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2015-04-10

四川水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共轭菱形逆向

王 娟

(中州大学 450044)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王 娟

(中州大学 450044)

在新的建筑学领域发展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创新,我们把可拓学引入到现在现代建筑创新设计之中,利用可拓思维模式的逆向、共轭、菱形及传导思维方式不断的创造出更有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本文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认真的了解可拓思维模式对建筑设计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现实的建筑创新实践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作用。

建筑 设计创新 可拓思维 二者的关系

对于建筑学来说,为了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时刻把握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的质量,可拓思维模式就是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我们必须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发挥可拓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概念

可拓思维模式主要指的是思维的方式方法,通过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思维模式通过一定可拓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固定思维模式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和层次,有效的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总的来说,“可拓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基础,它的中心环节就是“可拓分析”和“可拓变换”,其基本的思想可归纳为: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之中,我们充分的利用可拓思维的模式和方法,通过采取定量与定性等测量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出设计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通过借助一定的分析和变换方式,使建筑设计创新中的目标、条件等各项因素逐渐的条理化、具体化,有效的解决设计创新中的矛盾问题,切实的提高建筑设计理念,真正的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可拓性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之中,我们主要依靠的是灵感和不可控制的黑箱型过程,这使设计创新具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可掌握性,加大的创新的难度,通过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我们逐渐的开始摆脱原来的不可控的创新模式,向着理性的、可控制的白箱型的创新模式发展,大大的增强了创新的理性,因此加强可拓性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可拓思维逻辑的方式来研究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变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创新学中,创新的思维框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要靠人们的感性认识和灵感迸发来促进创新,但是通过使用可拓思维逻辑方式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定性定量的方式来分析、变换创新的条件、目标等影响因素,从而自主的掌握创新的进程和创新的方向,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因人而定、因事而异。

(二)将可拓学的哲学基础、基本理论及方法体系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之中,有利于建立健全新的创新方法论体系。可拓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一定的可拓性,可拓思维模式就是把逆向、共轭、菱形及传导思维方式运用到建筑创新设计之中,这样就可以增强创新的理性和效率,从而切实的增多创新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创新的方法论体系。

(三)用形式化的模型来分析、变换创新中涉及到的条件、目标等因素,形成新的创新策略,有利于形成一套有理有据的理性创新方法。在可拓思维模式之中,一切事物都具有可拓性,且具有着一定的可拓规律,我们在可拓思维试验的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固定的模型和程式,通过变换涉及到的条件、标准等可量化的数据指标,逐渐的形成创新的策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掌握创新的规律,促使创新向着有理有据的理性方向发展。

三、建筑设计创新中对可拓性思维模式的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理念和建筑的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创新成为了现代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创新的质量和创新的水平,我们逐渐的把可拓性思维模式应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创新学之中,以增强创新的理性、效率及稳定性,进而逐步的建立起一个以可拓学为基础的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体系及方法。总的来说,可拓性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设计创新中对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

在我们探索创新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像其他学科一样加强对逆向思维模式的重视,所谓的逆向思维模式阐述起来非常简单,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莫墨守成规,要勇于打破原来的思维套路和方法,寻求一种新的思考模式来解决问题;更甚者是要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一种绝对逆向的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我们也要打破原来的思路和方法,反其道而行,通过换位思考或者是逆向思考,找出一种不同于以往创新的思维方向,从而突破传统惯性理念的束缚,形成新的建筑设计创新理念,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二)建筑设计创新中对共轭思维模式的运用。

通过对可拓学知识理论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正负、显潜、软硬和虚实这四个共轭的部分,正是这四个共轭部的相互转换变化实现了人们对世界事物的了解和熟悉,对于共轭思维模式就是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通过共轭四部分的依次研究分析,切实的了解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形态,从而在此的基础上找出可行的创新手段促进事物的发展进步。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通过共轭思维模式的探索,了解创新目标的实质要求,找出解决难题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将不利的环境因素转换成有利的物质条件,促进建筑设计创新任务的完成,创造出更好的建筑理论作品来。

(三)建筑设计创新中对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

菱形其自身就具有着由一点慢慢的扩大、在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又慢慢的凝聚到一点这样的特点。而所谓的菱形思维模式,在创新思维中主要的表现模式就是我们在研究一个事物前首先要对研究的事物本身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然后在此的基础上再进行集聚,从而获得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实现创新发展。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菱形思维模式的应用一般不是单一的,而是进行多个过程的、不间断的菱形思维模式,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散思考、又不断集中收敛,从而获得源源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灵感,以有效的促进建筑设计创新的发展。

(四)建筑设计创新中对传导思维模式的运用。

所谓的传导变换主要就是指在一个事物进行变换后,另一事物随之发生变换的现象,这也是指传导变换中产生的传导效应。我们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不能够直接的解决,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传导变换的模式,通过变换其中的一项目标产生的传导效应来转换矛盾的对立面,从而有效的保障我们的创新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这种传导模式在我国的古代和现代建筑工程中都曾被有效的应用过。

结语:

在建筑创新的实践过程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矛盾阻碍我们创新的步伐,这些难题和矛盾通过传统的常规方式不能够有效的解决,此时我们就应该放弃传统思维的模式,采用新的、可拓性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从而及时的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效的保障创新工作的进展,实现真实的建筑设计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建筑事业发展的要求。

[1]郑衍派.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发展模式[J].江西建材,2013,06:24-25.

[2]胡威.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60.

[3]翟谨.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门窗,2014,04:279.

[4]李佳佳.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发展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60.

TU7

B

1007-6344(2015)02-0162-01

姓名:王娟,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1,籍贯: 河南唐河 ,工作单位 :中州大学 ,学历:本科 ,专业:建筑学 ,职称级别:讲师 ,邮编:450044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共轭菱形逆向
逆向而行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巧用共轭妙解题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