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经济视角下资本主义的利润与工资关系

2015-04-10

关键词:资本家工人利润

孙 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分享经济视角下资本主义的利润与工资关系

孙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利润与工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马丁·威茨曼在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享经济思想,指出经济滞胀问题不是宏观制度和政策导致的,而是微观的工资制度产生的结果。他的思想对利润与工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分享经济思想对利润与工资关系的影响,进而阐释分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意义,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分享经济;利润;工资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涨”现象,经济发展放缓,工人失业增加。为了解决“滞涨”问题,经济分享理论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分享经济理论的提出是薪酬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进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利润与工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分享经济的薪酬模式增加了利润与工资的总量,提高了工人的总体收入水平,扩大了劳动力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冲突。那么,分享经济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利润与工资的根本对立关系?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有必要追溯分享经济的基本思想,进而厘清其对利润与工资关系的深刻影响,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一、分享经济的基本思想

(一)分享经济的思想渊源

分享经济思想的萌芽产生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他在《国富论》分配思想中提出,总产品的价值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共同分享总价值[1]。工人只能获得总产出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分给了资本积累者和土地私有者。大卫·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他提出劳动市场价格的思想,劳动市场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工资的多少、差异主要受一国的风俗习惯影响,还取决于社会改良和劳动生产力的状况[2]。马克思明确提出工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利润也是由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社会产品价值的增值都是由工人的活劳动生产的,资本只是参与了利润的生产,不产生价值增值。资本家从利润拿出一部分给工人,无非是返还工人应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工人所得的多少取决于劳动力供给者竞争实力和联合谈判力量[3]。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学派认为,企业为了实现总利润最大化目标,根据边际利润(即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来确定工人的工资,每增加一个工人的工资即可变的边际成本是根据产出的边际收益来决定的。制度经济学派从人力资本和资产专用性的角度提出,工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成为了高级工人,而与一般的工人相比,具有了人力资本效能。资本产生利润,同理人力资本也会产生利润,因此高级工人应该参与利润分享。另外,高级工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适合于某一行业或者领域,从事其他行业或领域可能造成损失,称为资产专用性。工作复杂性提高,则资产专用性的工人增多,而企业获得和培养资产专用性工人较难,因此需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分享经济的引入是恰当的选择。

(二)分享经济思想的提出

分享经济思想的提出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他在1984年出版的《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中阐述了他的思想。他指出经济滞胀问题不是宏观制度和政策导致的,而恰恰是微观的工资制度产生的结果。传统的工资制度是厂商根据某种外在的因素(货币或者生活指数)向工人支付报酬,而这种支付工资的方式与厂商的经营指数(厂商的收入或利润)毫无相干[4]。

威茨曼针对传统的工资制度提出了分享经济的工资分配模式,并区分了两者的不同。假设有一家厂商,传统工资制度下,制定周薪为200美元,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正好是200美元(假设雇用工人所创造的边际价值是递减的),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界定了企业的雇工规模。此时,企业共雇用10人,价值总额3 000美元,每人平均创造价值300美元,工资总额为2 000美元。分享经济工资制度下,工人的总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分享工资,基本工资为160美元(原工资的80%),按利润2/7的比例确定平均分享工资为400美元[2/7×(300-160)],此时平均工资仍为200美元。但第10名工人的工资为171.43美元,包括基本工资为160美元,按利润2/7的比例确定分享利润为11.43美元[2/7×(200-160)]。此时厂商雇用第10名工人,获得净利约为30美元(200-171.43)。根据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会产生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增加对工人的需求。工人数量的增加将扩大产出,产品供给增加,经济获得增长。因此,通过微观分享工资模式的实施,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产生了良性的宏观效能。

二、分享经济思想对利润与工资关系的影响分析

(一)资本主义利润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并未改变

马克思于1856年在《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中提出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用空间来度量的,而抽象劳动是根据时间来度量的。因此,将抽象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5]。新商品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即生产资料(C)+劳动力价值(V)+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M)即利润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而工人只获得了劳动力的价值。从此意义上讲,企业的利润是劳动者创造的,资本的所有者通过剥削获得了利润。资本主义中的利润和工资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资本家的所得正是工人的所失。

分享经济将增长的利润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分配,客观上增加了一部分工人的收入,但分享经济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利润和工资的根本对立关系。分享经济所分享的利润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将工人的生产与企业的经营指数挂钩,激励工人多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关于此问题已有论述,指出资本主义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6]。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主要采取延长工资获取绝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发展后期,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效率有限且易招致工人的反对,采取提高劳动生产力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分享经济严格意义上可以说是相对价值生产,通过提高工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和积极性,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将超额价值或相对价值的一小部分,根据工人的努力程度分配给他们。可以看出,不论是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无论表现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工人通过剩余劳动创造的,这个根本性质没有改变,即资本主义利润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并未改变。

(二)利润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分享经济将工人的一部分所得与厂商的经营指数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激励相容和缓解劳资冲突的目的,扩大了产品的生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利润总量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激励相容一方面指工人朝着企业设定的目标努力,另一方面减少了资本家监督工人的成本。利润分享经济是一种以相对业绩为基础的非强制性合约,或称为锦标赛合约。资本家和工人签订隐形合约,业绩水平越高的工人,获得的收入越高,每个工人在自由选择自利的目标下与企业设定的目标保持最大的一致,达到了资本家激励工人的目的。另外,分享经济中的职工持股计划等分配模式会给工人造成一种错觉——“为自己做事,还需要监督吗?”资本家间接地降低了监督成本。假设资本家的监督成本为δ,净利润P=M-δ,可见δ越大,资本家的净利润(P)和剩余价值(M)之间的差距越大。分享经济的正激励作用和监督成本的减少,使利润的总量获得了增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定了工人和资本家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工人获得工资,而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利润。分享经济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正如美国学者拉佐尼克所指出,要明白资本主义的成功发展,不仅要明白剩余价值的作用,也要明白劳动和技能怎样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创造足够的价值,让工人和资本家都获益[7]。剩余价值创造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在资本循环一次的前提下,每次循环利润越大,最后的利润总额越大;其二,在资本每次循环获得利润一定的前提下,循环次数越多,最后的利润总额越大。在资本主义前期阶段,资本家为了最大地获取利润,采取在单循环中增加利润率,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也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但这种模式会在短时间内急速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极易引起工人的反抗。为了麻痹工人和提高利润,分享经济把一部分利润分给业绩相对高的工人,降低单循环中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缓解劳资矛盾,激励工人,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进而加快资本的循环,缩短周期,提高利润的总量,即是超额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提高了利润的总量。

(三)高级工人的收入得到一定的改善

分享经济的利润分配是以工人创造的边际价值为依据的,边际价值越大获得的利润份额越多。在企业中,只有具有高级技能即人力资本价值大的工人才能获得较多的份额。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0年提出的,而后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人力资本价值是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来源,具有资本和资源的属性。人力资本是经过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源,使人具有了一定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人力资本和资产专用性相联系,一般的工人通过投资,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和资源,使其具有了完成某项工作的专门能力,因此它具有了某种专用性资产。此工人从事相同的工作,生产业绩要高于之前,为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会根据工人创造的业绩水平对他实施激励,实行一部分的利润分享,以对其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补偿。因此,这些高级工人不但得到基本工资,还得到了一部分分享的利润,他们的收入比以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高级工人的收入得到了改善,低水平工人的收入也改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低水平工人的收入不但没有改善,而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上面例子的数据,在传统工资制度下,每名工人的工资都是200美元。当然,第10名(最后一名)工人的收入即工资也是200美元。而在分享经济模式下,第10名工人(不是最后一名)的收入为171.43美元。因为他所创造的边际价值是200美元,低于平均价值300美元,它的状况没有变好,反而变坏了。资本家根据MR=MC的原则,会雇佣更多的工人,随着他们创造边际价值的逐步递减,按分享经济的原则,新加入的工人收入会更少。

三、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充分发挥分享经济在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刺激企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需求和扩大生活消费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确立人力资本产权

分享经济是按照工人创造的产品边际价值来分配利润的,隐含的假设利润分享的基础是工人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将人力资本看作与货币资本同样重要,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参与企业利润索取权的分配。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然而,必须通过必要劳动时间和资源的投资,才能产生人力资本价值。分享经济是对高级工人人力资本产权确认,有利于完善企业的产权。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产权是企业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人力资本产权的确立是“以人为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有利于产权的深入改革。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分享经济在确立人力资本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员工特别是高技能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刺激企业经济发展

分享经济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总目标努力保持一致,体现了激励相容的原则;增加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减少了监督成本;由于劳资矛盾的缓和,提升了工人积极性,加快了资本的周转速度。分享经济提升了企业的业绩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一致,缺乏工作的积极性,怠工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劳资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发展,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分享经济在刺激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减少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三)增加社会就业需求

案例中,传统工资制度下,企业根据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会雇用10名工人;而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会超过10名工人。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工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就业的需求,实现了分享经济微观政策治理社会宏观问题的目的。目前,受国际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速度,但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社会就业需求出现萎缩趋势,而需要就业人数连年递增,就业压力较大。我国企业应当考虑适当实行分享经济,可以扩大对就业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就业的压力。

(四)扩大生活消费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减缓。受国际经济的影响,2014年6月,出口同比增长7.2%,低于预期;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3%,逊于2013年平均值19.6%。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其中出口和投资都放缓。因此通过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刺激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在消费市场,富裕阶层购买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有限,必须增强中下层消费者的购买力,这样才能全面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分享经济将一部分利润分配给员工,增加了员工的可支配收入,打造出了现代的白领工人,扩大了中产阶级的群体比例,增强了社会的购买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拉动内需,扩大生活消费市场。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8.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6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9.

[4]韩笑.利润分享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5-6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6.

[6]王振中,裴小革.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发展依据[J].经济研究,2002(6):69-76.

[7]孟捷.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11(4):15-25.

【责任编辑赵颖】

F014.4

A

1674-5450(2015)01-0076-03

2014-10-25

孙威,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经济思想史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资本家工人利润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观念新 利润丰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