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5-04-10□赵

山西农经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农业

□赵 宇

(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2)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赵 宇

(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其不断的渗入到各个领域的管理中,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就当前农业信息化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旨在使农业更好地发展。

信息化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应用;探讨

农业是经济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格局的不断调整,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运行。同时,也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新的信息技术得以有效的应用,推进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以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转变

知识型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型农业主要以知识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机械工具进行农业生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农业产品还可以用先进的科研技术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改造。而传统的农业生产只注重效率、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等,通常只注重农业经济管理的眼前利益,而完全忽视农业经济管理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收益,还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向着知识型农业的转变,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的长久、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增加劳动农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多次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量,但是并没有给农民带了相应的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信息技术,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经济来往逐渐透明化、公开化,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动农民行动起来,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同时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进行农业市场专业性评价与研究时,也要合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农民更好的实现经济收入增长。

2 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缺乏农村经济信息传播渠道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随着农村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完全不能应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需求,对信息的传输效果产生严重的制约影响。目前,农民的信息渠道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种:通常是通过科技杂志阅读或者电视新闻报道等方式获得,但消息相对落后。特别是针对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影响的重点政策以及问题,例如: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怎样实现集体经济壮大,推动农村市场开发等信息获取不及时,不能全面认知与掌握。

2.2 缺乏信息化网络和专业技术人员

相对于其他行业,我国农业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也相对缺乏。当前农村,网络体系的覆盖面总体较窄,部分区域的信息化网络设施的建立还不完善,其信息服务过于单一,导致农民获取信息资源不及时。因此,应加强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双向人才得培养,实地指导农民日常的农业活动应用信息技术。因此,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2.3 信息化技术设备成本过高

若想确保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知识,还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设备。然而这些信息化技术设备,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安装困难,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尽管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农民的收入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高昂的信息化设备,尽管政府有政策及经济支持,但就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负担仍较重。并且,农民在使用设备时,因为没有对技术进行全面掌握,没有做好部分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导致设备维修以及资源的浪费。

3 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农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发挥职能,宏观调控,统一指挥。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掌握各地区、各部门中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专业人才,通过调配和补充专业人才使各地区人才水平保持平衡,并采用激励措施调动农业经济管理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管理资金和监督部门,杜绝出现挪用、乱用、贪污等现象,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农业信息化的专项建设,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政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快速发展。

3.2 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经济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若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一是结合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对农业生产以县乡为单位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并且合理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二是为了确保农业信息数据库的正常运作,要采用地理定位技术以及全球卫星技术,以确保农业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三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的种植,进而减少病虫害以及自然现象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四是要做好农业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对农业信息不仅要做好准确无误地录入,还要做好记录保存工作,确保农业信息能够得到共享。

3.3 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发展很大的变化。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不仅只是对各县乡的农业进行指导性的经济活动的开展,而是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在鼓励农民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经济管理时,应帮助农民真正的实现收入增加,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全面认识到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好处。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政府应努力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业进行多角度的控制和指导。

3.4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民信息意识的专业素养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的好坏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农民对信息化的了解程度、实施程度决定的,因此要想农业信息化更好地发展,必须提升农民信息意识的专业素养。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由专人负责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培训班,定期组织农民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向农民普及信息知识、信息知识对农业管理有什么好处、如何使用相关设备进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等知识,让农民了解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其次,举办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竞赛活动,激发农民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选出优秀的选手,并让其对其他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弥补各自的不足,使其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最后,各地区之间派技术骨干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或选取优秀农民代表进行参观学习,向本地区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典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确保我国农业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递,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卢金玲.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58-59.

[2]向华良.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考[J].农业经济,2011(6).

[3]王国新.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31).

1004-7026(2015)09-0038-02

f320.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9.23

赵宇(1983.11-),男,河北人,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信息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