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子配伍文献的系统性评价研究

2015-04-11曹永仓唐迎雪梁晓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乌头生物碱附子

曹永仓,陈 涛,唐迎雪,梁晓东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附子配伍文献的系统性评价研究

曹永仓1,2,陈 涛2,唐迎雪1△,梁晓东1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文献

附子;附子配伍;减毒增效;文献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有关附子配伍的临床、药理学、药动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实验等文献。排除标准:同时使用其他西药或中成药进行研究而附子配伍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献;研究中无对照组或无系统性数据支撑的文献;有关附子配伍的综述性文章;仅有附子研究而无配伍研究的文献。

1.3 资料收集结果

按以上检索词和时间限定进行检索,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到相关文献2305篇,参照以上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149篇文献纳入研究。

2 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归纳分析,运用SPSS 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文献年代、文献类型、配伍类型、配伍方法、溶媒比例及煎煮时间、疾病类型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提取相关信息,将附子配伍的文献结果进行整理和探讨。

3 结果

3.1 文献年代及文献类型分布

表1、2显示,对149篇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分析,2008、2013年和2010年附子配伍研究比较多,2004、2009年及2012年相对比较少,附子配伍研究密集度呈现一定的时间间隔。文献类型以药理学、临床研究和药物分析学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依次递减,说明有关附子配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附子配伍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1 文献时间分布

表2 文献类型分布

3.2 配伍类型

表3显示,149篇文献中涉及19种附子药对21个附子经方,附子配伍补虚药和清热药所占比例较高,这与附子味辛、大热并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功效正好吻合。

3.3 配伍方法和配伍比例

表4、5显示,纳入研究的文献中,研究较多的药对和经方分别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附子大黄和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丸)及甘草附子汤。由于部分文献未标明药对或经方的配伍比例,从准确标明配伍比例的文献中,可以看出附子药对的配伍比例中1∶1占主要比例,大部分经方配比与原始文献一致。

表3 配伍类型

表4 药对配伍比例

表5 经方配伍比例

3.4 溶媒比例及煎煮时间

表6显示,大部分文献没有准确标明附子配伍的溶媒用量和煎煮时间,仅有32篇文献进行了具体介绍。总体来说,10倍、8倍和20倍溶媒用量是较为常见的,1 h、30 min和40 min煎煮时间是较为常用的。

3.5 文献研究的疾病分布

表7显示,将附子进行适当的配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本研究涉及的149篇文献中,有65篇文献涉及疾病研究,研究较多的为(类)风湿关节炎、疼痛、心衰等疾病。

4 讨论

附子配伍甘草,温阳又兼补偏救逆,甘草对附子总生物碱和酯性生物碱的溶出影响不大或略有减少[4-5],而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量显著降低[6]。同时能使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药动学性质发生变化,三者Cmax、AUC均降低,MRT延长,t1/2延长或缩短[4,7],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多峰现象[8]。药效学方面,甘草皂苷拮抗附子所致心律失常[9]。

表6 溶媒比例与煎煮时间

表7 文献研究的疾病分布

附子配伍大黄,大黄之苦寒泻下佐制附子刚燥之性。共煎液中总生物碱和药渣中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有所降低[10],尤其乌头碱下降达45%左右[11],主要是因为大黄中鞣酸与乌头碱形成鞣酸型乌头碱。

附子配伍干姜,干姜以助附子升发阳气,共奏回阳救逆之功。配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溶出增加,而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稍有减少[12-13]。药动学方面,干姜能够加快附子生物碱的吸收及消除,并可以拮抗乌头碱的中枢抑制作用[10]。

附子与半夏作为有争议的配伍,有研究证实配伍后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提高,心脏毒性增加[14-15],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附子配伍麻黄,总生物碱和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增加,而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幅降低,尤其是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6]。附子分别配伍人参、黄芪、地黄后,合煎液LD50均显著增大[17]。附子配伍人参出现明显的抗心衰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配伍白芍可改善心肌缺血[18]。附子经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治疗多种阳虚证具有理想的疗效。

多种研究方法、多种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今后进行相关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和方法学基础。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中药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系统,以及实验规模和实验方法的差异,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出不一致的研究结果,有待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 Jiang B,Lin S,Zhu C,et al.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he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J].J Nat Prod,2012,75(6): 1145.

[2] 蓝娟,阿衣夏木·夏衣提,何雷萍,等.炙甘草配伍对附子水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离体肠吸收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2,43(5):430-434.

[3] Ravi P,Lorraine Y,Barry G,et al.A case of fatal aconitine poisoning by monk shood ingestion[J].J Forensic Sci,2008,53 (2):491-494.

[4] 王志琪,曾嵘,谭志荣,等.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乌头碱和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J].中成药,2012,34 (12):2305-2309.

[5] 孙小玲,何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甘草附子药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3,16(7):1006-1007.

[6] 秦素红,章津铭,何宇新,等.基于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的附子配伍甘草煎煮条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24):20-24.

[7] 沈红,朱玲英,姚楠,等.甘草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大鼠药动学的影响[J].中药材,2011,34(6): 937-942.

[8] 何雷萍,狄斌,杜迎翔,等.4种附子配伍方给药后大鼠血浆中3个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41(1):55-59.

[9] 胡一冰.附子甘草药对组分配伍减毒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10] 越皓,皮子凤,宋凤瑞,等.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J].药学学报,2007,42(2):201-205.

[11] 金林生.大黄-附子药对和附子各种炮制品的成分分析[D].沈阳药科大学,2009.

[12] 陈佳江,熊敏,周静波,等.附子配伍干姜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1-3.

[13] 彭稳稳,刘莎莎,王亚,等.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对附子中4种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14] 朱日然,李启艳,张学顺,等.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18):62-67.

[15] 李玲,马瑜红,欧阳静萍.附子配伍半夏对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5-7.

[16] 周慧芳,谭晓梅,陈飞龙,等.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 (13):137-140.

[17] 雷波,杜鹏,陈勇.附子药对配伍规律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281-285.

[18] 随志刚,陈明玉,刘志强,等.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2):226-229.

Systematic Literatural Research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CAO Yong-cang1,2,CHEN Tao2,TANG Ying-xue1△,LIANG Xiao-dong1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2.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an 27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research methods and findings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s.Method:Literature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were searched in 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and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and analysized.Result:Research on Pharmacology(39.60%),clinic research(30.20%)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14.09%)wer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types,so were deficiency-supplementing medicine(31.58%)and heating-clearing medicine(21.05%)of compatibility types,so were compatibility with Licorice Root(25.00%),ginger(21.15%)and rhubarb(14.42%)of pair-drugs.8 times and 10 times of the ratios of solvent,as well as 1 h and 30min of boiling times were more adopted.Arthritis,pain and heart failure were mainly related diseases.Conclusion:By analyzing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as well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has been lai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Literature research

R289.5

A

1006-3250(2015)03-0342-03

1 资料

于中国知网2004~2013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包括该年度学术期刊,优秀博士生或硕士生论文。以“附子配伍”“附子药对”“附子”为检索词,文献时间限定为从2004~2013年进行跨库搜索。

2014-04-20

曹永仓(1978-),男,主管药师,医学博士,从事中药药理及临床药学研究。

△通讯作者:唐迎雪,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及复方药理毒理研究,Tel:0531-89628067,E-mail:doctoryxt @sina.com。

总库检索附子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文献类型以药理学(39.60%)、临床研究(30.20%)及药物分析学(14.09%)为多,配伍类型中补虚药(31.58%)和清热药(21.05%)较多,药对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黄(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时间以1 h及30 min为常见,所治疾病以关节炎、疼痛及心衰为重点。结论:通过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倾向、特点及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味辛、甘,大热有毒,通行十二经脉,主归心、肾及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和散寒止痛作用,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脾肾阳虚、风寒湿痹等。近代研究证实,附子含有1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是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二萜类生物碱,三类成分毒性依次减小,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组织毒性以及胚胎毒性和肾毒性[1-2]。附子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衰老、抗血栓、抗炎、抗肿瘤、镇痛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3]。本文对近10年来附子配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人员和研究单位提供情报学参考。

1.1 资料来源和检索策略

猜你喜欢

乌头生物碱附子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含乌头碱中成药理论中毒风险的数学分析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正交试验优化钩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