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鳖达人”为何遭热议

2015-04-09何红卫石亚楠乐明凯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陈说水产养殖

何红卫+石亚楠+乐明凯

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有个闻名遐迩的“种鳖达人”,他就是今年48岁、有着20年鳖苗培育经验的陈静涛。从开始只把养鳖当副业却搭上了主业,到后来把养鳖当成事业又赔了个血本无归,再到现在成为养鳖佼佼者。陈静涛的成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而他独特的企业管理方式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热议。

身怀绝技,成就一方“养鳖之王”

陈静涛养得一手好鳖苗,尽管市场售价是其他常规种苗的2倍多,但仍供不应求,客户需要提前一年现金订货方能购到。这不,2015年的700多万尾鳖苗早已预售一空。

老陈的鳖苗好在哪里?湖北应城市的唐真强是其忠实客户,已经连续5年购买老陈的种苗。唐真强告诉笔者,老陈培育的鳖苗优势非常明显,远远好于本地鳖苗:一是成活率高,是市场常规鳖苗的1.5倍;二是生长速度快,长出同样重量的成鳖时间要比常规鳖苗时间短20%;三是残次率低,长成的鳖不喜打架斗殴,肢体完整度好;四是裙边大、颜色漂亮,非常招消费者喜爱。

老陈创办的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占地1100亩,亲鳖池450亩,商品鳖池650亩,孵化车间5000平方米,一年可繁殖种鳖苗近千万只、养殖商品鳖320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好的效益一靠品种二靠技术。老陈有3个看家品种——“宏旺1号、2号”和“宏旺牌年份生态鳖”,这是老陈多年精心培育出来的,自销售以来,就开始称霸湖北鳖苗市场,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养殖和繁育技术是老陈的绝活。老陈有一套独有的亲鳖养殖孵化技术,技术的核心就是“喂食、防病、控温”。老陈给亲鳖只喂食新鲜鱼虾,从不喂混合料;老陈有一套独特的“中药辅疗秘方”,这套秘方能够很好地给鳖池杀菌消毒,提升亲鳖和鳖苗的抗病能力;最关键的是孵化过程中的控温技术,这一点,老陈说技术含量最高。

老陈给自己独创的生态养殖模式、中草药配方、性别控制等技术上了“专用保险”。目前,他共申请专利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喂食混合料导致鳖苗发育过快,破坏了鳖苗的生理机能,长起来就缺少后劲,抗病性就差;喂食鱼虾虽然过程非常繁琐,但是能补充丰富的磷和钙,喂出来的鳖裙边厚大,更招消费者喜爱;包括酸碱度的控制、培养基的成分、沙子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怎么产生更多优质的雄鳖……这些都有诀窍。”老陈说起来头头是道。

老陈2014年拿下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一个是国家级水产原种场。目前老陈正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地建设水产基地,要把公司打造成一个集甲鱼繁育、生态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水产观光示范园。

20年养鳖15年赔,最绝望时他曾跳进养鳖池想“一了百了”

陈静涛的养鳖之路跌宕起伏。

彭场镇是“全国无纺布之乡”, 20年前的陈静涛也是纺织业大军中的一员,经营一家生产纺织机械零件的企业。但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的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老本行。1995年,他投资50万元,租了30亩地,搞起了水产养殖。“虽然仅仅是作为一个副业,但还是充满期待。”当时的陈静涛敏锐地觉察到纺织工业产销受到制约,发展空间狭隘,而农业市场无限宽广,只要思路搞对,一定会做出一番业绩。

然而养鳖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用甚少。老陈没有摸着门路,倒腾了两年血本无归。本来可以收手不干,可是他觉得做企业不能像开伞一样,想收就收。既然干了,就要干点名堂。

于是他开始了更加曲折的奋斗之路。每年陈静涛把纺织厂赚来的钱投到水产业,可养鳖却丝毫不见起色。就这么一边纺织一边养鳖,到2005年,1000多万元搭进了水产业,纺织企业却被拖垮了。

2005年的春节,陈静涛永生难忘。由于之前借尽了亲朋好友的钱,快要过年了,讨债的天天上门。老陈把自己关在家里,难过得无法过年。年后开学,女儿的学费却没有着落。那天下着瓢泼大雨,陈静涛骑着摩托车淋着雨,跑到妹夫家借了5000元。回来后老婆对他说:“别再搞了,搞了这么多年什么也没搞出来,再搞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奋斗了这么多年,女儿上学的学费都没着落,还有脸见人?!”陈静涛心如刀绞。那天晚上他悄悄来到养鳖池,想一了百了。走进水中,冰冷的池水刺痛他的神经,“自己就这么走了,老婆孩子怎么办?欠的债谁还?!”“坚决不能认输!”老陈自解自劝、自己又爬上了岸。在回顾创业艰辛时,老陈数度泣不成声。

2006年的一次同学聚会,老同学的一番话启发了老陈。老同学说,“光靠土方子肯定不行,本地品种不优化就退化,再这样下去还是暗无天日!”怎么搞老同学也不知道,不如去找教授!

老陈想到了自己曾经培训过的华中农业大学,他找到该校水产学院博导王卫民教授。王教授是水产养殖与育种方面的专家,他诚恳地告诉老陈,鳖苗培育虽然有理论、有方向,但是缺乏应用到实践的支撑数据。老陈想,已经到这份儿上了,再差还差到哪里去,不如赌一把试试。于是企业和科研在茫茫大雾中握紧了双手。

研发之路艰辛而漫长。甲鱼怕人,喜欢夜间活动,要掌握其习性规律,只能做一个夜行者。为了观察甲鱼产蛋,老陈在产蛋棚里一呆就是三四个小时,蚊虫叮咬,浑然不知,随手一摸,满手是血,腿上也是血肉模糊;在孵化室,潮湿缺氧,一般人呆上三五分钟都受不了,可他一呆就是二三个小时,好多次出来时,甚至昏厥。更可怕的是毒蛇出没,老陈几次被蛇咬得浑身红肿,幸亏做中医的岳父及时救治。也正是受益于中药,给了老陈用中药辅养甲鱼的思路。无数个难熬的夜晚是什么支撑他坚持下来?老陈说,“‘两弹一星在那么难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出来,我就养个鳖,怎么就会搞不成功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陈静涛和王卫民教授共同努力下,“宏旺1号”、“宏旺2号”相继问世,初步表现良好!

品种研发出来了,怎么推向市场,又是一个大问题!

老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破釜沉舟,把原来的纺织工厂整体卖掉,全心全意搞甲鱼养殖!卖掉的1000多万元,给老陈搞“全赊销”的资本。老陈联系了8个省有代表性的养鳖合作社,把鳖苗免费送给他们养,养出问题老陈责任全担。老陈清楚记得有一个安徽客户因为自己运输不当,鳖苗损失了30%。老陈主动把损失担了下来,让客户非常感动,从此以后当地的合作社纷纷主动找老陈合作。“一有技术,二有担当,是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2011年,老陈终于守得苦尽甘来。那一年,10亩水池的销售额为180万,纯收入130万元。“科研出效益”,老陈第一次尝到了养鳖带来的甜头,而这一天,来得却这样迟、这样不易。

多年来陈静涛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绝不是空洞的口号。

单打独斗,技不外传,企业发展模式遭热议

陈静涛的“单打独斗”在彭场镇乃至仙桃市出了名。这么多年他一人打拼出一片天地,现在企业大了依旧一人在单打独斗。

2010年之前,老陈不擅长与政府和部门打交道。“十几年都是一人默默奋斗,直到有一天忽然出名了,镇上的领导才发现本地还有这么一个养鳖大王。”他做水产业这么多年,从没贷过银行一分钱,纺织赚多少,就投多少到养殖,一点一点滚动。陷入困境时,借遍亲戚朋友的钱,也没想过借银行的钱。老陈说,因为要不动产抵押,借不出多少银行的钱,以前能借个10万就不错了,现在名声打出去了,也不过能借个30万。

2008年仙桃市一位领导到彭场镇调研,对老陈的养鳖技术非常赞许,对镇领导说,“这么优秀的企业家要发展入党,树立科技致富典型,带领村民搞养殖。”于是镇领导兴冲冲去做老陈的工作,鼓励他写入党申请书,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没想到没得到老陈的积极响应。

后来国家项目帮老陈修了路,市里和镇上的领导帮助老陈争取项目,做了大量工作。老陈开始慢慢和政府沟通。2011年老陈入了党,2014年还自告奋勇竞选陡沟村党支部书记。在竞选时老陈说,“自己一分钱工资都不要,把它全部捐献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

老陈的核心技术只有他自己知道。有领导曾说,老陈思想保守,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知道他养鳖的技术。有人建议老陈找个研究生当帮手,因为害怕技术泄露他还是放弃了。

老陈否认自己刻意封锁技术,他说,“不是不想把技术传授给别人,而是有些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如果教给别人出了问题责任谁担当?!”

平日里,公司主要是老陈一个人在操持。只有在亲鳖孵化最繁忙的六七月份,老陈会雇上十几个人过来帮忙。彭场镇副镇长戴中华对我们说,之前也曾多次劝过老陈,他的特长在于技术科研,就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把其他的事交给别人来做。现代化的企业经营要有管理、有科研、有销售、有公关等,分工协作,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老陈什么都自己扛着,把自己搞得特别累。

仙桃市委农办副主任肖刚强对老陈说,“企业家应有开阔的心胸,要有合作意识。要学习先进合作社的产业管理模式,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上紧紧把握住产前和产后的关键环节,即把握住孵化和销售的核心部分,其他的部分要放开去做,交给合作社去做,带动村民去做。抱团才能有规模,在市场上更有话语权。”

老陈说,“这些我不是没想过。我现在刚刚做起来,不是不想往大的方面发展,要一步一步来。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生前的教导,不管是做商人还是做农民,要做出表率,厚积薄发。”

猜你喜欢

陈说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将心比心
抓周
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