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恋余杭

2015-04-14■王

翠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古刹画舫余杭

■王 晴

恋恋余杭

■王 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杭州就是中国版图上那颗璀璨的明珠,西湖便是她的一滴泪。千年前,被镇压雷峰塔下的白素珍在西湖畔哀怨地吟唱,西湖的水,我的泪……如今,这滴泪不再如泣如诉,恨意绵绵,而成了繁花似锦、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召唤下,我不自觉地来到杭州,不负大好秋光。

杭州,从先秦的余杭,到盛唐的钱塘,再到南宋的临安,这座城经历了怎样的演绎?公元1176年,靖康之变,金军攻陷宋都汴京,北宋灭。21岁的康王赵构迁都临安,从此偏安一隅。抗战将领欲复辟王朝荣耀的疾呼声渐被湮没,“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复辟无望的爱国将士一腔热血无以回报,不得不流下涔涔热泪,夜夜泪湿枕榻。

岁月更迭,如今的杭州已是百姓的明珠。江水穿城而过,平添秀美,集聚西湖,更显妩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浓到化不开的色彩,美至道不尽的湖光。春看苏堤春晓,夏观曲院风荷,秋赏平湖秋月,冬踏断桥残雪,可谓一步一景,处处为景。千百年来,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留下段段佳话诗词。柳永在《望海潮》中有言,“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是何等盛况,何等繁华?现今超过60%的绿化面积让城市四季常青,古木名树在寻常街头便能得见,就在离我下榻旅馆一百米处便有一棵500年的香樟,这棵古树由两株香樟环抱而成,许是前人栽种时相隔较近,倒成全了这两兄弟,越长越近,最终合二为一成一体,枝叶繁茂,静默伫立,见证这座城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杭州路面不宽,仅有两车道,但在一方政府大力治理下,车辆出入有序,礼貌谦让,即使上下班高潮也不觉拥堵,让我又增二分好感。

黄昏时分,我与友去探访灵隐寺,这座始建于东晋年间的古刹盘亘脑海已久,心心念念去古刹听一回暮鼓,品一壶香茗,食一餐素斋,是我此行计划之一。未至古寺,便见香烟缭绕,大树参天,寺庙建于深山,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翠意浓浓。我们不随人流脚步,转至旁侧清净小径,竟误入飞来峰造像之地,石窟、山壁中竟深藏千尊佛像,这些出自宋元工匠之手的石刻佛像,任凭风吹雨淋,日月侵蚀,依然纹理清晰,栩栩如生,我们皆大为震撼,先人技艺如此精湛,令今人汗颜。行至古刹深处,夕阳西下渐黄昏,不闻人声,只听得清泉潺潺石涧流,可谓“弄山临溪照,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若有心,处处可见那掩印翠林草间禅语:“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轻声读来,似了天机。

晨钟暮鼓,当最后一丝霞光被夜吞噬后,我们行至山脚下的素斋馆,一品当地美味的素斋,那顿舌尖有清欢的斋饭,至今让人回味。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们信步逛至西湖,此时恰逢初秋,凉风习习,夜风吹在脸上不凉不暖,西湖热闹不减当年,人头攒动,一艘仿宋画舫停泊岸头。若能像古人那样夜泛西湖,一览湖光山色,岂不美哉?心动便行至,我与友踏上画舫,这双层的雕龙画舫竟有龙井一杯,评弹助兴,让我甚喜。船在湖中不疾不缓行驶,前行时湖面泛起阵阵涟漪,不远处是雷峰塔的身姿,在夜色中大放金光。山体连绵与暮色相融,水天一线,岸头灯火辉煌,堪比点点繁星,更有变幻无穷的音乐喷泉传来靡靡之音,昔日王胄贵族才能享有的风光,现入寻常百姓眼,我们真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只是那晚没有明月相伴,无法见证三泉印月的奇观,有些遗憾。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归来,我对杭州的念想更添几分,这座被联合国评为人类最宜居,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于湖光潋滟、深山古刹、寻常街头中让人抛掷时光,只愿尽享当下,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猜你喜欢

古刹画舫余杭
由“链”到“圈”,余杭全力竞逐未来产业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Values in Culturebound Scener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古刹钟声
深山古刹
阔别三十二载两位少林高僧古刹重逢抚今追昔参禅讲经言武
夜游秦淮河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千年古刹:济南大灵岩寺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