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特质及其临床意义*

2015-04-11李忠贤照那木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夹板蒙医骨干

李忠贤,王 梅,照那木拉,3△

(1.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骨伤科,呼和浩特 010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骨伤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通辽 028000)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特质及其临床意义*

李忠贤1,王 梅2,照那木拉2,3△

(1.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骨伤科,呼和浩特 010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骨伤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通辽 028000)

中国蒙医整骨术基于骨折自我与自然固定属性,具备骨折“几何稳定”与“力学平衡”固定数理特质,它能够做到骨折“结构连续”与“功能完整”固定的根本给力点,更是当今骨折固定概念的无创伤、无遮挡、无后患发展方向。

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自然属性;数理特质;临床意义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将人体自固定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术融为一体,实行骨折外(自)固定疗法。它以取材方便、方法简易、疗效可靠等优势传承与沿用至今[1-2]。在当前自然疗法、天然药物、传统医学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从骨折固定自然属性及其数理特质入手,讨论其临床疗效,这对骨折无创伤、无遮挡、无后患固定概念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骨折自然固定属性

中国蒙医整骨骨折固定术源于生活、源于实践,这里蕴含了顺应自然、顺应生命法则的自我与自然固定属性[3-4]。

1.1 人体自我固定属性

人体骨结构及其周围肌肉、肌腱、皮肤等软组织具有自我平衡固定本能[5]。骨折后,这一本能通过骨折端嵌插力及周围肌肉、肌腱、皮肤等软组织能部分保留下来并趋向恢复[5]。而蒙古民族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建立了人体这种原初密码的一种延伸——自固定术概念。基于此,今天的中国蒙医整骨术对一般性骨折不主张外固定,即便外加以固定仍从自固定概念出发仅给予辅助外固定而已[5]。显然这种骨折固定术蕴含自我、闭合、本能的固定属性[6]。

1.2 小夹板外固定属性

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蒙古民族先民,对骨折固定一般就地取用树皮树叶等包扎,到后来用牛羊皮等,直到300年前第一次使用鹿小腿骨来绑定固定,可以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到近代社会开始用更薄轻柳木板来替代,渐渐形成了人体自我固定天性的一种延伸——小夹板外固定术。今天的中国蒙医整骨骨折固定术根据骨折部位及类型,一般选取4~8块薄轻柳木夹板,在骨折中、近、远端处用绑定带加以绑定固定。显然,这种骨折外固定术蕴含着自然、开放、功能固定的属性[6]。

2 骨折数理固定特质

图1显示,从中国蒙医整骨小夹板外(自)固定术的4~8块夹板中任选三块夹板,可以建立骨折固定模型[7]。图中ABC、DHJ、EFK为三块夹板,BHF、ADE、CJK为中、近、远端处绑定固定的三条绑带,G为骨干横向绑定力,N为骨干轴向作用力,S0为骨折处骨干横截面,ɑ为骨折面与骨干横截面夹角,不难分析,这种骨折固定具备以下数理特质[7]。

2.1 几何稳定

沿骨干轴向的ABC或DHJ或EFK夹板上可以找到A、B、C或D、H、J或E、F、K各压力作用点,表明骨折端保持“两点一线”型稳定;沿骨干横向的ADE、BHF、CJK三条绑带上可以找到A、D、E或B、H、F或C、J、K各压力作用点,表明骨折端保持“三点一面”型稳定,因此骨折固定保持立体(整体)结构稳定。

图1 小夹板外固定模式

2.2 力学平衡

相对于骨折面t,适当调节横向绑定力G,即可与轴向力N保持平衡。因此,骨折固定保持受力平衡。

式中k为骨折面相对滑动力N sinɑ-G cosɑ与骨折面可受正压力N cosɑ+G sinɑ之间的关联(阻力)系数。

注意:人体各部位自我平衡固定本能均可视为图1“几何—力学”稳定系统,因此往往将人体自固定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术统一简化为上图所示小夹板外(自)固定模式[7]。

3 骨折固定临床意义

骨折有效固定的临床意义,一是确保骨折“结构连续”愈合,一是确保骨折“功能完整”恢复,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而中国蒙医整骨术小夹板外(自)固定正是包含上述骨折的固定意义[8]。

3.1 骨折固定结构特质

沿骨干轴向保持“两点一线”型稳定,横向保持“三点一面”型稳定,因而保持骨折固定几何结构稳定,这正合乎骨折端对位对线而确保骨折固定“结构连续”[9]诉求。

3.2 骨折固定功能特质

通过骨干横向绑定力G与轴向作用力N的调节平衡而做到骨折端“受力平衡→运动平衡→应力稳定→功能完整”[9]。这正是合乎骨折固定“受力平衡→运动平衡→应力稳定→功能完整”[9]诉求。

总之,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基于骨折自然固定属性及其数理特质,具备骨折“结构连续和功能完整”固定疗效,这是它往往收到骨折固定良好疗效的根本支撑点[10]。

[1]照那木拉,王梅,肖吉日木图.中国蒙医整骨术《四步疗法》概念及其宏观理念、手法[J].中医杂志,2012,53(9):749-751.

[2]慕精阿,海志凡,海波.中国蒙古学文库:蒙古族治疗骨伤的创新[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139-159.

[3]照那木拉,王梅,达古拉.中国蒙医整骨术的科学渊源及其发展新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原《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2009,15(2):88-89.

[4]Namula Zhao,Mei Wang,Xueen Li,Fracture healing with osteopathy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1):130-133(SCI).

[5]照那木拉,王梅,包占宏.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力学模式及其意义[J].医用生物力学杂志,2012(增刊):163(EI).

[6]照那木拉,王梅.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原理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820-822.

[7]照那木拉,王梅,包占宏.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力学模式及其意义[J].医用生物力学,2012,27(增刊):163-164.

[8]照那木拉,王梅,李学恩.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生物宏观特征及其准则[J].医用生物力学,2011,26(2):189-192( EI).

[9]Zhao Namula,Mei Wang,Xueen Li.Biological macrofeature and criterion for fracture immobilization of Chinese Mongolian Traditional Osteopathy[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32(1):114-118(SCI).

[10]Zhao Namula,Wang Mei and Li Xue-en.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and Criteria for Biological 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 in Chinese Mongolian Osteopathy[C],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Technology(ICBBT),2011,400-402.

R291.2

:A

:1006-3250(2015)07-0827-02

2015-0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蒙医整骨术基于骨折“能动复位“生命宏观理念的手法准则”(81260513);内蒙古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中国蒙医正骨术的现代研究(2011-2014);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创新基金(YKD2014QNCX001)

李忠贤(1981-),男,内蒙古察右后旗人,讲师,从事生物力学的研究。

△通讯作者:照那木拉,教授,从事蒙医骨伤的临床与研究,Tel:13847588790,E-mail:znml@263.net。

猜你喜欢

夹板蒙医骨干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