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勰发愤雕文心

2015-04-14张戬炜

翠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沈约梁武帝兰陵

■张戬炜

刘勰发愤雕文心

■张戬炜

先看一段古文,来自《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刘勰传》——

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这段文章,出自“陈吏部尚书姚察”之手。这个姚察,虽然官至陈朝组织部长,但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不多。可这段文字,引用的人很多,原因是,刘勰写的那本《文心雕龙》,后世影响太大。谈刘勰,不可能不谈他的身世,所以,姚察的这段话,就被经常引用了。

上面那段读来费事的话,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

梁代天监年间,一个秋天的早晨。宋、齐、梁三朝元老、梁朝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尚书令沈约的府第,还笼罩在一层轻轻的晨霭里。秋风吹过,几张早凋的树叶,在沈府门口的地面上,如梦如幻地飘起,仿佛不甘心于墮地,想要重新回到枝头,享受阳光。

看门的仆人,懒洋洋地打开大门,拿着扫帚,打扫地面,准备着主人出门上朝。一个布衣小贩,背着一个青布包袱,站在门口,眼睛时不时地向里面张望。扫地的仆人大喝一声:“呔!看什么看!一边待着去。当心大人出来,把你当贼抓了!”

那个小贩无奈,往远处走了走。一会儿,又踱着小步,来到府前。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沈府门内,一若情郎哥等情妹妹,望穿秋水。

扫地的仆人纳闷了,这傢伙好像眼熟。一想,对了,他背着那个青布包袱,连续在门口站了3天了。你说他是卖东西的吧,他又不吆喝,不招徕。你说他不是小贩吧,他又一身布衣,满脸风尘,整一个京城小贩的模样。

仆人正思忖着,里面一声大唱:“沈大人出门上朝了……”话音落地,仆人才想起来,沈大人已经两天没有出门了。那么,这小贩莫不是在等沈大人……

沈约的官车,四马龙驾,昂首阔步,走出正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小贩抢步上前,拦住车驾。四马受惊,脚步错乱,官车颠簸了几下,歪歪扭扭地停了下来。扫地的仆人见小贩惊了车驾,挥着扫帚就冲过来,车驾旁的随从也冲了上来,要狠揍惊车小贩。

沈约在车里受了惊吓,心中大怒。掀开帘子,探出头来,喝了一声:“何人拦车?”小贩见沈约,立即跪地,双手呈上青布包袱,说道:“沈大人,小人姓刘名勰,在此守候3天,就为了将此呈于大人过目。此物能交到大人手中,刘勰死而无憾!”

沈约定睛一看,此名刘勰之人,虽然布衣青衫,但眉目之间,自有一股清朗之气,辉辉照人。于是问道:“包袱中所装何物?”刘勰答道:“是在下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大人垂青眷顾。”

入仕齐朝时,沈约就是史称“竟陵八友”的文坛领袖之一,文名大震。听说这个小伙子拦车呈物,呈的是文章,沈约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欢喜。对仆人和随从们说:“不要苛待他,让我问他。”随后便走下车来,说:“你是何方人氏?为何要将文章呈献于我?”

刘勰答道:“我乃兰陵侨郡南东莞莒人,祖先亦是朝廷官员。我堂叔刘岱,现在是山阴太守。自幼喜爱文学,现在京城钟山定林寺,跟随僧祐大和尚学习佛理与文理。我朝文学昌盛,才人潮涌,文坛气象,蔚为大观。文章妙理,存乎于心,发而为言,落笔成文。其中三昧,寸心得知。我欲穷究文章之源、深讨……”

听到这里,沈约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小贩,人,不是等闲之辈,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于是说:“喏,我要上朝办公,你的文章我收下了。等我看完,再找你细谈。”

沈约的官车扬长而去,刘勰长揖相送。

晚上,沈约挑灯,打开包袱,见封面上赫然写着4个大字《文心雕龙》。心想,文心者,为文之用心也。雕龙者,文辞之风采也。这个小贩还真不是常人,名不见经传,口气倒不小。等到开卷细读,顿时精光四射。果然字字珠玑、非同凡响。

梁朝是个文化昌明、文学昌盛的朝代,好文一出,朝野传诵。《文心雕龙》经沈约推荐,刘勰一夜名满天下。

刘勰为什么要著《文心雕龙》,因为他才高八斗、却命运多舛。如果不发愤,肯定老死于山野寺院。

刘勰出生在兰陵(常州)郡。永嘉南渡,北方士族南迁,在常州境内划地为界,各自管辖,并用北方家乡的名字,为之命名。刘勰所在的乡,被命名为东莞莒县。因为地处长江以南,为了与山东的东莞区别,号为“南东莞”。梁武帝的老家在山东兰陵。他的祖先们从山东南下,到常州境内划地为界,建立侨郡,名为“南兰陵”。等到梁武帝当了皇帝,干脆把常州全境改名“兰陵”,他的出生地,改名“万岁镇”。这当然是闲话。

刘勰家原来也是朝廷官员,可惜都是武官。在文人当权、文化为上的朝廷里,地位不高。父亲死得早,刘勰从小家道败落,穷得连老婆都娶不起。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拿着一些礼器,跟着孔子南行。他觉得孔子托梦,这是圣人给的暗示,要他努力学习,宣扬孔子思想。他从小立志,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要写一本惊天动地的书,报答圣人的恩惠。经过5年多的努力,《文心雕龙》终于大放光彩。

《文心雕龙》由50篇短文构成,体系严密,论述精当。之所以是50篇,这与儒家《四书五经》中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关。五十,是《易》学中的“大衍之数”。50篇中,49篇论述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具体问题,最后一篇《序志》,阐明了写作的缘由及全书的概要。

沈约向梁武帝推荐了刘勰,天监初年,刘勰入宫,担任奉朝请,后升任车骑仓曹参军、兼任东宫咨询专家。梁武帝好佛,刘勰曾向武帝建议,将佛教、道教与儒教合起来研究,并列入朝廷宗教祭祀。武帝下诏书讨论,在朝廷上形成一致意见,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从此开始。其所著《文心雕龙》,亦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山之作。

猜你喜欢

沈约梁武帝兰陵
不为个人面子而给人难堪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汉语四声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书迷沈约
兰陵∶圣王高地的精神气象
沈约“怼”书
沈约“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