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5-04-13谢志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灌肠针刺胃癌

谢志宏,张 颖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谢志宏,张 颖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临床效果,以期选择最佳方法,降低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各45例,观察治疗后在感染相关情况效果。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22.22%、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治愈率40%、总有效率9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在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能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效果。

中药灌肠;针刺;中晚期胃癌;重症感染

虽然目前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采用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对症处理,但费用高,一些患者会产生耐药,降低了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采用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重症感染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平均(61.7±3.5)岁;感染情况:严重肺部感染16例、颅内感染9例、感染性休克5例、糖尿病足4例,其他重症感染11例;病程平均为(21.4± 5.8)d。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5岁,平均(61.5±3.3)岁;感染情况:严重肺部感染15例、颅内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7例、糖尿病足5例,其他重症感染8例;病程平均为(21.2±5.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处理。防止休克,予多巴胺等维持血压等生命体征平衡,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肾功能、药敏试验等培养,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且定期进行耐药性分析。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灌肠中药选择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有大黄10g、芒硝6g、枳实10g、厚朴15g、丹参15g、桃仁15g、赤芍10g。另外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10g、芍药10g;腹胀明显加用香附10g、枳壳10g;津亏者加用生地10g;体虚加党参10g、白术10g;以上每日一剂,水煎2次,去渣,取浓汁100ml,冷却后倒入灌肠器内保留灌肠,20min一次,每日一次。针灸治疗选择足三里、上下巨虚,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选择呼吸补泄、旋转泄法等。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2周。

3.效果评定。

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制定的《重症感染临床诊治指南》进行疗效评定[1]。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2.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比较。

对两组炎症因子进行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在以上指标上差异更加显著(P<0.05)(见表2)。

三、讨 论

本次研究不仅采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且采用大承气汤灌肠。结合相关报道[2],灌肠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对肠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可改善黏膜血流情况,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阻滞毒素的释放,促进血流恢复,减轻炎症反应;(2)抑制细菌增殖生长,降低血中内毒素和炎症介质、清除有毒自由基,增强组织抗氧化作用,促进炎症愈合,保护脏器组织;(3)增强胃肠蠕动好肠道功能,改善肠道吸收力,增强食欲等。而针刺足三里、上下巨虚则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可改善神经调节、调节胃肠功能,可清除氧自由基,对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等各系统均有积极影响。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比较(±s)

对照组(n=45) 观察组(n=45) t P值白细胞(×109/L) 治疗前18.34±4.15 18.39±4.19 0.694 >0.05治疗2周后 11.23±1.47 8.48±1.12 6.573 <0.05血沉(mm/h) 治疗前 93.64±34.24 95.12±34.12 0.993 >0.05治疗2周后 24.68±8.46 15.57±6.21 6.351 <0.05 C反应蛋白(mg/L) 治疗前 87.58±38.35 88.12±38.41 0.682 >0.05治疗2周后 19.58±3.36 11.46±3.27 5.547 <0.05肿瘤坏死因子(ug/L) 治疗前 168.46±101.34 169.15±100.68 0.524 >0.05治疗2周后 51.68±24.68 42.12±21.57 6.135 <0.05白细胞介素1(pg/ml) 治疗前 106.57±89.36 105.34±88.34 0.714 >0.05治疗2周后53.68±13.57 43.72±10.56 6.347 <0.05

结果显示,通过采用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重症感染,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而且在改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方面也有很好作用,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且患者依从性高,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1]沈 奎.上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肠黏膜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学院硕士论文,2012.

[2]邵静波,蒋 慧,李 红,等.急性白血病并肺部真菌感染57例早期诊断与防治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6(10):759-761.

R735.2

A

1002-1701(2015)06-0134-02

2014-10

谢志宏,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感染病治疗。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72

猜你喜欢

灌肠针刺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