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观

2015-04-11孙希国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00辽东学院辽宁丹东8000

关键词:意见群众

赵 骞,孙希国.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8000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观

赵 骞1,孙希国2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2.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包括关心民生问题,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腐败,提倡调查研究,善于听取群众批评意见,发现群众当中的优秀代表人物。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观中国化的体现,是在中国的新发展。对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有启示意义。

毛泽东;群众路线观;启示意义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强调要紧密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在革命胜利以后,更是强调不要脱离群众,把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下去。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事业奋斗的各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可以说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体现了我党第一代领导人如何关心群众,如何联系群众,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下分别述之。

一、时刻关心民生问题

一个党,一个政府,首先要关心的就是人民的生存吃饭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很难解决稳定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得到更好地改善,也会自然亲近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自然也就是党工作任务的核心问题之一。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非常关注民生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他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P138)

我们党历来把群众生活问题作为一个突出问题予以解决。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是如此。关心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关心老百姓能不能从党的政策当中得到实惠,这些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坚决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的政策方针路线真正做到服务群众。

毛泽东的上述言论,体现了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当时,我们还谈不上全面工业化现代化的问题。土地问题是最为迫切的问题,而这点,当时党的政策给予了较好的解决。对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毛泽东认为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同时还应该检查。讨论和决定如何制定更好的方针政策路线造福群众,是必要的程序和工作,而检查,这种自我的检查则是对讨论和决定的把关,看是否真正惠及了人民群众,如果没有落实,就应该予以改正,如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就应该坚持执行下去。这体现了毛泽东对于制定政策方针的正确认识态度和务实作风。

毛泽东强调全党要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我们党的利益。我们党的事业是一致的,这样一种利益,这样一种一致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几代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群众。

二、反对铺张浪费

提倡勤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反对浪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就一直提倡艰苦奋斗,提倡勤俭节约治国,反对铺张浪费误国。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尤其是对史书有深刻的钻研,从历史当中获取治国的经验。毛泽东不仅自己非常节俭,而且号召全党要勤俭节约。在革命时期,在建国初期,在困难时期,毛泽东都一直要求全党同志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2](P2135)毛泽东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一个党和她所领导的政府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事业才可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毛泽东的这段讲话是在建国的困难时期发表的,当时国内出现了大面积灾荒,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毛泽东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能够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和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反贪污斗争和反浪费斗争的开展和深入,必将接触到各方面存在着的各种程度的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贪污和浪费现象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初,物质相对匮乏,很多东西还需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而胜利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浪费现象成为一种公开的现象。铺张浪费只会增加人民对党和政府的误解,只会引导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

反对浪费要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每代领导人都是如此,这个优良的传统要发扬下去,继承下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开始,针对反对铺张浪费,提出了八项规定,可以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继承和发展,这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他们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立场和态度。

三、反对腐败提倡廉洁

腐败是政治生态的毒瘤,腐败会导致亡党亡国,腐败会造成党的事业的重大损失,腐败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危机感,腐败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中华民族每一个兴盛的王朝,都是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才形成了盛世。而一个王朝被其他的王朝所代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面的王朝腐败现象严重,这种历史周期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上演了两千多年。当党外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毛泽东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解决这个历史周期律问题的时候,毛泽东有信心地回答:“我们有,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批评,也就是接受党外监督,自我批评就是我们党自我检查约束。当然,我们党是虚心接受批评,也是敢于自我批评的。

腐败问题会腐蚀一个政党和这个政党所领导的政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毛泽东非常注意党内的腐败问题,面对腐败坚决不手软。在建国之初,曾经处理了两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个是张子善,一个是刘青山,处理这两个人的时候,曾经有人为他们求情,希望毛泽东看在两人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情面上,能够网开一面,但是毛泽东还是挥泪签字,对二人处以极刑。杀了这两个红小鬼,教育了当时的一大批干部,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任何特殊的党员,没有任何特殊的干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共产党是领导人民的政党,更是服务人民的政党,共产党的党内绝不允许有贪污腐败的害群之马,共产党必须是一个作风优良,一心为民的政党,党内不存在任何个人利益,更不应该存在任何违背党章国法的特殊利益集团。毛泽东说:“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3](P33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性,才能保证党的事业正常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端正党的作风,反对贪污腐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在上任以后,重拳出击,查处了六十名副部级以上的高级领导干部,为纯洁党的队伍做出了贡献,是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具体实践,体现了党的反腐败决心,顺应了民意,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提倡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种实证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真正的声音,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知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知道目前的方针政策路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不通过调查研究,在政策制定的时候乱作为、胡作为,或者不作为,这些都是有损于党的工作的,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4](P79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也就必然要求我们党和我们党领导的政府能够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真正地为改善民生,倾听民情,代表民意做出自己合乎情理的判断,制定出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

我们党的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的检验,接受群众的意见,如上所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是不可分割的,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人民是党的事业的支持者,两者不可分割。

五、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批评,一个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批评。我们党是一个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政党,正是因为我们党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建党近百年来,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得到改善。而这同样得益于我们党愿意听取群众的批评,善于接纳群众的意见,并能够妥善处理这些批评意见。

毛泽东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5](P1004~1005)

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对于不同意见,应该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对于那些确实能够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意见,应该从善如流。当然,也有些人提出的意见不合理,对于不合理的意见,错误的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要给予充分的说明,要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所提的意见。这是党的任务,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观的一个重要观点。脱离了群众,不能听取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的批评意见,任何政党都会蒙受损失。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屹立潮头,关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能够听取人民的批评意见,并且能够善于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在面临各种国际国内的风雨时做出合理的安排,进行正确的导向,从而渡过难关。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居安思危,把人民的批评意见看成是宝贵的财富,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只有如此,党的事业才会更加具有勃勃生机,人民的福祉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我们党在建立时期获得了成功,在发展之中获得了成功,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同样需要听取不同意见,获得不同的信息。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尤其是合理正确的批评意见将会使得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完善,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发展。

六、结语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主要是针对革命时期,建国时期的一些基本看法,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在中国的新发展新体现。当前,重新回顾毛泽东的群众观是有意义的,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再次提出执行群众路线,学习群众路线,对于当前的政治生态净化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党的事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这是我们革命胜利的经验,也是我们建设时期的经验,这个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

[1]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毛泽东.陕甘宁边去施政纲领[M].毛泽东选集: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M].毛泽东选集: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M].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彭 琳)

赵 骞(1979-),男,湖北黄冈人,湖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理论;孙希国(1975-),男,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文化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史。

2015-08-13

A84

A

猜你喜欢

意见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让人大审议意见“落地有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