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深基坑漏水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2015-04-10于搏文赵永胜

四川水泥 2015年2期
关键词:支护桩帷幕漏水

于搏文 赵永胜

(1.辽宁宏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大连北方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44733.7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6285.3m²,地下建筑面积8448.4m²),该项目由一幢19层商业办公楼和两层地下室组成,建筑总高度79.65米,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基坑深度9.6米,局部深度11.6米,基坑采用Φ900@1100钻孔桩加两层砼支撑支护结构形式,基坑周边采用Φ850@1200三轴深搅桩止水帷幕,坑内布设13口管井降水。

2 工程地质、水文状况

本工程隶属于秦淮河漫滩相地貌单元,地质情况至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厚度1.0~4.1m。①-2素填土:顶板埋深1.0~4.1米,厚度1.1~7.4m。①-3杂填土:顶板埋深4.5~8.7米,厚度2.7~5.1m。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顶板埋深9.4~11.7米,厚度0.9~6.4m。②-2粉砂:顶板埋深6.3~11.8米,厚度4.3~7.5m。②-3粉土夹粉质粘土:顶板埋深10.0~13.0米,厚度4.8~8.8m。③-1粘土:顶板埋深16.6~19.5米,厚度3.2~6.1m。③-2粉质粘土:顶板埋深21.0~24.8米,厚度1.1~6.0m。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②层浅部土体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与侧向补给,以蒸发与侧向排泄为主。勘探期间测得孔隙潜水初见地下水位埋深1.2~1.9m,稳定地下水位埋深 1.05~1.70m,地下水位年变幅为 1.0m,场地总体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可按整平后埋深0.5m考虑。

3 基坑开挖中漏水处理方法

3.1 情况概要

因基坑北侧范围遗留有已拆除建筑物的工程桩,部分工程桩位置处于原设计支护桩及止水桩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该范围部分支护桩及止水桩位置做相应调整以避开老工程桩,同时,考虑到调整后的支护桩与止水桩间距较大(为4.0-5.0米),在支护桩间采用Φ800三重管旋喷桩加强止水,旋喷桩桩长及桩顶标高同相应区段钻孔桩,此外,根据审图专家意见三轴深搅桩与钻孔桩之间,采用Φ500单重管旋喷桩加固处理。现场局部8-9米深范围内有障碍物,止水桩未施工至设计长度,该范围采用两排连续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桩顶标高及桩长同原设计止水桩。

2013年4月15日15时40分基坑东北角K—L轴底板底标高以上1m处在土方单位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涌水夹裹流沙外溢,在覆盖回填土之后仍有水流出,2小时内坑外水位下降50cm,于21:20水位稳定。施工单位4月16日中午将覆盖土挖掉,采用海绵、棉胎进行填堵,用双快水泥封堵,留导流孔。整个封堵工作于17:00完毕,此时导流孔流出的水为混水,至晚上21:00变为清水,水量较之前也有所减弱。但4月17日该处又出现漏水,且水量较大,东北角建筑物沉降监测达报警值,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专家,讨论抢险措施。

3.2 处理方法

专家组经查阅地质报告,支护设计资料和现场勘察,提出以下抢险措施:

3.2.1 渗漏点坑外钻孔@500二排采用双液注浆低压吃饱,加固深度自漏头由上至下压密补偿注浆至坑底-1.0m。

3.2.2 坑内设置薄壁砼止水结构,对渗漏头如有水流,用反滤层滤管堵塞漏点,引排外渗水流。贴近支护桩侧壁施工100-200mm厚C45砼(内掺早强剂)薄壁挡墙,长度延伸至渗漏区域以外2-3m,内配 12@20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并用16@250膨胀螺栓与支护桩拉结。

3.2.3 在外堵和坑内薄壁止水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堵塞引流孔,在东北角观测井进行回灌,控制坑外沉降。

3.2.4 浇筑板底垫层后掏挖承台,在总体施工进度上组织力量尽快挖除本区土方进行封底砼施工。

现场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在渗漏点外侧钻2排双液注浆孔,靠近深搅桩侧500mm采用@500mm的双液注浆加固,加固深度为地面下7m至地面下11米(即基底以下1.0 m),浆液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不小于2 MPa。底板施工在渗漏点处划出一块区域留待漏水问题解决后再浇筑底板砼,其他部位底板垫层和底板钢筋绑扎及砼浇筑正常进行。注浆强度达到后,漏水点处水量减弱,但仍源源不断有水流出,影响了渗水区域底板施工,施工单位决定在坑内浇筑200mm厚C45砼挡墙,并与支护桩拉结,挡墙留有导流管,最终底板施工完成,封闭导流孔后未见渗水,东北角建筑物沉降稳定,此次基坑漏水问题成功解决。

3.3 原因分析

基坑漏水主要是由止水帷幕的不连续性造成的,止水帷幕产生缺陷的原因有以下3种:

3.3.1 地下障碍: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除有秦淮河古河道外,还有历史上古建筑木桩及厂房基础、河道驳岸等障碍物,使本工程Φ850@1200三轴深搅桩施工过程中遇到多处障碍物,虽然设计单位已及时调整支护方案,局部增设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补强,以提高止水效果,但止水帷幕施工中,如遇大块石等坚硬物体,深搅桩无法施工,高压旋喷可穿透障碍,但旋喷时在障碍范围也无法置换土体,致使止水帷幕不连续,造成漏水。

3.3.2 冷接头:由于同一工程多种工艺方法施工、机械故障等情况,势必造成深搅与旋喷桩之间形成冷接头,加之该接头在粉砂层中封闭困难,使止水帷幕不闭合而导致漏水。

3.3.3 施工因素:施工中未严格按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桩间距过大,搭接过小,形成薄弱环节,提升速度过快,使深搅桩的水泥土搅拌不充分、不均匀,深搅设备在施工中垂直度达不到要求,造成深部开叉,旋喷桩的土体未被全部置换等,均可破坏止水帷幕的连续性,导致漏水。

4 基坑漏水预防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要控制好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连续性,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应以预防为主,提前处理,消除隐患,确保基坑开挖安全。

4.1 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以确定相关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并在施工中加以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提升速度。这样才能确保成桩质量,使止水帷幕连续、闭合,保证止水效果。

4.2 严格按经审定的挖土方案施工。先开挖应力释放沟,再根据土质情况,分层开挖取土。靠近支护桩侧壁处,要边开挖边注意观察(此时, 确保水玻璃、棉纱、编织袋、水泥等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到位,并定期对注浆机、备有发电机等设备进行检修,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机械的正常使用和材料的及时供应) ,一旦发现漏水,及时封堵处理。

4.3 止水帷幕施工中,如遇地下障碍,最好绕着打。虽然增加部分工程量,但可确保止水帷幕的连续性。

4.4 同一工程,最好采用一种方法施工,优先选用深搅桩止水。确定合理的机械数量和施工顺序,同时加强机械保养,防止机械故障造成停机,尽可能减少冷接头。对于不可避免的冷接头,必须流榫搭接或采用旋喷桩补强。

4.5 加强基坑开挖隐患排查,对有渗漏水现象的止水桩接缝加强封堵力度,处理到位,挖一处,堵一处,止水桩接缝没有处理好,不向下继续开挖,严防流砂,涌泥等现象发生。

4.6 基坑开挖期间,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到信息化施工,根据基坑监测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有效施工措施,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稳定。

4.7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及时处理,遏制事态扩大,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1]陈华明.基坑漏水的预防与处理.山西建筑.第36卷 第12期 2010年4月

猜你喜欢

支护桩帷幕漏水
供水泵站基坑排桩支护局部失效引发连续破坏机理研究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基坑支护桩结构土体受力变形机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及支护桩结构合理间距分析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下雨时才漏水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深基坑双排支护桩的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