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蒙山大佛的历史沿革及价值

2015-04-09张林君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晋阳蒙山太原

张林君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三晋人文

太原蒙山大佛的历史沿革及价值

张林君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山西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位于太原市的蒙山大佛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型石刻佛像。它建于北齐,经历隋、唐、五代,显赫八百年,受到历朝统治者的礼遇。大佛在宋元明清时经历战火和自然风化,湮没六百年,消失于记载之中。现在,它已重现于世。蒙山大佛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记年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是迄今所知的世界第二大佛。它的重现有力地推动了山西佛教和旅游业的发展。

蒙山大佛;佛教;历史价值;现代价值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寺底村北的蒙山大佛是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金名片”。蒙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它建于北齐551年,至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它依山镌刻,结跏趺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身体颇显雄壮,有着鲜明的北朝风格。从北齐到北汉的400多年间,李渊、李治、武则天、刘知远、刘继元等帝王都曾来此礼佛。

一、蒙山大佛修建的背景

蒙山大佛的开凿得益于佛教的传播。东汉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中国化也催生了中国的佛像艺术,蒙山大佛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大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佛像作为一种佛教艺术也在此时传入中国。来源于印度的佛教艺术,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中,经过中国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不断创造,大胆融入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人格、社会心态、文学艺术,逐渐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佛像艺术,使得佛教能够更加简易地在中国流传。

(二)山西净土宗的发展

蒙山大佛景区内的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被国内外拜为佛教净土宗圣地,历史上多位高僧来此弘法修行。开化寺原名大岩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寺后大岩石为大佛像,重修寺庙并赐匾额“开化”。

中国佛教随着学说义理的完善,出现了佛教的宗派。净土宗向往“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发源于魏晋南北朝,法显、慧远、昙鸾、唐朝道绰和慈愍等大师极力推弘,宣扬佛法,倡导拜佛净化心灵,引导人们注重内在修行,多施善举,终有好报,使净土宗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净土宗念佛修行方法简单,是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为深远的宗门。

古代山西,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汉化过程中积极扶持佛教文化。北朝时期山西高僧云集,佛教文化高度发展,使山西地区传播中国佛教的地位格外突出。位于山西交城县的玄中寺就被日本净土宗尊为净土宗开山祖庭。山西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开凿大佛的政治原因

太原是东魏、北齐的别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曾在并州(太原)地区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而这一时期,北朝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公元550年北齐建立,开国皇帝高洋定都邺城,作为别都的晋阳(今太原)迎来了佛教传播和寺庙兴建的高潮。

北齐统治者把佛教奉为国教,他们以佛教规则警示和规范自己,常常倾尽国力雕凿石窟和佛像。高欢和高洋父子信奉佛教,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晋阳城不断修建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石窟群落,现如今的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就是其代表作。

二、蒙山大佛的历史沿革

大佛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经历了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使大佛呈现出一种沧桑之感,它显赫八百年,消失六百年。

(一)北齐时凿建大佛

蒙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就是开化寺,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大佛也在这一年开工凿建。在北齐王朝不足28年的统治时间里,从骄横奢侈的皇帝高洋开始,之后的六位北齐皇帝中有五位一直在修建大佛,历时25年终于凿成。

据史书记载,高洋喜好大修宫苑,把远离都城的晋阳宫修得富丽堂皇,驱使人民昼夜不停地修建。蒙山大佛工程浩大,《北齐书》、《北史》以及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记载,“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蒙山大佛完工于北齐天统五年,气势非凡。

(二)隋唐时帝王礼佛

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隋文帝杨坚改变了北周武帝毁佛的政策,他倡导佛教以巩固其统治,隋炀帝也崇信和利用佛教。隋朝仁寿初年(602年),开化寺新建佛阁保护大佛,改名净明寺。

传说隋末李渊官拜太原留守,一日,白天瞻仰过蒙山大佛,晚上就梦见自己化身一座大佛像,满天升腾出数丈光芒,景象堪为祥瑞,坚定了他起兵反隋的决心。晋阳是唐朝龙兴之地,李渊父子晋阳起兵,顺利夺下江山,终成大业。唐开国后,李氏帝王对蒙山怀有感情,武德三年(620年),唐统治者把寺又改名为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来并州巡行,至蒙山朝拜大佛,二人不住惊叹,对大佛非常崇敬。武后传下懿旨,为大佛赠送珍贵的袈裟。当给佛像赐披上袈裟时,上面装饰的各种金银珠宝瞬时流光溢彩,照耀山川。一时间,当地乃至全国的僧侣争相来睹大佛佛光,并州极为轰动,成为此地一大盛事。开化寺也因此而香火繁盛,佛名远播天下。

晚唐乾宁二年(895年),晋王李克用利用河东之力,让百姓缴纳不可胜数的钱财来资助修佛,仅仅五年动用劳工30万之多,重修出大佛佛阁。

(三)五代时重新修缮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北平王刘知远作为晋阳留守,十分重视蒙山大佛,再次重修了佛阁。这次重修的佛阁称作庄严阁,高5层,每层有13楹,计26间,一共130间,文献记载的二百尺高的大佛在佛阁之内,可见佛阁是何等高大。一时间蒙山大佛的盛大情状在皇家眼里就像国庙,在百姓眼中就是高大的神灵,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动荡历史时期,展现了非常光鲜灵异的情状!

从唐代到后汉,在经历了五代的四百多年时间里,历任太原官吏兢兢业业,一直在维护和修缮着晋阳西山大佛。不计其数的百姓前来礼敬瞻仰。

(四)元末时渐渐倾颓

唐及五代结束,宋朝到来。宋太宗在攻克晋阳后为了切断“龙脉”,下令火烧晋阳,后又引水灌城,他的举动毁掉了一座名都。

又经过四百年,元末,当地的汉人将蒙山所有的佛教产物进行了大规模毁坏。这期间大佛又历风雨剥蚀,岩石风化,寺毁阁倾,佛身遭到破坏,大佛的头部也崩塌,佛像身躯在众人眼前浑然不再。可惜蒙山大佛自那时起从所有的历史记录里消失了,此后湮没了六百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第三子没有大力动工修缮蒙山大佛,只重修了大佛的前寺院——法华寺。

(五)现代再度复兴

由于蒙山大佛在元末之后几近“失踪”,因此后人无法知晓它的确切地址,有的探佛者慨叹往日大佛的消失,有的则对历史上是否真有过这尊大佛产生了怀疑,这就给今人寻找蒙山大佛蒙上了神秘面纱。最先找到蒙山大佛的是两位“护佛使者”,他们分别是王剑霓和李晋祥。

20世纪80年代,55岁的王剑霓在太原留意寻找失踪多年的大佛踪迹。为了寻找蒙山大佛,他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终于在蒙山发现了一块已经断作三截的五代后晋北平王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碑。根据碑文记载,又寻访当地百姓,王剑霓知道大佛旁有个寺底村。他就在村附近的山中寻找高大似佛身的石崖,因为古籍记载大佛“高二百尺”,必须找到同样高度的山。他来到“大肚崖”的面前,爬上巨佛失去头部的颈上,向东南方望去,可以望见二十里外的城镇,这样的山岩高度确实符合记载。他兴奋地写出《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的论文,发表于国家刊物《地名知识》1983年第2期,立刻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和佛教界。文化部认为,大佛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真正解决了我国文史考证600年以来的一大悬案,意义重大。

另一位是山西省公路局退休职工李晋祥,王剑霓的发现也引起了他的兴趣。1997年他来到蒙山,找到了“大肚崖”,形状很像一个佛像的胸部。他组织村民清理周围的砂石,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块长度约为成年男子身高的手指形状的雕刻,他还亲自实地测量蒙山大佛的高度。2005年8月,李晋祥写信上报中国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随即责成市文物局督促市政府尽快着手对蒙山大佛进行保护性调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大佛损毁。

2006年,晋源区委、区政府开始修复和开发蒙山大佛。参考当地曾出土的两尊北齐时佛像,重塑介于清瘦和丰腴之间的蒙山大佛头像为释迦牟尼佛像,2007年10月15日,大佛全面加固结束。2008年3月,高12米、宽7米多、重80多吨的佛头添在蒙山大佛的佛颈上,一尊明显带有北朝风格的大佛像重现于世。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区对外开放。人们根据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是今63米,而称为西方“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53米)都没有蒙山大佛高,仅比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低8米,堪称世界第二大佛。从凿制年代看,蒙山大佛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三、蒙山大佛的价值

位于太原市的这座蒙山大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及在晋阳历史演变中的政治作用,创造和积累了以佛教为主要特征的丰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科研、科普和游览观光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价值可以从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两方面来阐明。

(一)蒙山大佛的历史价值

纵观蒙山大佛1400多年的历史沿革,它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这尊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大佛,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无法比拟的。它的历史价值有以下四点。

1.政治价值北齐始建大佛,西山已经有了开化寺,开化寺由皇帝赐额,这就表明寺院应属于皇家寺院。如果设想,西山大佛始凿之初并非皇家,那么,北齐后主是不可能去继续开凿西山大佛的。文宣帝高洋倾国力依山刻像,经过北齐五帝二十多年的不懈雕凿,终于凿成令人称奇的大佛,佛教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朝代,历史上仅此一例。

隋唐五代是太原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唐龙兴之地,蒙山大佛也与高祖李渊及太原公子起兵有一定的联系。李渊拜祭大佛之后得梦,遂坚定了得天下之决心,为唐王朝开国奠定了基础。唐朝的高宗和武则天瞻仰大佛、礼拜大佛,扩大了蒙山大佛的知名度。后来五代时期也有帝王兴修,给大佛的保护作出了贡献。

大佛沿革在当地历史过程中不可忽视。开化寺、蒙山大佛几乎是和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蒙山大佛在老百姓心中地位很高,在皇家帝王眼中形同国庙。

2.经济价值蒙山大佛经过北齐五个皇帝的修建,统治者发动百姓“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而且“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历经一朝终于凿成晋阳西山大佛。可见大佛不仅开凿场面宏大,而且所用人力物力丰厚,也与这块富饶的土地有关。

唐代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临幸并州瞻仰大佛并为大佛像赐袈裟,袈裟上的金银珠宝装饰顿时大放异彩,继而吸引了当地百姓,香火繁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寺院经济的兴起。

寺院经济是一个既带有宗教色彩又有经济内容的实体。蒙山开化寺聚集僧尼,香火鼎盛,寺院富裕,推动了普济天下的慈善事业和建福业。

晚唐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发动人民缴纳无数财赋,前后五年,盖成大阁,兼妆佛像,厥功30万,使所聚财尽矣。五代后晋开运年间的北平王刘知远也动工修建了更大的佛阁。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在太原佛教兴盛之时,统治者对佛教经济的重视。

3.文化价值从佛教带给中土的文化方面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的法显、慧远、昙鸾等高僧把佛法宗派不断宏显,开化寺香火极盛,佛教净土宗也在此发展。晋阳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

蒙山大佛自身传达出的佛性和人生观对于古代社会是有一定影响的。宣扬众生通过修持能从烦恼、欲念、痛苦和生死的轮回中得以解脱。佛教在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当地固有文化融合,深入百姓生活。尤其是净土宗的广传人间,连不识字的老百姓也懂得修行的办法。

蒙山大佛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推动作用。首先是对艺术内容的影响。佛教及其所产生的石刻艺术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我国历史上的佛教石刻和石窟,如莫高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巨型摩崖石刻蒙山大佛等,都丰富了这种艺术内容。其次是对艺术形式的影响。寺院中每当佛教节日来临,会有庆祝节日的活动。“这时僧侣们用俗讲说因缘的形式,即用当时较为通俗的语言讲解佛教经典。为了招徕世俗听众,还夹杂一些音乐和增加部分故事情节,这种俗讲的话本就是‘变文’的一种文学形式。”第三是对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方法的影响。佛教石刻展现一种阴柔之美感,主要是通过雕刻者的想象精致熟练地表现出蒙山大佛的磅礴气势。

4.民族价值蒙山大佛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反对四种姓制度,提倡平等思想,这是社会的进步。统治者在中国各民族之间也推行平等的制度,促进了民族间的和解。统治者还提出用佛教教义思想改造人们的思想,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融合。北朝是史称“五胡乱华”的时代,但五胡民族对佛教的态度是认可的、尊崇的。在佛教广为流传的时代,各民族拥有共同信仰,可以相互交流,民族团结不断增进。

晚唐五代十国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社会民族融合的又一时期。李克用、刘知远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都修缮过蒙山大佛,这些占领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认为佛教也是外来文明,与他们是天然的盟友。在宋朝,契丹族、女真族都信奉佛教,也都有意识地利用佛教淡化民族矛盾。

(二)蒙山大佛的现代价值

蒙山大佛发现后,国家和省市政府非常重视,下大力气做好修缮保护工作。这不仅是一次恢复古迹的举动,更使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佛教超脱静妙的色彩。2008年大佛对外开放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拜佛,这无疑扩大了人们对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也加深了对这尊具有近1500年历史大佛的敬仰。蒙山大佛的现代价值是极大的,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构建多元文化体系湮没了六百年的蒙山大佛再一次睁开佛眼遥看世界时,脚下的土地已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步入令人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时代。包容性是太原城市精神的名片,大佛安详慈善,开放包容,迎八方来客。蒙山大佛在太原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强省强市的工作中得到修复,这既体现了太原地理文化性质和城市的灵魂神韵,又满足了信众的宗教信仰需求,必将为太原、山西乃至中国赢得世界声誉。

山西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体现最为充分的地方,佛像寺庙文化愈发彰显异彩。佛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挥其文化功能,即自身扮演的文化角色和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如佛教专题学术研讨会、艺术展览等。今有人提倡以蒙山大佛景区为依托,建造一座李氏宗祠,将李渊、李世民父子和武则天等历史上的名人以及李白、李商隐等文化名人请回太原,用李姓大人物来支持以蒙山大佛为主的根祖文化,造势文化氛围。

2.发展转型社会经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都市佛教日益发展起来。蒙山大佛以及开化寺是位于城市的佛寺,具备都市佛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它比山林佛教更具“人间化”,比单纯城市佛教更富理性化。

在都市佛教成为当代中国佛教发展主流的背景下,蒙山大佛佛教寺院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大佛对旅游经济和商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太原市“南移西进”的发展道路上,蒙山大佛景区形成的佛文化与商业因素的结合,推动了晋源区的商业繁荣。

山西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太原旅游业发展框架“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两大功能、叫响三大品牌、整合四种资源、推动五线建设,形成多种开发方式并存的旅游产业格局”中,“整合四种资源”就涉及蒙山。山西开发“非煤产业”,而蒙山大佛的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既体现晋阳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拉动地区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是满足群众休闲文化生活需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景区融人文景观于天地自然,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品位。它必将推动太原市走出一条创建大景区、发展大旅游、树立大品牌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产业之路。

3.加强民族交流融合蒙山大佛在佛像造像中地位很高,从佛教讲,释迦牟尼佛是佛祖的本尊,采用的是跏趺坐式,弥勒佛一般采用倚坐式,弥陀佛一般采用立式,蒙山大佛就是结跏趺坐式,这与山西大同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是相同的。这就决定了蒙山大佛在佛像造像中的极高地位。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是弥陀佛,这些佛像都是根据佛教教义衍生出来的,蒙山大佛在诸大佛中则处于至尊地位。人类开凿最早的摩崖石刻、体量最大、世界第二高的大佛——山西省的蒙山大佛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蒙山大佛所处的开化寺是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晋阳是古代著名佛都。1990年,日本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光明寺住持栗三直隆一行人,在蒙山大佛发现者王剑霓陪同下,前往山西交城玄中寺和太原蒙山大佛处拜祖寻根。2007年,栗三直隆再次组团来到太原瞻礼蒙山大佛,并在《昙鸾大师关系表》中表明净土宗集大成者昙鸾“敕住”并州大岩寺的确址就是太原蒙山大佛处。这恰与王剑霓写的《佛教净土宗大事记》互补。他们达成共识:山西太原蒙山大佛就是中日佛教净土宗以及净土真宗的早期道场。

4.构建民主和谐社会蒙山大佛靠于西山,景区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佛是一座山净心净土,山是一尊佛净土净心。佛教文化中的心理引导、精神诊疗与伦理构建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有助于人们摆脱不安浮躁,疏通心灵;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扭转人们的信仰迷失、行为失范。倡导行善,克服困难,正契合了我们提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佛教除影响个人修养外,还影响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公德,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在现代人面对社会快速运转和激烈竞争的时候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成员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共同遵守社会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宗教是一个调节因素。佛教是出世的,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死解脱,但它又是入世的,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佛教尊崇在平等观念下维持社会和谐,于平等慈悲、度己度人思想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蒙山大佛脚下,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内心深处,那就是善。

[1]王绍曾,罗青,陶雪,刘锋.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李裕群.晋阳西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的初步考察[J].文物季刊,1998(1).

[3]王仙艳,高建华.山西太原蒙山大佛旅游资源价值简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

[4]赵琳洁.浅谈佛教在太原的演变[J].文物世界,2008(2).

[5]李茂德.天下第一佛——中国蒙山大佛[J].文史月刊,2008(6).

[6]李四龙.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J].中国宗教,2009(6).

[7]路德坤.蒙山大佛赋[J].中国法院文化,2009 (7).

[8]陈晓萌.对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探讨[J].旅游纵览,2012(2).

[9]谢强,张爱梅.蒙山开化寺平公华严塔铭书迹考略[J].文物世界,2012(6).

[10]方立天.大力发挥都市佛教的积极作用[J].中国宗教,2012(11).

[11]吴鹏程.古寺庙在宗教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晋源古寺庙为例[J].沧桑,2013(2).

(责任编辑王怡敏)

张林君(1992— ),女,山西太原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K872

A

1008-9012(2015)02-0076-05

2015-04-25

猜你喜欢

晋阳蒙山太原
晋阳胜景
“蝶”变晋阳里振翅而来
蒙山医药随想
太原清廉地图
非遗“三展”走进晋阳里
人造太原
古晋阳之歌
除夜太原寒甚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