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新品种隆两优华占引进试验研究

2015-04-13朱东升陈再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6期

朱东升 陈再高

摘 要:2014年对水稻新品种隆两优华占进行了引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隆两优华占在安庆市种植无论采取育苗移栽还是实行直播都能够成功,无论是直播、移栽(手栽、机插秧)都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667m2在700kg以上,高产田块达到800kg以上。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隆两优华占;引进试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39-03

2014年,笔者引进水稻新品种隆两优华占进行试验示范。在种植方式上,在望江县漳湖镇安排了1.7hm2机插秧试验示范,在怀宁县月山镇安排了1.3hm2人工手栽示范片,在皖河农场大户家安排了0.3hm2直播示范。同时,由于安庆市7月份遭受了暴雨袭击,怀宁县月山镇点受淹严重,又进行了隆两优华占灾后恢复措施研究试验,各试验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1 试验情况

1.1 机插秧试验 试验安排在望江县漳湖镇种植大户张三和王五等户,该试验播期在5月28日,秧龄22d,6月20日移栽,机插秧,设计密度为14 000穴/667m2,实际为13 000穴/667m2左右,缺穴率在7%上下。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化学防治,在全生育期内施药3次,病虫害基本没有发生,达到青秆黄熟。高产田块667m2产量达800kg以上,示范片平均667m2产量达到700kg以上。8块田的平均667m2穴数15 375.6穴;穴有效穗11.76个;总粒数197.75粒;实粒数168.48粒;结实率85.2%;667m2产743.32kg(表1)。实际收获产量与测产结果差不多,平均实收稻谷731.81kg/667m2,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品种的产量。

1.2 人工手栽试验 该试验安排在怀宁县月山镇种粮大户余老大的田块里。田间管理情况是:基肥俄罗斯产51%含量的复合肥50kg、尿素15kg。后期追肥尿素5kg、氯化钾7.5kg。病虫害防治:6月20日、7月23日、8月19日、9月10日、9月28日使用阿维菌素、水胺硫磷氯氟、毒死蜱、吡虫啉,9月28日还加了拿敌稳。试验点秧田播期5月2日,5月28日移栽,计划密度为14 000穴/667m2,实际667m2穴数在12 958.9~14 391.5穴。8块田的平均667m2穴数为13 841.88穴,每穴有效穗11.96个,每穗总粒数221.51粒,实粒数190.33粒,结实率为85.92%,平均667m2产量768.82kg(表2)。

1.3 直播试验 鉴于我市一季稻中还有不少是采取直播栽培方式的,因此,在皖河农场种植农户王二的承包田中安排了直播栽培,结果也是比较成功的。该试验于6月5日播种,管理方式与其他品种基本相同,只是收获期较栽插的要迟一些。据收获前测产,长势中等的田块,每m2有效穗314个,折667m2有效穗209 343.8个,每穗总粒数182.2粒,实粒数133.7粒,结实率73.38%,667m2产量682.93kg。其中一高产田块667m2有效穗达到19.82万穗,每穗实粒数达到155粒,667m2产量达到749.59kg,据试验承担大户介绍,该直播田块的平均667m2产量达到700kg,最高的田块单产为772.5kg。

2 淹水补救试验

我们在调查农户余老大隆两优华占受灾田块时,根据水淹的时间和淹没程度,将受灾的田块分为4个处理,将同期播栽没有受灾的高板田做对照。处理1是淹水3d、未出现没顶的田块;处理2是淹水5d,没顶1d的田块;处理3是淹水7d,没顶2d的田块;处理4是淹水10d,没顶3d的田块,植株叶片在水退后全部死亡。试验结果如下:

2.1 淹水后的抗逆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4个处理和对照的抗逆性都比较好。4个处理的田间杂草要稍微高于对照田块;在今年我地稻曲病、稻瘟病普遍发生的情况下,仅仅对照田块出现少量植株有稻曲病现象,株发病率在0.02%左右,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一般品种稻曲病的株发病率在0.5%左右,稍重的在10%左右。处理3由于当时田间考田质量不高,出现了少数植株的纹枯病有所发生,发病率在1%~2%。稻瘟病没有发生。因此,总体上看,隆两优华占的抗逆性强,就是在苗期较长时间受淹的情况下,抗逆性也是很好的。

2.2 淹水后产量结构 从产量结构看,短时间淹水667m2穴数变化不大,在12 000~14 000穴。但随着淹水时间延长,植株死亡率提高,处理3、处理4比对照667m2穴数分别减少13.36%、16.89%。但由于分蘖力增强和分蘖成穗率提高,667m2有效穗还是呈现增加趋势。667m2有效穗分别减少13.35%、8.41%。而处理1、处理2的667m2有效穗比处理3、处理4还要少一些,减幅还要大一些。从每穗粒数上看,随着淹水时间越长,粒数就越少,对照每穗总粒数最多为198.6粒,处理4粒数最少为122.4粒。结实率变化没有规律,除处理2结实率为79.55%外,其他处理结实率都在85%以上。这样,每穗实粒数也是顺次减少的(表3)。千粒重变化没有做具体考究,但目测应是随着淹水时间延迟而变小。

2.3 淹水后产量 我们采取了产量结构调查方法计算出667m2产量。产量结构调查是按照对角线法取3个点,每个点数21棵的株距和21株的行距,计算出大田密度。同时数20穴计算出平均穴穗数,取出平均穴穗数的2株或者最接近平均穴穗数的2株数出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千粒重按照品种审定公告上的24.4g计算,产量最高的是没受灾田块,为754.49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淹水时间最长的处理4,为464.78kg/667m2,淹水时间越久,减产越严重(表3)。

3 结论与建议

(1)隆两优华占适合在我市单季稻区种植。隆两优华占在我市种植无论采取育苗移栽还是实行直播都能够成功,一般667m2产量在600~700kg,最高超过800kg。

(2)该品种主要特点。一是生育期适宜。我市一季稻多数为超级杂交稻,生育期一般都在140d以上,有的超过150d,这对于麦茬稻造成安全风险,而隆两优华生育期在140d以内,就是今年长期低温阴雨寡照情况下,其生育期也只有136d,不存在后期遭遇低温冷害危险,确保丰产丰收。二是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据调查,该品种单株分蘖可达18~20个,怀宁县月山镇黄岭村移栽田块1株种子苗单株茎分蘖苗竟然达到了28个。在当地进行的8个品种示范对比中,该品种每穴茎蘖苗达到15.8个,居8个参试品种首位,其分蘖成穗率多在70%以上,最高的达到85%,这为该品种争多穗、争大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三是隆两优华占穗大粒多产量较高。该品种的总粒数和实粒数一般分别在200粒、180粒左右,栽培条件好的情况下,总粒数和实粒数更高。据8个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种总粒数为255粒,实粒数221粒均居第二位,总粒数和实粒数比其他品种高30~50粒,多1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大穗型品种。四是隆两优华占抗病耐淹性好。试验表明,隆两优华占在条件好时能够高产,在遭遇洪涝灾害时也能够稳产保收(表3)。这在安徽沿江降水多、雨量大极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地区是一个避灾减灾的好品种。五是适合多种栽培方式。在我们建立的直播、机插秧和人工手栽示范片中,该品种平均667m2产量分别达到了730kg、750kg、670kg的好收成,实践证明,只要肥水使用得当,隆两优华占是能够实现青秆黄熟、取得高产高效的。

(3)隆两优华占适宜较多茬口种植。通过今年试种,该品种无论是直播、移栽(手栽、机插秧)都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667m2在700kg以上,高产田块达800kg以上。最佳的是油菜茬口人工手栽,其次是冬闲田移栽(手插和机插秧);第三是麦茬田移栽(手插和机插秧);如果适时早直播,667m2产量也可以达到650kg以上。

(4)适时播栽。该品种适合冬闲田、油菜茬口直播;一般于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播种,6月初以后不提倡直播;也可以实行移栽,一般于5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旬移栽,如果实行机插秧栽培秧龄最好在18~22d,最多不超过25d。手栽秧龄25~30d,不提倡老秧龄栽培。

(5)后期施肥不宜过迟。该品种穗粒大但灌浆时间集中,二次灌浆不明显,成熟快,施肥过迟会出现贪青晚熟,一般在幼穗分化二期前施肥结束,不提倡后延。

(6)适时收获。该品种生育期中等,抽穗成熟快,有易落粒现象,一定要在八、九成黄熟时就适时收获,避免成熟过度造成落粒减产。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