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内涵、实践路径和现实意义

2015-04-09闻壮宏毕朝文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利益

闻壮宏毕朝文

(1.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22; 2.本溪市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本溪 117022)

试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内涵、实践路径和现实意义

闻壮宏1毕朝文2

(1.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本溪117022; 2.本溪市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本溪 117022)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制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时代内涵;实践路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协商民主作了进一步阐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制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自由平等地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适当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协商,形成参与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保证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协商民主制度才会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因为中共“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她能够在坚持自身领导地位的同时,公平公正对待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法治化、制度化特征。协商民主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使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使协商民主具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再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广泛性。协商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各政党、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各群体和各方面人士。协商的方式和渠道也具有广泛性。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来进行。最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目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实行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理论在十八大上得到确认和部署,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但其实践早在中国革命时期就有了探索。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日民主政权就具有协商民主的性质,它坚持“三三制”,而“三三制”原则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任何一个大党不应以绝对多数去压倒人家,而要容纳各方,以自己的主张取得胜利。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取得共同纲领,以作为施政的方针。[2]这说明“三三制”已经是具有协商民主雏形的政治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探索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根据十八大部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

第一,拓展协商民主渠道。首先,要加强通过国家政权机关的协商,尤其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进行的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渠道,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注意事前协商、事中协商与事后协商,以使决策结果更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发展了协商民主的形式,这些方式主要有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载体和制度平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过程就是民主协商的过程。最后,党际协商也是发扬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它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团体之间的协商,通过民主协商会、双月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协商交流,增进共识。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各民主党派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也要保持自己的组织独立性,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平等地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民主协商。其次,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才能使协商民主的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落到实处。最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场所,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广集民智、集思广益,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产生了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社区论坛等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村(居)民会议是村(居)民协商讨论公共事务的重要载体,主要对本生活区域内事关村(居)民重大利益的事项直接进行集体协商,如提出会议议题、讨论和审议、表决、作出最后的决定,体现了民主精神。最早在浙江产生的民主恳谈会,是缓和干群之间关系而进行的沟通对话活动,它脱胎于座谈会,但又区别于座谈会,它以群众为中心,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避免了领导的主观随意性,能够更全面、更广泛地反映民意,使协商、讨论的结果更具有包容性。

第四,网络虚拟空间的协商民主实践。信息时代,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已经嵌入实际生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非垄断性、非排他性,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使参与者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公民之间可以自由地辩论、交流,而且公民与政府之间也可以直接对话,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意见。但网络协商民主也存在许多问题,要注意兴利除弊,发挥网络虚拟空间的积极作用,促进其良性发展。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现实意义

当前,党中央作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民主,而且也能促进民主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利益不断分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利益的追求和权利的保护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推动力。协商民主正是与这种社会转型导致的社会结构多元化状况相适应的,承认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主张不同群体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有效的机制进行协商对话,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的一种有效治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特别是建立常态化、多层次、可操作的协商对话机制,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能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有序地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公共生活,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增进共识,推动科学决策与理性施政”。[3]党和国家正是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是社会和政治运行的重要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因为,首先,可以通过党际协商广泛地表达社会利益。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党际协商的主体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各自所联系的社会成员来表达和反映社会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党际协商坚持求同存异,蕴涵着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精神。为促进公共利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发表意见,并在理性、自由、平等的协商讨论中达成共识。党际协商坚持多数与少数相统一,既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包容批评的、不同的声音,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和表达民众的利益诉求。其次,可以通过人大和政协组织协商,全面地综合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不仅需要利益诉求的表达,还需要社会利益的综合。社会利益诉求的表达通常是零散的、局部的,对每一个利益诉求都进行回应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能逐一回应,这种回应也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综合,实效性也不容乐观,且这种回应也可能对全局性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就需要通过人大或政协对社会利益进行分析综合。这表现在: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能够通过人大代表对所联系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综合;另一方面,人民政协可以发挥自身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能,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实现更高层次、更全面的社会利益综合。在综合社会利益之后,根据社会利益诉求进行回应,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政府通过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取得共识,从而形成满足人们利益诉求的决策,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条件。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民主理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实践,是当今各国政府追求的政治发展目标。西方国家大多把选举(票选)民主作为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有其优点和进步性,是现代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强调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忽略少数人的利益,在实践中容易造成“多数人的专制或暴政”。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它牢牢把握住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并以此为前提,创造性地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体现选举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有体现协商民主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两种民主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相得益彰,推进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不断探索协商民主的渠道与方式,使我国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民主机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形式,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探索和实践协商民主实现形式,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30.

[2]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3.

[3]李金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N].人民日报,2013-01-22(7).

(责任编辑赵晓旷)

1.闻壮宏,女,民盟成员,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2.毕朝文,男,民盟成员,辽宁省本溪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

D613

A

1008-9012(2015)02-0046-03

2015-04-29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利益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