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介: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

2015-04-10王迎迪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周长考古人口

王迎迪①

评介: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

王迎迪①

作者:周长山

书名:汉代城市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1月

页数:196页

定价:人民币17.00元

书号:ISBN7010034257

城市是人类生活居住的空间,其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历来为学者所重视。过去有关汉代城市问题,日本学者累积了不少成果,国内研究则多以单篇论著为主,周长山的《汉代城市研究》搜集大量文献结合考古资料,对汉代城市发展、城市分布、城郭形制、城市人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是了解汉代城市的重要论著。

周长山在攻读硕士时期,即以汉代的城市作为研究方向,该书的部分内容即为这段时期的研究成果。而后在日本攻读博士,继续钻研中国古代城市史,并发表多篇论文,也以此拿到博士学位,该书的完成即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增修而成。以下就书中内容作简单概述:

第一章“汉代城市的发展概况”中,首先讨论城市的起源。过去古籍文献中有起源于三皇五帝及夏鲧两种说法,至今仍未有定论,而作者运用大量考古报告,为我们描绘古代早期城市的轮廓,借由出土对象、宫殿基址、民居、墓葬、城墙等,使我们了解早期城市的规模特点。第二部分“汉代城市的发展”中,周长山认为杨守敬在《秦郡县图序》中的估计有误,秦代全国县城应不少于800个~ 900个,随着秦统一后疆域的逐步扩张,城市数量增加,他估计秦代城市为千座左右。汉代疆域较小,城市数量与战国时期相差不远,他发现西汉新增的城市有三类: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而增设,列侯皇后公主的食邑,新辟边地上增置。

在第二章“汉代城市的分布”中,作者根据城市疏密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域:关东地区因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及历史基础,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关中地区为京师所在,上层阶级多,商业兴盛,王莽时“更始之乱”使关中城市减少,繁华不再;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地广人稀,东汉时期中原人士避乱南迁,人口南移,带来充足劳动力及先进农耕生产技术,进而促进工商经济发展,东汉时期江汉以南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超过黄淮地区,三国魏晋南北朝人口南移更明显,出现人口、城市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第一波浪潮;北方边疆地区军事色彩浓厚,边城的建设具有捍卫疆土、保卫边地居民生活的功能。

第三章“汉代的城郭”,作者运用当时所见考古报告有系统地介绍汉代城郭的修筑时间、规模、构筑、形制、布局,并对城市的水道、驰道、排水系统等进行分析。第四章“长安与五都”,记述长安城的修建史,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于长安“斗城”说的看法,他认同元人李好文的见解,“斗城”说为后人附会之词。而对于经济型城市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的规模、形制等,作者运用有限的资料与文献,逐一加以介绍。

第五章“汉代的城市人口”。古代城市的形成多出于政治与军事考虑,人口的组成中官僚集团及上层阶级所占比例甚大,除此之外,为其服务的公私奴婢、军队和大地主都是城中主要居住人口,这些人口并非主要生产者,反而是消费的大宗,突显城市的另一大特色——消费意义大于生产。

第六章“汉代城市居民的基本编制——里”,原则上里在城内、城外皆有,但作者主要以城内之里为研究对象,兼论城外之里。里的社会功能包括生产的组织与协调、管理户籍与征派赋役、维护社会治安、教化民众。

第七章“汉代城市中的市场”。在本章中,对于市场的布局、管理进行介绍,并指出早期的市多为封闭式,到宋代街市林立,官府对市场的营业时间、地点、商品、度量衡皆有所规范。

周长山长期关注汉代城市研究,该书累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创见与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一、该书的优点

(一)搜集、整理大量考古报告

运用新出土的考古报告,填补了过去文献记录的不足。

(二)扩大研究视野

过去研究受限于资料的缺乏,以致多以帝都为研究对象,该书在第四章不只论述长安,也兼论五都,有助于我们了解长安以外的其他都市概况。

(三)广泛收集各种研究成果

作者早年在日本深造,因此引用了许多日本学者论著,例如,宇都宫清吉、大岛利一、伊藤清浩、吉田光邦、木村正雄、村田治郎、关野雄等,扩充研究深度。

(四)整理相关考古材料,制作表格

在“汉代的城郭”一章中,周长山搜集考古资料为汉代城市做了一个统整表,将古城的所在省份、所在地分类列于其中,使读者能快速了解各个古城位置与城郭的规模大小。

二、待商榷之处

该书虽具有以上优点,但仍有些许待商榷之处,以下将从行文的缺失及内容观点两部分论之:

(一)行文的缺漏

1.考古报告未注明出处,如第三章第57页至第61页中,10幅汉代城址平面图未注明出处。

2.第四章第79页第二段的“唐人贾公颜”应是“贾公彦”,此处应为笔误。

3.第四章第85页中,“建元十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在南宫建成了前殿”,“建元”为汉武帝年号,此处应为校对上的疏失,光武帝的年号为“建武”。

(二)论述观点不够严谨

第五章“汉代城市人口”部分,作者使用宇都宫清吉的数据,认为西汉城市人口约占全国百分之三十,但数据过早,以此推断有失准确。

三、对该书的建议

第三章“汉代的城郭”最后部分,周长山搜集考古资料为汉代城市做了一个统整表,将古城的所在省份、所在地分类列表,在此如果能将古城位置标注在地图上,相信更能使读者一目了然,也能从中发现问题。

《汉代城市研究》成书于2001年,距今已有十多年,随着新的考古报告的出现,新的研究著作的问世,该书内容现在看来不免稍嫌简陋,其中有许多城市问题限于篇幅或数据的不足,因此着墨不多,参考价值有限,但作为综述性的论著,该书在有限的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努力还原、呈现汉代城市风貌,仍旧值得一读。

①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研究生。

猜你喜欢

周长考古人口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三星堆考古解谜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