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历史照进现代旺苍
—— 专访中共旺苍县委书记张尚华

2015-04-11胡静

中国西部 2015年15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军旅游

文/本刊记者 胡静

红色历史照进现代旺苍
—— 专访中共旺苍县委书记张尚华

文/本刊记者 胡静

中共旺苍县委书记张尚华(左四)在普济镇调研综合治贫工作

八十年前,这里是一片热血沸腾的红色土地;八十年后,这里仍然留存着壮美的红色记忆。旺苍,这座闪耀着红色之光的革命老区小城,在当代如何继承和发扬当年的红军长征精神?如何将长征精神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将珍贵的、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且听中共旺苍县委书记张尚华如何解读……

《中国西部》:您认为,红军长征精神对旺苍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张尚华:旺苍是一块红色圣地,党和红军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凝成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不朽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旺苍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科学发展,排除万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绿谷红城、幸福旺苍”而努力奋斗。

弘扬红军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战胜艰难险阻,就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铸成了一种摧不垮、压不倒的巨大力量。当前,旺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追赶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同样需要全县人民树立这一坚强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红军城 摄影/杜清泉

弘扬红军精神,就要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当前,旺苍正在朝着全面小康奋力进取,这是一场全新的事业,更是一次新的长征,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现有粗放型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的集中破产终结、南北山区贫困面较大等问题仍然是旺苍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攻克的难关和“封锁线”。克服这些困难要有一种精神,要像当年红军那样,满怀信心,勇于拼搏,去夺取胜利。

弘扬红军精神,夺取新长征的胜利,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还必须有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去年以来,旺苍县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强力整治“四风”,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县干部群众的力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弘扬红军精神,必须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并努力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把党在长期革命和生产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承下来,形成强大的鼓动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西部》: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旺苍将如何正确把握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扬长避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

张尚华: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改革发展攻坚成为新常态的关键之年。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九个趋势性变化”,省委王东明书记提出了“六个基本判断”,市委马华书记提出了适应新常态的“三个空间”论述和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四项要求”。面对全新发展态势,旺苍坚持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坚定“加快发展是旺苍唯一正确选择”的思想信念,深入推进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抢抓深入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战役、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等历史新机遇,深入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改革推动、产业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强化开放合作,加快扶贫攻坚,促进民生改善,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毫不动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642”发展方略,坚持“项目带动、园区升级、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思路,强力推进工业转型提升。坚持扩容增效并重,统筹推进煤化工园区、黄洋建材产业园、生态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完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园区产出效益。坚定不移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力争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9亿元以上。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新方向发展,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水平。

此外,持之以恒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扣“435”发展方略,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目标,加快促进农村全面繁荣;千方百计做大现代服务产业,紧扣“443”发展方略,按照“发展旅游为龙头、一业兴带百业旺”理念,切实促进三产全面发展。

《中国西部》: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新风尚,“红城”旺苍如何依据自身特点,打造不一样的红色旅游?

张尚华:旺苍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旺苍老城既是川陕苏区后期首府,又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的红军遗址群,被誉为中国红军城;“木门军事会议”在红军史上影响重大,会址得到了徐向前同志亲笔题字命名;境内红军石刻标语众多,其中“赤化全球”标语气势磅礴、全国仅有。同时,中国革命军队历史上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先锋师均在旺苍老城诞生。

今后,旺苍将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一是向红色文化“借力”。 聘请资深编剧,创作以红四方面军在旺苍为题材的影视剧本,争取有实力的影视公司拍摄影视作品,讴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功绩;邀请权威专家和学者撰写史料文献,借助红四方面军的影响,提高旺苍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二是为精品景区“润色”。启动红军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尽快将红军城和木门军事会议会址申报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狠抓景区上档升级,将各主要景区建设成为4A级以上景区。同时,整合全国杜仲之乡、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等现有品牌,使各种品牌互促共融,产生宣传叠加效应。三是靠整合营销“闻名”。突出产品价值和市场调节,统一营销策略、集聚营销力量、协调营销手段、提升营销效果,以较低的成本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定期举办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为旺苍红色旅游把脉问诊、增添活力;积极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红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力推广旺苍红色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围绕客源市场,联合红军长征沿线县区举办红色文化研习游,掀起“拜谒川陕苏区首府地、畅游中国第一红军城”的红色旅游高潮。

《中国西部》:旺苍旅游资源丰富,“红城”与“绿谷”能否结合发展,打造独特的旅游名片?

张尚华:通过多年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旺苍逐步探索出一条统筹大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的发展之路。一是红色景区与自然景区互动互促。积极整合旺苍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山水多姿的自然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将中国红军城、木门军事会议会址和鼓城山—七里峡、米仓山大峡谷、鹿亭温泉、御龙洞等景区有机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感受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红军遗迹与名胜古迹相辅相成。巩固提升红军城整体风貌改造,建设红军遗址博物馆群、军魂石三大主题馆,打造红四方面军首府“情景再现”展示点;对米仓古道、汉王山、木门延战街等名胜古迹进行深度开发,逐步形成游览中国红军城、探秘米仓古道、追寻汉王足迹等特色旅游产品。三是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打造滨河北路特色商业街区,恢复老城古镇原有业态及场景,引导居民开办红军商店、红军餐馆、红军旅舍、川北茶馆,经营土特产品、特色工艺品、特色餐饮;加强对川北民俗文化的整理和提炼,将川北婚嫁习俗等旺苍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华融入各景区互动节目。

《中国西部》:旺苍县地貌复杂,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如何化解劣势,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张尚华:首先,旺苍发挥中部工业优势,加快中部河谷走廊率先发展。借助旺苍省级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区三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进煤化工园区、黄洋建材产业园、生态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工业转型提升,提升园区产出效益。依托工业园区,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速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做活商贸流通,促进中部河谷走廊经济加快发展。

其次,发挥北部旅游优势,推进北部山区生态特色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北部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产城一体”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鼓城山—七里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鹿亭温泉等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在旺鼓、旺宁旅游路沿线和高阳现代农业园区、木门万亩有机茶园区连片建设一批具有川北民俗风情的旅游酒店、星级农家乐,创新推进“农旅一体”,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深度挖掘川北文化底蕴,积极开发具有旺苍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原生态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原生态饮食产业,支撑北部旅游集镇建设。

再次,发挥南部农业优势,做大做强旺苍农业特色产业。旺苍南部乡镇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茶叶主导产业地位不动摇,不断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杜仲、油牡丹、魔芋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挤占市场份额,倾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业;继续壮大核桃、畜牧产业,深挖资源优势,巩固发展成果,进一步拓宽农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全力打好“有机农业”牌和“地理标志”牌,做优做靓“广元黄茶”“旺苍灰菜”等特色品牌,助推农业多领域延伸、多元化扩张。强势推进园区综合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木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申报并建设白(水)木(门)省级新村示范片,打造以鸡鸣山、南阳山、乔家坝为重点的“百里绿谷示范长廊”,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中国西部》:当今社会是多元合作的社会,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旺苍县,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引进来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

张尚华:旺苍将主动融入川东经济区、川陕甘结合部经济区,放大自身优势,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合作共赢。

在招引项目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部门分管领导到招商局任职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四个平台的集聚作用,全面释放土地、人力等资源红利,着力打造投资洼地。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千方百计引进一批能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大胆创新投融资方式,大力引进BT、BOT等项目,着力破解项目的资金、土地等瓶颈。

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全力打好农业“有机”牌,发挥“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巨大社会效应,着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国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力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助推旺苍农业产品走向全国。

在旅游联姻上求突破。抢抓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难得机遇,主动与川东北各县市沟通联系,将旺苍丰富的旅游资源融入川东北旅游发展规划,并加强与陕西、甘肃的旅游区域合作,打造红绿旅游精品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抓好连通川东北各主要旅游景区的骨干道路建设,开通不同景点组合的旅游专线,加快建立游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景区建设提质提速。(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军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旅游
倔强的小红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