成本.

1.3 部分设施抽象难懂

课程出现一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设施或系统,学生未曾接触过,进而增加了教学难度.如监控系统、监控单元、信息提供平台等工作原理和结构复杂;通信系统中,通信层次、数据交换、传输制式等原理包含通讯的相关知识已修课程未有介绍.

2 教学模式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5种教学模式,阐述每种模式的涵义,切实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应用现代技术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为板书的有益补充.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音频与视频完美结合,以及图片、flash动画演示功能详尽,因此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些抽象设施形态、再现设施受力变形过程,了解设施的功能、形状,使学生从枯燥晦涩的教材中解脱出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工绘图已逐渐淡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或专业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自动化成图软件(如纬地软件)进行设计.专业设计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操作简单,修改容易,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促进相互交流.强调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技术已应用广泛,网络信息更新快速,使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障碍,紧随时代步伐,有助于学生思维纵向拓展,形成发散式思维.

2.2 注重模型推导

本课程部分章节含有计算模型,通过模型推导,挖掘深层次的本质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对初学者来说模型推导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困难的.如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际讲解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还原事物的内在变化规律,通过图形展示物体受力、位移、速度等的内在关系,从而建立理论模型.例如,在交通标志进行受力分析过程中,根据交通设施受力状态进行数学建模求解,确定设施的几何尺寸、标志立柱基础埋深,选取合适的标志板材料、立柱材料.对安全护栏的受力分析中,归纳车辆与护栏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碰撞位置,确定护栏的有效高度和强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护栏类型,尽量将交通事故严重度降到最低.

2.3 优化设计点评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设施设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停车场设计和交通标志标线章节中,适当布置课后设计作业.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根据给定的设计资料,结合相关规范、标准及设计案例,绘制设计图纸.在绘图过程中,同学相互之间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设计作业.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有针对性的对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设计的可取之处和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地方,同时建议学生如何修改优化设计.通过这样的点评,激励学生向更优秀的设计方向追求,达到共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2.4 阐述规范含义

规范是先前成果的集成和总结,具有普遍推广应用的价值.在利用规范进行设计时,需要向学生阐述规范条款的由来.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81-2006),车辆与护栏碰撞角度,规定小汽车是20°.这个具体数值,是如何得出的没有详细说明或理论推导.通过阐述规范含义,使学生了解规范的作用,为设施设计提供充分依据.除了介绍国内相关的工程规范以外,还在课堂上介绍国外工程规范,讲解二者不同的设计标准,并深入剖析二者数据不同的缘由.如法国高速公路路侧水泥混凝土护栏中钢筋配置简单而且数量较少,而我国护栏的配筋较为复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规范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5 展示设计成果

在课堂授课时,经常以道路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图纸为范本,讲解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依据、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与规范进行对照,找出缺陷和不足,力争使学生的设计与工程实际案例接近,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以上5种课堂教学手段是相互交叉运用的,一般情况下采用几种方法联合教学,如学生设计与设计院的成果进行对比,领会设计思路,找出学生的设计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结语

本文阐述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3方面特点,并据此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探讨,结果表明文中研究的5种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较好,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的有效方法,为本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尝试.

[1]程 琳,王 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58-61.

[2]王 艳,赵贵峰.“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文汇,2011(7):59-60.

[3]朱海燕.《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探讨[J].卷宗,2013(7):94.

[4]冯天军,吴立新,梁春岩.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提升策略[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2):72-74.

[5]孟祥海,李洪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3.

[6]陈队永,温少芳.“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2(7):61-62.

猜你喜欢

标线护栏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监控系统探讨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道路标线自动识别及定位
不要跨越护栏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
“三横两纵”古代城市路面标线的活化石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