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

2015-04-12苏茜

纺织报告 2015年2期
关键词:神韵针法刺绣

扬州刺绣的特色在于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之作,画稿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并以此开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仿古山水绣和神韵天然的水墨写意绣,其特点是追随优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形成了格调高雅、雅逸传神的艺术风格,在绣坛上独树一帜。扬州刺绣素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的精细绣著称,每件作品针法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以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神韵和工笔画的精致严谨。

制作工艺

“扬州水墨綉”的命名源于该绣种是以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作为刺绣的主要题材。

扬州水墨绣精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技法上着力追求国画的笔墨情趣和文化内涵 。其中写意绣对绣师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同时也给予绣师一定程度上自我创作的空间。水墨绣分为六大工序( 选稿 → 读画 → 上稿 → 配色→ 绣制→ 装裱 )。

选稿:母本选用风格清雅,笔风潇洒老辣,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的审美情趣的作品。

读画:就是解读画意、解读画迹。做到形似而神更似。

上稿:用“双勾白描”的手法在底料上绘出原画的轮廓。

配色、绣制:以针代笔、 以线代墨,通过各色丝线的搭配和针法的灵活运用,模拟墨分五色的效果,从而传达原画的意境。

装裱:红木边框配以玻璃,尽显古风质朴又便于对绣品的进一步保护。

传承人

陆树娴(1924—2014),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扬州市人,扬州写意绣、仿古绣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年首批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先生给予了陆树娴大师极高的评价:“绣出了笔墨的古润和画意精神,艺术价值很高,充分体现了扬州这块土地的文化精神!”,并称其为“国宝级”的民间艺人,题“心线神针”以表赞誉。

发展

扬州刺绣是扬州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刺绣源于汉, 兴于唐, 精于宋, 盛于明清, 繁荣于当代。自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扬州绣品厂建立,手绣精品恢复生产,所绣体裁主要以宋元及清代工艺笔山水、花鸟和扬州八怪作品为范本,兼绣近现代名人名作。此时扬州“水墨绣”已见雏形,有郑板桥的《兰竹》、黄慎《麻姑献寿》、李方膺的《鱼》、李苦禅的《鱼鹰》等,所绣作品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灵秀古雅,笔墨神韵极佳。

由于没有很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刺绣行业的盲目发展,导致外销市场萎缩,产品过剩,1999年,手绣精品的车间被迫解散,以致手绣技艺人大量流失。扬绣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工艺美术快速发展,扬绣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回温。扬州刺绣艺术也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大量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扬绣的制作和创作中来,从事刺绣生产销售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不断涌现,结合新的销售平台,将扬绣推广至世界,让扬州水墨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使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扬州水墨绣日臻兴旺。

在受到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那具有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在经历了二千多年刺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下,扬州水墨绣逐步形成并首创了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这两种艺术风格,使之在绣坛中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猜你喜欢

神韵针法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刺绣新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