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

2015-04-10蔡辰梅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认同感幼儿教师价值

蔡辰梅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0)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

蔡辰梅

(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0)

面对转岗这一职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往往会面临职业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价值认同危机、专业认同危机和社会认同危机。由于教师职业认同对于其专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价值,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重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完善职业价值观,发现职业价值,确立其价值认同感;通过提供专业培训,保障专业自主,增强其专业认同感;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声望,稳定其社会认同感。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认同危机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伴随着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以及客观上生源数量的减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富余。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却极为落后,师资严重匮乏。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实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在这种背景下,富余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充实农村幼儿师资队伍就成为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而具体到每一个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却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包括入职适应、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

“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1]5。职业认同建立的过程就是意义感和价值感的寻求过程,而一旦意义和价值得到确认,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也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是说,教师职业认同问题,解决的是教师自我心灵的问题。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Parker J· Palmer)所言,教师自我内部的心灵景观是“少有人踏足的小径”,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2]6,而且“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2]10,所以说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职业认同问题在他们的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本研究即拟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入手展开研究。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进行了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同时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20名参加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了正式访谈。研究者还利用参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机会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进行了非正式访谈。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观点和结论。

一、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

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岗位的转换可以在瞬间完成,而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则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职业认同危机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内在的职业心理状态伴随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整个入职适应过程。虽然职业认同危机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其一般有三方面的共性表现。

(一)价值认同危机

“当代认同问题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问题。在‘我是谁’‘我在哪里’和‘我有什么用’的追问中,人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身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对象身上发现并确认自己的身份和价值。”[3]16因此,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价值认同是职业认同的深层核心,是其内心深处的动力之源。六度赴白宫领奖的美国教师莎朗·德蕾伯(Sharon M.Draper)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美最优秀的教师,正是由于其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形成了深刻的价值认同感。在她的内心,“没有什么比得上当一名老师!”她会自豪地宣称:“永远不要把自己只当成‘老师’。世界上没有这种动物。你远远不止如此。看看你的手——它将决定21世纪的命运!这不是夸张的言论,而是事实。因为,老师能改变孩子的生命,正如我的老师改变了我的生命那样。”[4]11

然而,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却面临着巨大的价值认同危机。他们的价值认同危机表现在两个层面:自我价值认同危机和职业价值认同危机。这两个层面虽然难以严格区分,但区分之后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首先是个体自我价值认同危机。从中小学转岗到幼儿园之后,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专业生涯发展中在“走下坡路”,感觉自己“越混越抽抽”。一位中年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位非常优秀上进的教师,但是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她转岗到了幼儿园。她说自己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经常在夜里哭,觉得自己不如人,担心自己从此进入一种懈怠而没有方向感的职业生活状态。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其难以认识到目前所从事幼儿工作的价值。其次是职业价值认同危机。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原来在中小学的工作是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特别有权威感和价值感。并且通过考试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可是来到幼儿园之后,自己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哄着他们别哭,看着他们不闹。天天混在孩子堆里,沉浸在日常琐事之中,几乎感受不到原来意识中教师的价值感。这种工作性质的转变,令原有的价值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身心的疲倦和内心的失落。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难以建立职业价值认同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农村教育系统中是一种边缘性的存在。在具体的工作评价方面,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认可,价值认同感受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很难像中小学教师那样能通过教学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付出。这一方面影响了个体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松散懈怠的工作环境氛围,使整个群体都难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价值体验。

基于这两个方面价值感的缺失,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最初的入职适应阶段往往需要在内心作较大的调整,需要让自己学会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中发现价值,确认自己。

(二)专业认同危机

专业认同危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专业认同其含义等同于职业认同。这里的专业认同采用的是狭义,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对于专业生活性质以及自我专业胜任能力的认同状态。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转岗之前,几乎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认为幼儿教师这一工作缺乏专业性,“没有什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挑战,干起来会比较轻松自在”。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是‘乐土’”。最初听到“乐土”这个概念,很令人费解。但是听教师们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之后,又会感觉到一种伤感和苍凉。他们认为,中小学有升学压力和各种考核评价,幼儿园只要看着孩子们不出事就行了,是养心养人的地方。所以,会有一部分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态欠佳的教师主动调到幼儿园,成为转岗幼儿教师中的一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们心目中 “转岗到幼儿园的都是老弱病残”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会令那些因为真正热爱幼儿教师工作而转岗的教师感觉到自己“被遮蔽”,另一方面也会在整体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声望。然而,当这些教师真正进入幼儿教师工作的时候,却感觉到事实并非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如何帮助幼儿完成入园适应?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何上好幼儿园各领域的课程?原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的不足让他们在每天的教学管理工作上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唱不会唱,跳不会跳,弹不会弹,干讲,孩子们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想学吧,都这个岁数了,估计学也很难学会啊。”他们一方面感觉到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带给自己的挑战,一方面又缺乏专业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动力,这样的矛盾让他们很难享受到幼儿教师职业应有的快乐和充实,所以其专业认同感的建立就会困难重重。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还表现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自主的实现面临种种困境。访谈中一位教师讲述了自己的专业困境:“我所在的园是一所刚开办不久的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严重。即使我们这些幼儿老师有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意识也无济于事。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像小学生一样学习,每天来接孩子,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小班孩子的家长就为他们准备了纸和笔,让老师教他们写字。而且现在的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因为积极迎合家长的需求,他们办得红红火火,而公办幼儿园的生源远远不及他们多,如果我们不应家长的要求教写字、留作业,他们就要把孩子转走。我们左右为难,也很苦恼啊。”除了要迎合家长的要求,很多教师还要服从领导的意志。有些领导为了争夺生源,要求幼儿园就要考试,要求教师们每天印卷子给孩子们做。很多教师心疼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考试压力,但迫于领导的压力又只能顺从,无法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开展专业工作。明明知道幼儿的身心会在不科学的方法下受到伤害却无能为力。这种“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造成包括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内的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

(三)社会认同危机

社会认同主要是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所处的位置的认知。就深层而言,“社会认同的直接对象是人的行为的普遍和客观的社会意义”[3]16。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是个体建立社会认同感的重要维度。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现实的影响,幼儿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低于中小学教师,这导致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社会认同感上的落差。就具体层面而言,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感受和建立起来的,尤其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对其社会认同感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家长群体的反应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工作社会意义的体验和感受。

在担任中小学教师这一角色时,家长们会基于对子女学习的重视和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尊重而比较敬重和信任教师。而转岗到幼儿园之后,很多教师感受到的是家长的挑剔和指责,家校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普遍较多。这与幼儿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社会地位低、专业性较弱有关。一位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无奈地说:“很多家长认为,你们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看不好孩子,就要找你的事。而我原来在中学是教数学的,家长觉得你教的是很重要的知识,很多他们自己都不会。自然就多几分尊重。而我目前扮演的就是‘高级保姆’的角色,一天到晚就是哄哄孩子,没啥本事。从事幼教一年多来,我总是羞于提及自己的职业,怕别人耻笑、鄙夷。”这种社会角色认知上的“卑微感”是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的心理落差。此时,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所承受的是一种 “身份的焦虑”。“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5]6转岗作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这一改变,很多时候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和反应。而周围环境所提供的负面评价无疑造成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自身社会身份认同上的焦虑,面临着社会认同感建立的危机。

二、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建策略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急需热爱幼教工作、胜任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而在农村幼儿园中,几乎成为主力军的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无疑对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从主客观各个方面实现转变和提升,是目前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

(一)完善职业价值观,发现职业价值,确立价值认同感

建立深刻的职业认同感,体会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在重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价值感的确立需要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就主观方面而言,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要改变自身对于幼儿教师职业价值的原有认识,从工作实际出发,发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从而逐步确立价值认同感。培养教育幼儿和培养教育中小学生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很多农村转岗教师原来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教他们什么都似懂非懂的,没有多大价值。而中小学生心智较为成熟,能够很明确地接受和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然而,就儿童发展阶段而言,七岁之前的心智和情感的发育与成熟对于人的一生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学习更多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确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工作的价值是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的,需要实践的反馈和证明。一些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在赞美和感谢的回馈中他们确认了自身工作的价值感。一位原来教小学语文的李教师在转岗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为农村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童年。为此,她利用暑假时间自己在家里学习绘画、剪纸等手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孩子们收集和编写适合农村孩子的儿歌。在六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活动中,她带着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编排节目。女孩子跳舞没有服装,她就把自己和家人的旧衣服改成表演服,学校没有音响,她就把自己家的音响搬到学校。她们给家长表演,给村子里的老百姓表演。小小的幼儿园办得风生水起,孩子、家长、村民都被这个幼儿园里的气氛感染和带动着,享受着一种快乐积极的氛围。而她自己则在付出之后享受着平静的幸福。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图什么,我就看着孩子们快快乐乐的,自己心里就很美。看到家长每天高高兴兴把孩子送来,而不是转到县里的幼儿园,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其实,什么工作都在于自己怎么干,只要喜欢,肯下力气,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从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是有待发现和创造的。一个职业究竟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除了认识上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当中能够用行动创造和体现出多大的价值。正如叶澜先生所说,“我们深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6]17。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立,需要教师自己在新的专业生活中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从而确认自己作为幼儿教师的价值。

(二)提供专业培训,保障专业自主,增强专业认同感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胜任其工作,享受其工作成就感的必备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很多转岗幼儿教师的感受,他们想把工作做好,可是往往会苦于专业技能的缺乏。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一个主要差别就在幼儿教育专业技能方面。中小学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上课,主要进行的是知识灌输,而幼儿教师则需要音乐、美术、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对于农村转岗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转岗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农村转岗教师根本不识简谱、不会唱歌,面对钢琴他们手足无措。为此,就需要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生活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并获得自我效能感。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应当具有针对性,要以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为起点而展开。目前开展的一些培训项目,或者以城市幼儿园为参照系,忽视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或者脱离转岗幼儿教师的实际,导致一种“培训多收获少”的低效状态。如何培训调整内容和方式,提供切实有效的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培训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感的建立,还需要保护并实现其专业自主,使其能够较为独立自由地行使其专业权力。这一方面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专业尊重和专业自主空间。此外,幼儿教师专业自主的实现,除了需要外界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幼儿教师自身去创造和赢得。例如,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上,幼儿教师可以采取迎合家长、服从领导的态度,也可以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领和改变家长和领导的观念,用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努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一位转岗幼儿教师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当家长要求教师留作业的时候,她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国外儿童的幼儿园生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3-6岁期间小肌肉和智力发展的规律,让家长倾听孩子们在作业压力下的心声,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基础上,她留下个性化的、丰富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热情,调动家长参与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发现了孩子在思维和习惯等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家长开始跟着教师走,而不再是教师被家长牵着走。“有为才能有位”,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专业认同的实现需要其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专业层面的卓越表现和成绩,以赢得家长和领导的信服与信任。

(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声望,稳定社会认同感

生存于群体之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难以摆脱他人的目光。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则更是如此。他们在转岗期间要不断面对别人的目光、别人的疑问以及评价。而这些会构成一种巨大的社会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因为,“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5]7。因此,如何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社会声誉氛围是建立其社会认同感的重要方面。

社会认同感是在社会关系中建立的,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家校关系是较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家长应该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更加宽容而积极地面对家校之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使其获得积极的社会支持。一些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很难做到万无一失,而此时家长的苛责、抱怨甚至无理取闹,都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是帮助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顺利完成入职适应,尽早建立社会认同的有效途径。

此外,社会声望的提升还需要整个社会改变对幼儿教师职业价值和专业性的认识,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入手,加大对幼儿教师工作专业性的宣传,加强幼儿师资的培养,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入职门槛。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其社会声望,使扮演这一社会角色的人能够体验到应有的尊严感和荣耀感,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好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发展才有更加坚实的底基。

总之,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教育发展和变革过程中承受着各种压力,面临着各种挑战,然而内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需要更多地反观自身,在确立内在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而游刃有余地获得职业成就感。在内在改变和外在努力的过程中,社会外部力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和改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制约作用,通过政策和制度的调整,通过宣传和舆论的力量,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声望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幼儿教师托举着一个个家庭的未来,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未来。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需要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支撑起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建既需要主体自我的自觉和自主,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关照和支持,从而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平稳而高质量地发展,为国家创造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1][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美]莎朗·德蕾珀.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苏 肖)

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is and Reconstruction for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of Job Transfer

CAI Chen-mei
(School of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0,China)

The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of job transfer tend to fa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es,i.e.value identity crisis,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is and social identity crisis.As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fundamental value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various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rebuil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of job transfer.Specifically,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could be improved to find 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and establish their sense of value identity;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ld be provided for their position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social support system could be perfected to promote their social prestige and stabilize their sense of social identity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of job transfer;professional identity;identity crisis

G615

A

1673-1972(2015)02-0099-05

2014-1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青年课题“变革教育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重建研究”(CHA100146)

蔡辰梅(1976-),女,河北井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认同感幼儿教师价值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