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业企业海外工程的启示及发展思考

2015-04-10姚国庆郭前锋杨佳明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5期
关键词:矿业资源国家

姚国庆 郭前锋 杨佳明|文

本文通过研究部分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工程的启示,充分肯定了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也分类整理了影响海外项目的风险因素,指出差距和改进方向,并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690亿美元。瑞银等机构数据显示,从项目金额来看,矿产类投资占据其中近三分之一。从中国矿业联合会获悉,2013年中,中矿联年内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超过百例,涉及中国企业超过百家,基金流向全球近40个国家。然而,随着海外矿业工程规模增大,矿业项目投资亏损比例却达80%。因此,业内专家呼吁,海外矿业项目既要走出去又要防范风险。

回顾中国对外投资骤增的这十余年,从2002年的不足10亿美元、2010年的2588亿美元,再到如今的5690亿美元,是飞速发展的十几年。这十几年的发展,不乏一些经典的成功做法,但更多的是失败教训,这些应该给我们足够的警醒和启示。

矿业企业海外工程的启示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喜忧参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和借鉴,失败的教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警示,并做到防微杜渐。

1.政治风险永远需要时刻警惕

所谓的政治风险,既有国际政治的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也有来自中国的政策变化风险。目前虽然中国企业和非洲国家的资源合作成果很好,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同样也面临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及粗暴干涉,从而使中国在有些国家的项目举步维艰。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境外开展项目,要防范政局突变而带来政治风险,更要注重对当地民众意愿的维护,对外要与执政政府、反对派、社会团体、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以及项目所涉及的各级政府和民众处理好关系,并将民众意愿作为重心,才能有效抵制项目的政治风险。海外项目还会遇到所在国政局不稳、民族矛盾突出、经济贫困、法治缺失、腐败盛行等,存在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

2.法律法规风险考验一个企业的严谨程度和理念

中国企业进军海外,除去技术、经营等专业性的法律风险外,法律风险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集中在环保、用工限制、就业及薪酬福利等方面。法律风险考验了一个企业的严谨程度,海外项目实施前,法律风险分析是必须要做的课题,但是研究要接地气,符合项目所在国实际情况,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海外项目的开发和运行周期都长、外部环境复杂、法律法规与国内差别巨大,再加上文化差异,导致与当地在土地、环保、就业及与当地员工薪酬福利等方面,都会存在风险。因此要求企业在从事国际工程时,既要有专业思维的严谨,又要具有国际思维高度,有国际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执行好环保要求,才能实现好本地化管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企业与当地社会、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

3.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命运

企业的战略决策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就是我们要什么、我们有什么、我们该如何主打?“走出去”的企业,我们要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国家要什么的问题,这是由国家战略高度决定的。因此“走出去”的矿业企业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相应战略安排和部署,可以说,这样的战略在我们的国家是风险最低的,也是被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运用最好的例证。关于我们有什么的问题,其实决定了我们能从事何种战略和战术的问题。企业需要在战略格局、核心技术、科技创新、产业链建设、经管模式、员工队伍、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形成成熟完整的体系,只有这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发展,才能支撑企业海外事业的健康推进。关于我们如何主打的问题,这也是和战略要求密不可分的。战略目标的确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并承担起更多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国家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才能使目标正确,才能主打有方向,才能使上劲,不至于铆足了力气,却感觉像打在了棉花上一样。

这里想说明的几件事:一是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勇于拼搏进取,不断实现突破,固然值得肯定和赞许,但是综合风险因素,对目标市场判断后,选择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取舍之间,进退自如,才能彰显智慧。二是眼睛不需要总是瞄着高大上的企业。大的企业政治背景浓厚,与他们合作,暗藏风险。因此,如果能够和那些中型或者小型的优质公司合作,逐步积累经验,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培养国际化人才,锻炼能力,修炼内功,之后再做大做强,也不失为一种发展策略。三是参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积极参股全球矿业巨擘,是对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可以享有法理上的股东权益、学习一流的运营管理经验、充抵资源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4.境外矿业开发需要具备核心能力

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核心能力即国际资源整合能力是指中国资源开发企业有效融合国际政治资源、国际金融资源、国际人才资源以及东道国社会文化资源的突出能力。由于缺乏核心能力,导致中国矿业企业折戟海外的案例比比皆是,纵观近年因海外矿业项目亏损的公司,往往都不熟悉投资环境和当地背景、缺乏专业研究、对环保的重视不够、资金和人员储备不足等,导致在政治、经济、商务、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弱,使企业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中国矿业企业如果想“走得稳、走得好”,具备国际资源的整合能力十分关键。

5.跨文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跨文化管理既包括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文化融合,也包括项目成功后,跨文化管理的问题,是每一个在境外进行投资开发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然而中国矿业企业进军海外,也不乏一些文化融合成功的案例,并将成功概括为:包容谦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对对方企业文化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差异的存在;遵循国际化的行为规则,加强沟通,促进共识;创建培训交流机制,增进理解,提升认知。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加强跨文化管理工作,相互理解和包容,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尤其是基于跨文化背景高度重视维护和发展地方关系,扎实推进人力资源本地化工作,运用多元文化相融、共同价值管理和跨文化培训交流等方法,可以为企业的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地方关系环境,可以有效防范文化冲突。

6.HSE的重视与差距

HSE管理涉及境外工程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HSE管理,但距离一些国际先进企业尚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安全价值观、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精细化程度、“全员参与”理念的贯彻程度、事故处理的方式和重视程度的不同。国内企业在安全价值观上仍然把安全当作是“工作要求”,而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HSE管理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上,另外先进企业在HSE部门设置、资源配备上也非常科学和充足。

HSE管理既涉及项目范围内,也涉及外部环境,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重视,重要的是在战术细节上进行把控,同时需要接地气,符合项目所在国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7.社会责任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负责任

成功的企业,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敢于担当的表现,也是一个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谈到社会责任,除了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必须履行的安全环保责任外,更多的是支持当地社区的发展,从解决当地的实际需求入手,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并实实在在受益的一些事。除常规的学校、医院、修路、供电、教堂、体育场外,还需要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体系的搭建、维护、成长以及成熟入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并细化到个体的需求,既要注重长远的发展,也要解决当务之急。这不仅是一个企业为了维护人文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必须事项,也不仅仅是从维护国家的形象需要角度,而是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人类共同进步的角度,让那些偏远、落后地区的民众能够切切实实体会到世界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切切实实享受到人类发展进步所带来的胜利果实。这些如果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则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涵养和气度。

矿业企业海外发展的几点思考

1.建立海外矿业东道国投资适合等级

“十年磨一剑”,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十几年,从国家层面来说,现在应该是“回头看”的时候了,立足“中国”这个中心,建立矿业东道国投资的适合等级,将成为矿业企业境外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杨贵生先生对类似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以六项指标作为判据:目标矿种的找矿潜力,地质资料的可得性,矿业外商法律制度是否有利于外国矿业投资,法律体系是否稳定,行政程序是否清晰、高效,成功的矿产勘查开发赢利的实例多少。将世界主要矿产地分为四类:低风险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及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如智利、秘鲁等);中低风险国家(东盟国家,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如哥伦比亚、尼加拉瓜等);中高风险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中亚五国、中国等);高风险国家(部分中西部非洲国家如赞比亚、刚果(金)、尼日尔,部分亚洲国家如朝鲜、缅甸、伊朗、巴基斯坦)。

以上的指标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加上“中国元素”,例如与中国的友好程度、中国企业在该国家投资成功的实例是多少、中国企业在该国家遭遇过的主要危机、问题及影响程度等,将会影响分类结果,使上述分类具有中国通用性。所谓的中国通用性是完完全全以中国为中心,以适合中国企业投资事宜程度为标准,而进行指标确定和分类。

从国家的角度进行指标确定和国家风险分类,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为企业赴矿业东道国投资提供参考。二是有利于国家从宏观层面指导、控制、协调企业的进入,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效结合。三是便于区别对待各个国家的投资或合作策略。例如对于环保要求严格甚至到苛刻的国家,主要以那些适合绿地开发的企业进行投资为主;对于市场体系健全,被国际矿业巨擘把控,而又进入门槛很高的国家,可以鼓励积极采取并购、参股等方式;对于政府执行能力不足的国家,可以从经济援助、技术交流等角度,满足双方共同需要;对于那些急需发展,而又有中国企业成功实例的国家,例如赞比亚、刚果(金)等,可以加大鼓励和支持等。

当然,建立矿业东道国投资适合等级,只能是一个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活动的一个参考,企业本身还需要从市场化的角度,积极寻找海外发展路径,不断修炼内功,提升综合实力,投入到全球化的市场浪潮中去,在实战中锻炼真正的实力。

2.以国别为单位建立矿业投资指南档案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矿产,涉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各地的投资环境具有明显差异,建立主要矿业国家的投资指南档案,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投资指南档案可以从当地国家政治情况、主要法律要求、矿业股权、合作模式、矿权情况、程序要求、税务、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多种层面进行分析汇总,同时配备企业案例分析、经典案例分享等。便于企业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供决策参考;便于企业快速获得东道国矿业总体情况,进行取舍;便于企业快速熟悉当地法律规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企业熟悉当地中资企业及社会资源情况,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便于企业吸收经典做法和经验教训,规避常见的障碍和问题,不让中资企业在相同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等。这些将对已经在东道国或即将赴东道国进行矿业投资开发的企业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3.日本的“产业组织者”模式

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合作尚难以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全球资源商品市场价格巨幅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方面,日本的“产业组织者”模式,值得中国资源企业学习和借鉴。他们既有自己直接投资和主导的业务,也具有辅助整个生产链、从海外获取资源、提供制造业出口的平台、提供情报、提供咨询服务等功能,可以将有技术、资金、管理、建设、运营、物流等优势的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共同进行投资开发,从而也使自身实现了商业和产业的结合。

中国企业海外进军也越来越多的注重风险的分散,但仅存在于单体项目,是针对个案而对国内优势资源的一种整合,上升不到“产业组织者”的高度。所以说,中国应该打造一批能够在世界资源商品市场上具有足够话语权的企业,这个平台的搭建,离不开国家和行业的大力支持。

4.立足自身,探索发展的适合途径

中国的企业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面对市场化多年的国际巨擘公司,我们承认差距的同时,也不能妄自菲薄。能充分地认识到并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立足自身,积极探索适合的发展途径,进而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缩小或赶超这种差距,对企业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中国矿业企业在境外开发项目究竟有哪些优势呢?一是中国与东道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所在国的主权,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多年的无偿经济援助,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互信关系,为企业进行境外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中国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让经济不发达国家对中国模式充满了敬仰和信心,同时可为企业境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撑。三是中国的政府支持优势。国家实行积极的“走出去”战略,矿业资源是国家急需资源,因此支持企业的境外发展。四是中国企业的融资优势。五是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内需增加,境外资源可以在国内市场进行消化。六是部分企业的本土优势。在境外进行投资开发的企业,大多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大型民企,他们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七是人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中国人勤劳奋斗的传统优势。八是承认差距也是一种优势。中国的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既是一种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进行的。我们承认与市场化成熟多年的西方大型企业的差距,但同时这种承认差距的态度,也让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注重这些方面的提高。

谈到劣势,主要是集中在海外经验、人才、管理、技术、核心竞争力、环保意识等方面。因此在明确我们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前提下,可通过准确的战略定位、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精神,坚定信心、突破思维,积极总结和提高,立足自身,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结语

身处国际化竞争中的我国矿业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几年,应该从国家层面进行提炼和总结,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质量。而企业需要在制定战略决策、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有效识别和规避风险、精细化管理、加强跨文化管理水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各方面,不断努力和提高,以适应国际化发展步伐,做一个“走出去”负责任的企业,勤修内功的同时,树立全球责任理念,实现共同发展,树立资源价值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世界人文理念,实现和谐发展。归根结底,要基于国际化项目成功运作为平台去实现,才能是一幅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矿业资源国家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