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5-04-10彭程甸

关键词:湘西服务业机构

○彭程甸 余 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彭程甸 余 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文章通过对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类型、性质、区域及行业分布特征的全面分析,深入揭示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规模小且种类分布不均,专业化分工不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域发展不均衡,科技资源共享困难;涉及行业少,发展层次偏低等诸多问题。应当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科技服务业均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科技服务业多元主体;统筹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拓宽行业领域,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

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机构; 大湘西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能够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多以概念界定、特征及类型辨析、发展模式、综合发展能力与水平评价、政策体系分析等内容为主;研究区域方面,国内学者对北京、天津、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南京、杭州、苏州、泸州、宁波、太仓、威海、武汉、西安、徐州、烟台、延边、珠海等中东部地区发达省市多有研究,或以整个国内环境为背景进行探讨。以大湘西地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析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对推动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升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

(一)科技服务机构的类型分布特征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涵盖科技交流与培训、科技信息与咨询、研究与试验发展、风险投资、技术推广与转让、项目引进与成果转化、技术与环境监测等多个专业领域。根据科技服务业的定义[1]及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构

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构主要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能力,开展系统、持久、富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提炼新的理论。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工程与技术五个研究和实验发展模块,包含科研院所与重点问题研究室、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科技研究中心、民办或社会科研机构、大学研发机构、研发与软件外包机构等。

2.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包括地震、气象和测绘等服务机构、技术检测与安全环境监测机构以及工程管理、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管理方面的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机构等。

3.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机构

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将新产品和新技术直接推向市场,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转让活动。包括市级以上高新区与民营科技园、大学或农业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特色产业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科技园区及基地,还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农技与成果推广机构,科学技术普及、咨询及培训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机构与中介机构,技术与产权交易机构等。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为政府、市场与科技服务机构三方提供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等民间服务的组织。包括创意设计服务、技术咨询与传授、科技信息交流、科技评估与鉴证、知识产权服务、风险投资机构等。

根据2011年湖南科技服务业的类型分布及营业收入数据统计,专业技术服务业占全省比重为84%,实现营业收入116.58亿元,处绝对优势地位;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业分别占比8%、5%,营业收入分别为11.22亿元、7.33亿元;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服务业居科技服务业前三位。[2]2012年,湘西自治州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5911人,拥有科研机构7个、企业技术研发机构76个、农技推广机构1217个。[3]可见,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的类型分布基本相似,以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主体,科研与试验发展、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虽然不断增多,但相比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仍较缺乏,所占比重甚少。近3年湖南及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整体虽有较大发展,但科技服务业机构的类型分布及其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没有实质性变化。

(二)科技服务机构的性质分布特征

1.按照创办主体的性质划分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创办主体。一是国家出资设立的科技服务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技术交易所等;二是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创办的科技服务机构,包括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技术授权办公室等;三是各种协会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四是民间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五是评估、审计、监督等商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4]

2.按照机构的经营性质划分

根据科技服务机构的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两类。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通常开展一些难以取得经济报酬的活动,政府部门给予必要扶持;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并存现象,并呈现出逐渐以营利性机构为主的演化趋势。由政府主导成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普遍,且现阶段仍占据主导地位。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日益呈现多元化态势,但无论是依据创办主体的性质或是经营性质看,都是“官办色彩”居多,仍以国家或政府资助、大学和研究机构创办的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为主体。概括而言,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以事业性质的单位为主,大部分是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办或扶持起步的;民间社团与非独立机构所占比例甚少,但这些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发展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科技服务机构的区域分布特征

1.大湘西地区各市州科技服务机构差异显著

2012年大湘西地区纳入统计范围的科技服务机构418家。其中,邵阳市有科技服务机构230家,占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总数的55.02%;怀化市有科技服务机构90家,占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总数的21.53%;张家界市有科技服务机构88家,占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总数的21.05%;湘西自治州与永州市的江永和江华两县最少,分别仅有9家、1家,占大湘西地区比重为2.15%和0.24%。*2012年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数通过各县市区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数合计获得。数据说明,邵阳、怀化、张家界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近年其他地区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和全省科技规划的支持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永州市江华县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底该县有乡镇科技管理单位22个、科技贸易机构1个、科研单位5个。[5]但大湘西各市州县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仍是制约全区整体科技实力进步的重要因素。

2.大湘西地区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差距明显

邵阳市积极培育科技中小微型企业与科技型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遥遥领先。2012年邵阳市辖的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湖南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3%。[3]同年,湘西自治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州内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03亿元,同比增长21.6%。[3]张家界市纳入统计范围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3.2亿元,增加值4.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2.0%、27.3%。[3]怀化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8%,[3]且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上半年发展至12家。尽管各市州科技服务业都取得较大进步,但总体看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科技服务机构的行业分布特征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集中在农业、工业以及社会服务行业等领域。

1.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长足发展

邵阳市积极拓展“星火科技12396”服务方式,建立市县(区)科技服务网络;引进省级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6家龙头企业和基地;围绕优质稻、食用菌、金银花、铁皮石斛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6]张家界市开展10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群落学和生态因子调查,完成了主要珍稀濒危物种繁育试验设计。[3]湘西自治州花垣恒远公司利用高效生物发酵技术将从虎杖中提取白黎芦醇的获得率提高到1.34%,纯度达9.93%,申请发明专利2项;龙山县超级稻攻“九”项目实现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853.6公斤,最高丘块单产达908.2公斤,居全国六个示范县百亩片平均单产第一。[3]

2.工业科技研究体系逐步完善,成果不断增多

怀化市成立湖南中药谱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煤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开发和食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特种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如采用心包膜、血管、胸膜、小肠膜等新晃优质黄牛的组织原料研究和生产具有诱导性再生功能的新型天然生物医药材料,利用牛肉副产物如骨、血、皮等加工成生物钙蛋白细胞生长因子,研究先进胶原蛋白提取和处理技术并获得骨钙蛋白产品1个。湘西通过挂牌运作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突破了湘西州地区国家级基地“零”记录;分别建立锰资源综合利用园区、锰合金深加工园区与锰不锈钢深加工园区以及5家重点骨干企业、8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一家创新管理中心;开发了高性能锰铝合金、高氮氮化锰、超细活性锌粉等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其中低品位锰矿浮选、高性能锰铝合金制备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

二、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近年发展迅速,整体科技实力与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明显进步,但整体而言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发展过程存在诸多不足。[8]

(一)规模小,种类分布不均,专业化分工不足

1.从整体规模看,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产业总量偏小,发展缓慢

2012年,湘西自治州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研发新技术16项、新产品8项,选育新品种2项,转化科技成果19项,专利授权18项,近两年累计实现产值仅16.19亿元、利税4.02亿元[3],占全省科技服务业收入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对全省GDP的直接贡献并不显著。2012年怀化市与邵阳市R&D经费支出分别为6272万元、5546万元,仅占全省R&D经费支出的0.97%和0.86%;湘西自治州次之,R&D经费支出3327万元,占比0.52%;张家界市R&D经费支出仅为261万元[3]。同年,长沙和长株潭地区R&D经费支出总量分别为355878万元和497233万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5.31%和77.28%;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四市R&D经费支出分别约为35.6亿元、8.9亿元、5.2亿元和4.2亿元,分列全省前四位[3]。可见大湘西地区各市州科技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快速发展。

2.从具体类型看,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种类分布不均,部分领域尚是空白

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中,虽然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生产力促进服务机构、科技信息培训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门类逐步健全,但各类机构发展程度不一,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在技术交易与服务机构、科技投融资服务机构、科技测试服务机构等领域甚至还是空白。致使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支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不一,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如科技咨询与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发展较快,但总体实力很弱。从事评估、审计、风险投资等业务的机构发展很慢,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

3.从专业水平看,缺乏品牌服务与特色服务优势,核心竞争力较弱

一方面,大湘西地区现有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形成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存在服务内容交叉混乱、服务形式单一现象,特色服务不够,专业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多数科技服务机构自身定位不明确,自身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稳定的服务业务,因而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调查显示,认为服务业务能够充分开展的科技服务机构仅占9%,较充分的占31%,60%左右的科技服务机构业务开展情况一般。[9]相当一部分咨询服务机构仍局限于场地、公共关系或低端技术、信息服务等低层次的服务业务,较少触及研究性、分析性或经营业务开拓与发展思路分析等战略性咨询业务。

(二)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

从其性质分布特征看,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多隶属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高校,主要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行政依附色彩浓厚。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往往经政府批准,由主办单位的利益驱使发展而来,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常培育技术市场、研究机构或大学往往成立科技咨询机构等。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的成立自然也不例外,多数是由政府出资开办或扶持起步,运营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机构官办、部门办色彩较浓,即使是民办,也带有明显的“官助民办”特征,服务业务往往依赖于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目前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机构中,事业单位占有较大比重,且在资源分布上占有明显优势,但其服务效率却相对低下。政府部门“唱主角”,民办服务机构或私人企业严重不足,导致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所有制结构极不合理,行业垄断现象较严重。

这样的体制机制很难适应科技服务业市场竞争的要求,科技服务机构很难适应并满足市场高智力服务业务的需求,造成市场竞争不充分,相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依靠自身权力优势与资金优势,垄断部分行业的资源配置,掌握着全社会大部分科技成果,挤占民营和股份制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市场未能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导致部分单位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同时过多的政府介入导致科技服务机构缺乏独立性与公正性,服务能力与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单一的投资主体导致科技服务机构融资筹资困难。政府部门为绝大部分的科技创新投资“买单”,而金融介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程度较浅,加之科技服务业自身带有的科技开发初期风险性大、收益期较长等特征,试图通过股份制、发行股票等方式吸引民营资本或社会闲散资金注入的实践势必遭受重重阻力。部分科技服务机构还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不能积极主动拓展筹资渠道,过度依赖政府部门。大部分科研机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将自己独立于企业之外,市场参与度不高。民营科技服务机构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等问题,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不够,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地域发展不均衡,科技资源共享困难

总体上说,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增长迅速,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湘西地区各市县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程度呈现出显著差距,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集中化趋势。邵阳市聚集了大湘西地区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且种类齐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湘西州和永州两地的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占比很小,发展较为落后、业务内容狭窄、服务范围不全面不专业。各地区发展的天壤之别是阻碍大湘西地区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制约大湘西地区整体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导致邵阳市、张家界市与怀化市的科技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湘西自治州和江永、江华两县科技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

另外,科技服务机构在地域结构、投入结构及行政隶属方面分布的不均衡,容易造成科技资源分散分离,阻碍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公共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是企业、组织进行及时有效沟通的主要媒介,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的有力纽带。[10]然而,大湘西地区还尚未形成区域性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公共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共享,造成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困难。公共信息流通不畅、有限的技术资源不仅直接导致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低下,还有悖于市场经济要求的内在竞争性和流动性,导致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大降低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适应能力,使其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四)涉及行业范围较窄,发展层次偏低

科技服务业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工具。科技服务业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又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与生产融合,凭借其极强的引领能力与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兴经济的制高点。农业方面,科技服务业为其提供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理念和优质的农业技术人才,丰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大提高现代农业研发水平。制造业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的科学化与分布的合理化发展,2010年全球科技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20%以上,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全面发挥了其助推器作用,实现了传统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完美融合,推动高端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11]2012年,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50%左右,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甚至超过60%,我国一线城市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也有将近40%。[11]因此,评估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除了看产值外,更应关注其对三大产业的催化带动作用。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与传统制造业体量大、技术落后、生产粗放的现状,都主要依靠科技服务业来改造与创新;新兴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技术仍处中低端,除依靠企业独立研发等途径,科技服务业是重要支撑力量。科技服务业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必须也应当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大湘西地区农业科技体系发展较完备,但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滞后等问题。以怀化市为例,农业科研成果创新滞后,种质创新结构单一尤为突出;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滞后,农业科技对农业贡献率低;农业科技政策制度创新滞后,支农投入总量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低、政府财政投资方向结构不合理、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率低下。[12]同时,大湘西地区第二产业存在生产结构不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表现为处在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并存。[13]另外,大湘西地区忽略科技服务业对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只看到科技服务业对农业与工业的拉动作用,忽视科技服务业对服务业本身的结构优化改造作用,没有发挥科技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提升作用,没有满足科技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其他服务业部门的支持。信息服务业或旅游业等服务性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尚属空白。尽管张家界、凤凰等地区旅游业较发达,但科技含量并不高。近几年,安徽黄山以科技部“数字景区服务示范工程”立项为契机,启动旅游信息化专项工程,现已拥有国内景区最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视频监控、GPS定位、公安“三台”合一、电子门禁、电子商务等多个系统于一身,可以对景区内资源保护和旅游服务提供科技支撑。2010年3月,黄山风景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示范基地”,且电子商务系统成交量累计突破12.1亿元,已成为安徽最大的旅游网上交易平台。[14]相比国内发达城市,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涉及行业范围还较狭窄,发展层次偏低,未能充分实现科技服务业的巨大影响力。

三、加快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大湘西地区应当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结构合理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科技服务业均衡发展

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刚刚起步,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及金融政策[15],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1.财政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支持主要通过投资、担保及补贴方式实现

公共性质的科技服务机构具有非盈利特征,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直接扶持。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政府可通过给予补贴或设计专项基金等方式促进其健康成长。新兴的科技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应率先投入部分资金形成示范效应,降低社会的风险顾虑,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

2.税收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支持主要通过间接优惠为主与直接优惠为辅的税收制度来保证

一要坚持贯彻已有的优惠政策,将针对科技服务业的税收优惠落到实处,避免中间环节谋取私利行为。二要积极扩大“优惠面”,针对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可采取直接免税或先征收后返还方式对科技服务外包企业免税;通过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等方式对新技术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实行优惠;采取减免税优惠制度激励非营利科技服务机构发展;通过减征个人所得税鼓励个人技术转让、吸引高素质科技服务业人才。

3.依据中央政府已经出台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宏观金融政策,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开发适合中小型科技服务机构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为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新的筹资、融资渠道。鼓励境外资本成立独资或中外合资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通过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鼓励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积极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投融资担保体系、科技转让和退出机制等。

4.多种途径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均衡发展

第一,推动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科研开发机构的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建设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第二,鼓励高校依托自身丰富的科技资源建立独立的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或者支持有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或组织,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第三,鼓励发展专业类孵化器。通过建立互为补充且各具特色的孵化体系,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推动大湘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第四,着重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特色、品牌性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根据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现实需求,选择、培育、扶植一批极富针对性的科技服务机构,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植物基因、农产品加工等特定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本着“扶一个,带一批”的原则,促进高水平的、有特色的科技服务机构率先发展,带动整个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转变行政职能,培育科技服务业多元主体

加快行政职能转变是破解不合理的科技服务机构所有制结构的前提。科技服务业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只有依赖于巨大的社会需求、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社会分工等市场条件,科技服务业才能健康发展。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科技服务机构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营,政府机关只负责“掌舵”,行政干预较少,主要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法案、反垄断法、资本市场规范法以及研究开发的技术转让政策等系列法律体系实施宏观管理,保证市场培育规范运行,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德国的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就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典型例子,其总部由理事会、委员会和董事会组成,各分中心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大湘西地区政府部门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推进科技服务业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1.科学划分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职能

科技管理部门应从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进一步减放行政权力,从行政职能中剥离事务性、服务性职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宏观重大问题上。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双重转型期,大部分地区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健全,科技服务机构缺乏一定的行业自律,实际工作中难免存在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促进和规范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努力构筑一个能保障合法权益、规范行业行为的完善的法规制度平台,为科技服务业奠定稳固坚实的制度环境基础。

2.深化科技服务业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分离科技服务机构与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的法人化,使其运作企业化、市场化,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实体,形成科技服务业的独立运行机制。

3.培育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培育多元主体能够有效激活科技服务业市场。一要尽快分离科技服务机构内部公益性业务与非公益性业务,保留公益性服务业务,将其他业务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市场化运作。二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运作机制为基本要求,鼓励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三要培育民间投资经营主体,鼓励民营机构成为市场主体。通过政策支持,合理引导民间资本以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科技服务机构的重组改造;鼓励民营资本用独资、合资、收购或联营等形式进入科技服务业;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态势,培育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体系。三要加快科技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步伐。依托有竞争力的科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企业来本地投资;以知名企业的品牌效应补充和丰富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网络架构,带动整个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强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化概念,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科技服务理念和经验的国际化企业,扩大地区国际科技服务贸易市场份额;同时大力支持能力强、条件优的科技服务机构“走出去”,丰富和拓展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业长远发展空间。

(三)统筹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大湘西科技服务业地域发展不平衡,需要统筹科技资源,推进开放共享。

1.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同一地域范围内,政府可制定科技资源共享的具体操作方法,出台鼓励资源开放共享的补贴政策,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等机构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科技资源向市场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利益共得,实现科技资源效益最大化。不同行政区划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各地政府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传统观念,改变过去“关门修炼”的落后行为,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的科技设施共享,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可通过定期开展科技研讨会议、实地考察学习、交换高素质科技人才、异地培训等形式,促进科技资源的大范围流动,以市场需求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

2.建立科技服务信息公共平台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功能完善且强大的科技服务信息公共平台,使各企业之间能够充分共享利用资源,在降低企业信息资源获取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3.要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服务创新活动,有助于科技服务业的网络化、集约化和节约型发展。国内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方式可主要归纳为星状集合、中心辐射、产业平台及政府主导四种模式。星状集合是各种中小企业入驻形成的自主集聚模式;中心辐射模式是由于区域内大型机构和企业的存在,使其产业链中的大量企业在周边设立;产业平台模式是大量同类企业集聚;政府主导模式是通过政府作用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形成的集聚模式。这些模式经常会交叉出现。[16]大湘西地区要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及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一是要结合该地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将那些基础雄厚、条件好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二是统筹规划、合理组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城市规模,形成引领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同时,通过出台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率先发展中心城区,培育功能完善的科技商务载体,吸引一批优质科技企业入驻。三是加强与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横向交流,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构建双方长期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科技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保障。四是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以研究与开发园区为重点,通过集聚各类科技服务要素的方式促使科技服务业及其相关配套行业集中分布在该区域内,形成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同时以基地发展目标为指导,定期发布有关全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创业项目或创业指南,促进科技服务机构集聚。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科技服务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业务和品牌服务,实现区域内各机构专业化、差别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发展趋势。

(四)拓宽涉及领域,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

1.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与市场并重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研机构作为一个面向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新产品的经济实体,其科技研发并不是完全公益性的,必须追求效益。因此,需要改变过去的农业科研机构纯公益性产品旧观念,重新定义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和市场属性,强化效益观念和创新观念,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经营和开发,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与产业化发展。同时,努力实现农业科技开发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除高等院校和农业科技所之外的开发主体的加入。以政策优惠扶持和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良种开发型公司等民间私营机构进行农业科技的开发,吸引外资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促使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开发主体。二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如县级财政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技术队伍的人才培养,合理优化推广机构体系;实现乡镇推广机构行政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提升其发展的灵活性与空间;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机构的市场化与专业化运作。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方式,丰富推广手段,充分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手段,提供高效、便捷、质优的技术服务。完善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机制,积极探索基金或基地合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产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广模式,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分工,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效率,扩大其普及范围。

2.构建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的机制与体制环境

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清除体制障碍,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尽快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样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第一,实行主辅分离机制。鼓励工业企业剥离其生产流程中的科技服务环节,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或将其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科技服务企业。既能满足工业企业自身的科技服务需求,又能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第二,积极发展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准确的行业,尤其是针对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环保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通过税收优惠、示范企业支持等优惠政策激励科技服务业组建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程度高的科技服务。第三,建立技术研发交流平台,探索科技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建立技术联盟,扩大科技服务业与工业的研发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制定各自科学有效的行业技术创新模式,引导科技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实现二者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第四,提高对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能够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业,政府应该提供更大的便利和优惠政策进行鼓励;对于极具示范性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服务企业,可进一步放宽其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条件。

3.提升对科技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先驱作用的重视度,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互动交融,实现全社会现代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其他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业能改变服务部门的交易方式和降低交易成本,科技服务业还能优化产业流程,加快服务产品、服务理念、服务过程、服务递送方式的创新,总之,科技服务业能够从多方向、多渠道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科技服务业又是其他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性、先导性行业,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各部门的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给予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性作用和先驱作用,以科技服务业引领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现以科技促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更高层次上以扩大科技服务业影响力支持其他现代服务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最终促成现代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友好互动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广东科技服务业与金融保险业之间的互动效应是个成功案例,科技服务业发展需要良好的融资平台风险分散机制,广大中小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17]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良性互动机制,很好实现了广东科技服务业与金融保险业的双收益。

4.加大对外科技服务业FDI的产业导向力度

一是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合理优化引资结构。目前,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业等领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应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使外商资本更多注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逐步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现阶段,房地产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是外商对我国第三产业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以及社会福利业等产业,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难以吸引国外投资者的注意力,外国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甚低。为了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均衡发展,应有步骤地引导外商投资这些弱势行业,以提高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速度。

[1]杨龙塾.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5-7.

[2]张天教,匡智祥.2011年湖南科技服务业情况分析[EB/OL]. http://www.doc88.com/p-738493021341.html,2014-06-28.

[3]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科技年鉴[K]. 2013:285.264.284.271.281.271.285.284.299-304.299-304.

[4]丰志勇.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产业密集区技术扩散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5.

[5]湖南统计信息网.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xqgb/yzgb/201404/t20140409_108734.htm,2014-06-28.

[6]邵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邵阳年鉴.科学技术[K].2012:254-255.

[7]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年鉴编辑委员会. 湘西州年鉴[K].2012:296.

[8]彭程甸,余华.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2):34-42.

[9]戴建忠.创新发展:江苏科技服务业的思考[J].华东科技,2012,(6):62-64.

[10]杜赛花,吕一尘.珠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12,(10):53-57.

[11]中国科学报.2012年:科技服务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及发展重点[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5/17/14977073_441099225.shtml,2014-06-28.

[12]杨小钰,李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怀化农业现代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51-352.

[13]夏剑锋,臧晓娟.科技服务业FDI促进我国工业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3,(10):70-74.

[14]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黄山市启动旅游信息化专项工程旅游服务业科技含量提升[EB/OL].http://www.cncn.com,2010-07-21/2015-03-30.

[15]祝子丽.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2):43-50.

[16]陈文涓.广州市科技服务业集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状况研究[J].商业会计,2014,(11):74-76.

[17]孙晓琴,刘燕然,谭敏.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关系研究[J].广东科技,2012,(14):65-7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PENG Cheng-dian, YU Hua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205, China)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service type, natur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this paper gains insight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small size companies an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ypes, a low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labor, unreasonable ownership structure, low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iculty in sharing technical resources, few involved trades, low development level, etc.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n policy,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ransform government function, cultivate the multiple subjects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p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s a whole, promot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ervice, expand the industry area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echnology services;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2015-06-10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重点项目“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4ZK2035);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湘西地区开发课题“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2013】1618号)

彭程甸(1963—),男,湖南蓝山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余 华(1976—),女,湖南沅陵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G311;G322.7

A

1672—1012(2015)04—0084—10

猜你喜欢

湘西服务业机构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湘西 国画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