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

2015-04-10晋丽秋

四川水泥 2015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民俗园林

晋丽秋

(大连通信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一、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意义

1、增加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现代园林对文化内涵的追求,是城市历史和文化本身的体现,所以城市园林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便能增加园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2、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因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所以它不仅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

二、我国传统文化下园林设计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我国传统园林的观念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流畅。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要把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并对场地有缺陷地方进行装饰。使用地广阔者不显空泛(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熙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

2、追求意境美。我国传统园林的审美节奏偏向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的或是天然之趣,或是清新自然宁静,或是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意境。

3、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彩。

4、空间划分含蓄。我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三、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我国传统文化

1、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富有地方特色、区域化及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它是受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而近观我们的汉族,由于区域的不同,也有着它的魅力。比如山西大同豫河公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2、和谐之美

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我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是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恋、岩石和湖泊。我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我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的联系是那么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要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和谐。这种精神在我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所以“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我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3、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而人本价值更是重中之中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念深深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有也是为现实的伦理服务。“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统称,在我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通,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而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感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圃,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有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的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诸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4、传统道德观

我国传统的道德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枇杷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体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出园林植物的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

5、哲学辩证观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我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亦景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现代园林是否为我国的文人雅士提供了悠游自在的世外桃源或是给消极避世的士大夫给予了返璞归真的自我之境,我国园林都将以一种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形式存在着,园林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思想意识,而是人们表达精神追求的一种载体。园林之美,美在其取自然之精华,美在其天人合一的境界。从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看到了民风民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社会人伦观的体现以及哲学辨证观等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

[1]周小英.探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几要点 【J】大观周报,2012(18)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民俗园林
冬季民俗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民俗中的“牛”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民俗节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