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疗效的Meta分析

2015-04-11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塞病西药异质性

张志瑞,徐继莲,何等旗△,田金徽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 730000)

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疗效的Meta分析

张志瑞1,徐继莲1,何等旗1△,田金徽2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 73000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4年3月7日,纳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73篇,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RCT,共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2.89,95% CI:1.90~4.40,P<0.05),降低3个月复发率(OR=0.15,95%CI:0.05~0.41,P<0.05),降低C-反应蛋白含量(MD=-3.57,95%CI:-4.54~2.61,P<0.05),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的疗效优于西医组,鉴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推荐今后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中药;西药;白塞氏病;Meta分析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慢性复发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部病变的综合症,以原因不明的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usi Behcet首先发现而命名[1]。因本病反复发作,临床症状复杂,病因迄今未明,现代医学尚无控制病情的理想药物[2]。目前,BD的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短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服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BD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马武开[4]等认为,活血化瘀药配伍治疗,可降低血液流变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在调节免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可获得的 BD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样本量较小,对该病缺乏系统性的研究[5],各研究之间也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结论。Meta分析虽不能替代大规模的试验建立疗效证据的价值,但可以通过严密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目的相同的单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取得的结论类似于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故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中药对比西药治疗BD的RCT,客观定量评价中药治疗BD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凡随机试验中提及“随机”者均纳入;经BD诊断标准确诊为白塞氏病患者;中药与西药;包括总有效率、复发率、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

1.1.2 排除标准 非随机对照试验;白塞氏病伴发其他疾病试验,如白血病、肾衰竭、静脉瘤等;重复发表、会议摘要或信件、综述;非中药和西药对比。

1.2 文献检索策略

以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贝赫切特综合症、白塞氏病、口-眼-生殖器综合症、中药、中草药、中医药、随机、Behcet’s Disease、Chinese herb、Chinese medicine、random等为检索词,检索 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检索时间限制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7日。

1.3 文献筛选

2名研究员独立浏览获得文献的题目和摘要,使用ENDNOTE X6软件去重和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调阅全文,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对有分歧或难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讨论或根据第3位研究员的意见协商决定。

1.4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数据,如遇分歧讨论解决。数据提取内容分为RCT基本信息(第一作者、年代、发表杂志、干预措施)、BD患者信息(样本量、性别、年龄、白塞氏病诊断标准、试验周期、随访时间)、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复发率、口腔溃疡积分、外生殖器溃疡积分、眼炎积分、皮肤病变积分、针刺反应积分、发热积分、关节病变积分、红细胞沉降速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和质量评价信息(依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RCT的质量进行评价[6],分为随机分配方法、隐蔽分组、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结果和其他偏倚6个方面)4个部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差±标准差(±s)表示,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各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若P>0.1且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亚组分析异质性来源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设检验结果用森林图呈现,采用漏斗图识别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过程

根据预先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研究 68篇,追踪参考文献获得 5篇,使用ENDNOTE X6软件去重后剩余53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的试验22篇,对剩余31篇文献调阅全文,排除不合格文献,最终纳入中药与西药治疗白塞氏病的RCT 9篇[7-15]。

2.2 纳入研究特征

9个研究共纳入645例患者,中药组348例,西药组297例。7个研究采用1989年国际BD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分类标准,1个采用1990年国际BD委员会分类诊断标准,1个采用1995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标准,4个研究未提及具体的中药治疗方案。

2.3 纳入质量评价

所有研究均报告了患者“随机”分组信息,1个研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所有研究均未报告隐蔽分组信息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偏倚;1个研究报告了盲法的使用信息;所有研究均完整地报告了结果数据;3个研究未充分报告预先设计的全部测量指标。

2.4 中药与西药治疗BD的Meta分析

2.4.1 总有效率 图1显示,9个研究[7-15]比较了单独中药和西医治疗 BD的疗效,7个研究[7-12,14]评价了中药对比西药的总有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05,I2= 44%)。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西医治疗比较,中医治疗BD可提高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9,95%CI: 1.90~4.40,P<0.05)。

图1 中医与西医治疗BD总有效率Meta分析

2.4.2 3个月复发率 图2显示,2个研究[10-13]比较了中药和西药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研究间无异质性(P>0.0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西医、中医治疗BD可显著降低患者3个月复发率(OR= 0.15,95%CI:0.05~0.41,P<0.05)。

图2 中医与西医治疗BD 3个月复发率的Meta分析

2.4.3 治疗后症状积分 表1显示,2组治疗后口腔溃疡和针刺反应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阴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4 实验室指标 图3显示,4个研究[7,10-12]评价了治疗后ESR和CRP数值变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50,I2= 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2组治疗后在降低ESR和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ESR:MD=-4.22,95%CI:-5.32~3.12,P<0.05;CRP:MD=-3.57,95% CI:-4.54~2.61,P<0.05)。

表1 中药与西药治疗BD后症状积分的Meta分析

3 讨论

BD病机复杂、病程迁延,常需多种方法综合辨证治疗[4]。董建华等[16]对近年来有关BD中医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通过辨证论治、名医经验、单方专药、内外合治等综合分析,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9个中药对比西药治疗BD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3个月复发率、降低外阴溃疡积分、眼炎积分、皮肤病变积分、发热积分和关节病变积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降低口腔溃疡积分和针刺反应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纳入RCT的方法学质量偏低,所有研究均未报告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和隐蔽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①我们对中英文数据库均进行了检索,未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研究,且纳入2篇硕士论文,提示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②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样本量均较小,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且未采用GRADE系统对所测量指标进行分级;③比较中药与西医治疗BD的疗效,未比较中药与中西医结合疗效和中西医结合与西药的疗效,且未对三者之间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④各纳入研究中药组采用的中药配方有所差异,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临床异质性;⑤鉴于纳入研究数量少,故未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BD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治疗后复发率、治愈病损部位、降低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ECR和CRP值方面均优于单独西医治疗组。鉴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建议未来开展大样本量高质量的 RCT研究;严格根据 CONSORT声明(2010版)[17]完整报告相关信息,尤其是随机化分组、隐蔽分组和盲法信息,以提高RCT报告质量;探索最优中药治疗配方,并开展中药与西药对比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的RCT。

[1]王钱,黄慈波.白塞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9(3):38-41.

[2]钟嘉熙.浅谈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J].新中医,2008,40 (10):101-102.

[3]钟源芳,刘维.白塞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232-234.

[4]马武开.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江苏中医,2003,24(7):7-8.

[5]赵红星,张俐俐,张岗.白塞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102-4104.

[6]Higgins JPT,Green S(editor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updated March 2011].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11,Available from www.cochrane-handbook.org.

[7]王玲玲.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11-12.

[8]杨敏.补肾活血愈疡汤治疗白塞病9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2(3):92-93.

[9]武素芹,高凤云,于惠敏,等.从络论治白塞氏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1(7):108-109.

[10]林永.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1):21-22.

[11]周妍.甘赤汤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3-5.

[12]考希良.益气托毒汤治疗白塞病1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8(4):329-330.

[13]李晓婷,孔德军.中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671-1673.

[14]陈璇,安凤敏.中医药综合治疗白塞病1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921-922.

[15]刘薇.中医治疗湿热型白塞病52例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0,19(5):28-29.

[16]董建华,乐灵君.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862-864.

[17]Moher D,Hopewell S,Schulz KF,et al.CONSORT 2010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J].J Clin Epidemiol,2010,63 (8):e1-37.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hcet’s disease:a meta-analysis

ZHANG Zhi-rui1,XU Ji-lian1,HE Deng-qi1△,TIAN Jing-hui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behcet’s disease.Methods:Such databases as CBM,CNKI,PubMed,EMBASE,CENTRAL,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March,2014 to identif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about Chinese medicine(CM)for behcet’s disease.The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0.Met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RevMan 5.2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9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involved 645 patients.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M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OR=2.89,95%CI:1.90~4.40,P<0.05),reduce 3 months recurrence (OR=0.15,95%CI:0.05`0.41,P<0.05),reduce the value of CRP(MD=-3.57,95%CI:-4.54~2.61,P<0.05).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ucing most of symptoms scores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s The effectiveness of CM were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hcet’s disease.RCTs of larger samples and higher quality are needed due to the samples and quality are poor for included studies.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Behcet’s disease;Meta-analysis

R259

:A

:1006-3250(2015)07-0872-03

2015-02-02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2013-4-5)

张志瑞(1973-),女,甘肃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何等旗(1975-),男,副主任医师,Tel: 15117070767,E-mail:Hedengqi1975@163.com.cn。

猜你喜欢

白塞病西药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白塞病肺损害的CT表现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
运用补泻兼施法治疗白塞病体会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