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几点体会

2015-04-10王艳平

企业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岗位设置建议事业单位

王艳平

摘 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发挥岗位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正在由传统方式向科学规划转型的过程中,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还没有体现出来;岗位设置与其主要职能不相匹配;岗位职责不明晰,存在因人设岗现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象,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建议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对各类人员的进行分类界定。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岗位调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科学的岗位设置,有利于人才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设置出科学的岗位管理和规划,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分配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岗位设置是按照职工的成长发展规律、优势而规划,所以基本完成了对职工的分类和管理。

(二)确保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好状态。岗位的合理设置和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从第一次、第二次岗位设置的实践来看,岗位设置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岗位设置完成之后,所有与岗位变动有关的人员聘用、岗位变动、干部的推选、职工的退休等需要进行申报流程。此外,申报人员的资格必须通过一定的审核,使得申报人员明确并有能力胜任相应的岗位要求与职责。根据岗位设置相关规定,一个岗位的就业持续时间是三年,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与岗位人员签署招聘合同,在合同期满时,根据员工职责以及目标的履行情况对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以及下一个工作阶段的职责与工作安排。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无论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以及服务性岗位,都要明确其责任与义务,并定时进行考核与评价。强制性的规范了人员管理模式。

(三)有利于对职工进行考核。在事业单位,无论是党组织还是群团组织的领导人,其任用流程都需要在章程下执行,并采用任期制。按照岗位设置的规定,领导干部的聘用采用合同制,为期三年。通过 “任期制”与“聘用制”任用制度,有助于从客观上减少领导干部的“终身制”,也增加了职工对高层次岗位的竞争机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从表面上来看是一项单位内部基本的设岗工作,但从本质上来说,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事业单位高效率的考核起积极影响。

二、当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现状

(一)对岗位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的初级阶

段,是用人机制的转换以及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同时有助于不同岗位的界定与分类。目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严重的岗位界定不清的情况,一些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但没有在技术岗位上任职的职工被设定为技术岗位,其管理按照技术岗位管理,这与实际的岗位情况不符,为日后的岗位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其二是岗位设置管理人员在岗位管理上存在着思想落后的情况,大部分事业单位沿袭以往的职称管理而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岗位管理。这种“换包装”式的岗位设置管理思想忽视了岗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仅仅考虑单项管理设置,用于消化原体制下因岗位设置尔产生的矛盾。导致配套的岗位考核等工作跟不上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不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岗位设置与其主要职能不相匹配。岗位设置管理应做到按需分配,保证岗位设置与主要职能相匹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明确界定不同岗位性质并进行分类。一是按照相关规定,科研单位从事技术服务以满足社会公益服务的单位应凸显其技术岗位,并保证单位技术岗位设置超过总岗位的70%。但在部分从事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高层管理人员集中,领导及管理岗位人员比例大,实际上挤占了科研专业技术岗位;二是当前的职称设置上,共分为高、中、初三个基本层次,金字塔式的技术性岗位设置,导致岗位设置与技术人员结构存在着不小的矛盾,限制了初中级技术性人才的发展空间,不利于技术性人才在单位中发挥作用。

(三)岗位职责不明晰,存在因人设岗现象。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岗位职责与岗位设置相匹配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一,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上存在着高等级岗位与低等级岗位分工不明确,导致高低级岗位员工做同样工作甚至工作职责与岗位严重不匹配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人员在岗位设置时并没有事先对岗位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明确岗位任聘用要求以及任职条件,在进行员工岗位分配上,其出发点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尽快安置”,这导致岗位重叠以及岗位效率低下。如科研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研究室负责人及一般科技人员的岗位职责内容相互交叉、任职条件差别不大,既不利于日常工作分工管理,也不便于量化考核。其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以及详细的指导规范,使得在同岗位设置工作配套的绩效奖励工作中,很难做到奖罚分明。

(四)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不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有章可依”是规范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重要前提。首先,当前的聘用制度还表现出原来用人制度的态度,变化不明显。大部分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时岗位往往与资历挂钩,高岗位等于高工龄,这不利于激励那些拥有高技能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但任何事业单位岗位聘用都应当在竞争性的前提下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并择优录取。尤其是对于那些技术性服务的事业单位来说,仅仅考工龄与资历来设置岗位等级有悖于岗位设置择优录取的原则。其次,多岗一人的情况存在。我国相关政策对多岗一人的情况进行了限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多岗一人”的情况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管理岗位与技术性岗位重叠,部分员工既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又要进行单位管理,不利于岗位职责的分工。再次,部分事业单位待遇与岗位不匹配,平衡、协调的成分较多,激励、罚懒力度不大,挫伤了部分职工对岗位设置科学性的期待。

三、如何科学合理、规范的对事业单位岗位进行设置

(一)转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观念。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观念上出发,转变沿袭已旧的岗位设置观念。为此,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本单位的人事管理流程、聘用制度以及岗位需求等基础性信息,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需要转变落后的岗位设置观念。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按需设置,淡化工龄、资历等在岗位等级设置上的衡量标准,以事业发展为目的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强化岗位管理工作。对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仅仅要认识到岗位管理关系到员工的薪资以及福利,更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与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不应当只停留在人力资源分配层面上,更应当让每个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二)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优化岗位设置。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科学的岗位设置制度是各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工作。完整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涵盖岗位设定、岗位分析以及岗位评价等环节,只有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管理人员才能明晰各个岗位不同的性质、特点、职责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首先,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应在科学地基础上对不同岗位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划分各岗位职责与要求。其次,在对各岗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还应考察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力,用科学的手段分别量化出各个岗位的考核制度,以便于管理人员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进行评价。此外,对于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不同要求。比如,对于技术性岗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应按照技术职称对岗位员工进行划分,岗位员工的聘用应满足岗位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满足技术性事业单位对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对于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应强调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经验,最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对于工勤类岗位,岗位应对员工的服务水平以及基础操作维护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补充相关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相关单位应当不断完善岗位设置配套政策和补充相关制度做有力后盾。为此,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部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岗位特点、目标以及业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在科学合理基础上,激发员工活力。第二,在岗位人才选拔上,避免各种“人情岗”、“关系岗”现象的发生,完善员工聘用制度与流程,杜绝一切暗箱操作行为,降低资历以及工龄在员工选拔上的重要性,突出技能以及能力在员工选拔中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员工素质,使事业单位各岗位人才发挥其价值。对于管理类岗位,要在公正、透明的前提下改变落后的委任制,推行聘用制,进行竞争上岗、动态聘用,保证人尽其才。第三,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考核制度,建立全面、系统化的考核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岗位奖惩制度以及职务等级晋升制度等。

四、结论

当前,推行科学化岗位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作为一项系统化、全面化的工作,事业单位管理设置工作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以及收入分配改革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国芬.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应玲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1(5)

[3] 张胜珍.浅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J].商业经济,2011(18)

[4] 廖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考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3(01)

猜你喜欢

岗位设置建议事业单位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