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文献综述

2015-04-10侯孝爱

山西农经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侯孝爱

新型职业农民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中央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而重点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可以深化农村改革、保障粮食供给、为农村发展增强活力,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民农村农业大发展现状,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有很多,本人整理大量资料,通过分析综合,梳理如下: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有很多学者专家进行了论述,主要从它的定义、特征以及类型这些方面来做研究,主要观点有:

宋国恺、杨茹从留个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作了概括,他们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要具备六个方面的特征,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晓政策、建组织、讲文明。

而著名学者朱启臻在《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中写道:他认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应该是农民。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其次还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以市场为主体。在维持生计的同时还要充分地进入市场,获得最大报酬和较高的收入;二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三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戴雪梅、陈兵红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些特征,而且应该借助社会、政府、行业的关心和帮助,从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市场和社会实践环节来实现其培育。

李彦灵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类型上可以划分为三类,首先是生产经营大户,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其次是农村发展带头人,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第三是技能服务人才,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园艺工等。

王守聪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专业从事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而且应该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根据新型职业农民所从事的职业将其分为了三种类型,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身份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职业变为专业。而从事这种职业的农民不仅要具备一般职业农民的特征,而且更应该体现在“新”上。这个新要体现在各方各面,不仅从事的职业要“新”,而且观念、技能、经营管理能力这些都得“新”。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农民的特征,除此以外,首先新型职业农民本身要“新”,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吐故纳新,要汲取新的观点、知识、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对于农民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念,仅仅局限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生产者,更要是一个有文化、有技术、善于经营的这样一个身份特征。其次,新型职业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新”,不能仅仅局限于种地,而是要产业化、现代化、专业化。

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为止,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自身所处的现状、培训模式、培训制度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方面。

蒋平结合现如今农村所面临的问题,对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和青年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业人群中出现了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重的现象。将其归纳为三个问题:一是总量相对不足;二是整体素质偏低;三是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量的农村有为人才不被发掘和利用。

韩娜、杨宏结合各种资料以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型职业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农民综合素质堪忧;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培育过程问题凸显。

赵邦宏、张亮、张润清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这篇文章中指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是有问题的。首先,培训的时间不合理、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效果不好。其次,就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了农民的培养模式不能广泛应用和推广;再次,就是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缺乏公益性、创新性,也没有很好地法律保障,使其不能顺了推广。

周建华、王锡锋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质量和条件来谈,他认为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设施陈旧、网络宣传载体普及程度低,培训人才缺失,培训方法和途径单一。

宋国恺、杨茹认为现如今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脱离农民的生活,脱离农村经济状况。一方面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尚未覆盖到进城农民工群体,另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与市场及农民工的需求尚存距离。

黄少英主要从政府部门来分析,他认为,由于政府部门未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纳入法治轨道,使得农民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实效性。而对于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资源浪费,资金的不合理利用。另外他还指出,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的因素还包括:对教师队伍的工作质量缺乏评估和考核,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城乡户籍制度的不利影响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从农民自身来讲:农民的整体素质低,观念落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而且许多农民的封建保守思想严重,并且局限于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政策、法律来充实自己。第二,就是农村现如今所处的普遍形式,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留守人员呈现出“386199部队”这样一种情形,妇女、儿童、老人这种结构,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兼业化、质弱化的现象。尽管现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从整个全国来看仍然面临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分布数量不均衡、质量参差不齐,仍然需要我们探索、创新,完善制度。第三,就是从整个外部环境来讲,就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体系不完整,培训内容部能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同时就是政府扶持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力度和方式不够,体制不健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完善立法,加大政策的扶持,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培训的实效性,使农民真正受益。这些都要求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任道而重远,我们要积极应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在创新中谋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完善立法,加大政策的扶持,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培训的实效性,使农民真正受益。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宋国恺 、杨茹认为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农民培训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追求实效”的原则,加强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加大农民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有效的农民培训监督机制,开发适合农民自己的培训方式。

朱启臻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完善它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确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权制度,来营造职业农民存在和生成的法律环境,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创造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

黄莉莉、朱奇彪、米松华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综合工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基础性的任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与制度设计、产业发展、政策配套、主体培育、教育培训等有机结合。

在《产业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这篇文章中,作者何苗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即政府要建立一套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要有职业农民资格的准入机制,假设一致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培训模式方法要有创新。

董举希认为地方政府应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韩娜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研究中》这篇文章中结合自己的调查以及国内外的成果经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策提出要在遵循实事求是、土壤监测、地力调查等基础研究逐步建立健全土壤肥料资料信息库,优化测土配方施肥计算专家系统;二是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从工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在内的地力建设;三是各级财政要列出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四是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五是国家要将配方肥与复混肥区分开来,制定配方肥专门标准。取消配方肥生产许可制度,便于推广部门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顺利开展“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