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模式研究*

2015-04-09陈冬梅陈之衡

上海保险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险公司养老社区

陈冬梅 陈之衡

复旦大学保险系



热点探讨

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模式研究*

陈冬梅 陈之衡

复旦大学保险系

一、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驱动因素

1.养老产业强大的需求空间,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

我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劳动人口下降;2037年,老龄人口赡养比将达到0.5比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65 岁以上老人人数未来半个世纪都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并会在2060年达到3.69亿的高点,占总人口的28%。其中,中国在2015年之前趋势线平缓,之后趋势线陡升,2037年完全与国际并轨。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1960年至1980年期间的“婴儿潮”导致2020年至2040年为中国“银发潮”,2040年至2060年将为“高龄银发型”社会。未来五十年,我国将继续保持较快的老龄化进程,对养老产业的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而且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但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的不断延续,使得居家养老愈来愈难。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家庭平均人口大体稳定在 4.23至4.43人之间,20世纪80年代至今,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1982年家庭平均人口为4.4人,2011年为3.02人,30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38人,下降幅度高达 45.69%。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进一步加剧了居家养老的困境。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也突破1亿人大关。上述各类情况的涌现,势必要求分散的居家养老模式需要逐步向集中的、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转变,这将增加老年人口对养老机构模式的需求。我国现存养老机构多为政府主导,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在结构上存在着供求失衡的问题,因此养老产业具有较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这些客观条件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

2.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打开了通道

国家对于包括商业保险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介入养老产业持鼓励态度,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政策法规(见下表),这为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打开了政策通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老龄事业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对新建老年服务设施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酌情给予减免,降低征地和拆迁补偿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试点开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支持保险服务养老产业。

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出台地方性支持政策。北京已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该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国土局将通过财政、土地供应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机构建设。北京太阳城项目已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按床位给予的一次性补贴。《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优先安排养老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明确财政资金补贴以及相关费用减免政策。

同时,保险资金投资政策也有了松动。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领域,从之前的禁止投资,到2010年的10%+3%(3%可投资不动产相关的金融产品),到2012年7月的20%,再到2013年的30%可用于非自用型不动产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保险资金不动产领域投资额度得到了大比例调升。

3.专业投资及业务经验是保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的行业优势

以养老地产为代表的新兴养老产业是一种“养老+地产”的复合地产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房地产开发与创造老年人新型生活方式密切结合, 房地产业和保险、医疗、科教等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这种复合开发模式有利于保险公司的介入和运作。首先,保险公司有着比较专业的投资经验。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金融系统的负债经营性质要求金融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由负债业务所获得的资金产生稳定收益。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有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保险资产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在此基础上积累了更多的投资经验、更准确的投资信息,这也为未来投资养老产业奠定了经验基础。其次,保险公司有丰富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经验,譬如养老产业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公司在产品费率、收益率的把握上比较科学充分,在复合开发模式中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优势。

4.投资养老产业有助于实现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匹配

商业寿险资金的特点是规模性、长期性和负债性,这要求其资金在投资管理中应当选取长期性的投资项目。养老社区具有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中后期资金回流稳定、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和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正好可以满足保险投资的需求。一方面,保险业作为负债经营行业,必须要求保险金的给付与投资周期的匹配,既保证稳定的偿还能力,又不丧失负债资金的收益。财产险公司的收入与支付间隔时间较短,比较容易匹配。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与支出,不仅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寿险资金需要一个长期与稳定的投资渠道,来实现自身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度。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产业资金链有以下特点:资金需求大,尤其是高质量的养老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回报期长,一个成熟、优质的养老社区的回收期通常在20至30年,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支持。因此,将商业保险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既可以为其资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弱化因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又可以满足养老产业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使资产负债匹配趋于合理。

5.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有助于延伸与扩大寿险产业链

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是目前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养老社区会创造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推动保险创新,向下带动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产业,扩展行业链条。保险行业通过灵活的保单设计服务于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养老需求,丰富养老社区入住者的个性化、高质量服务选择。

二、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

1.不动产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不动产为依托,所有养老服务获得的前提都必须获得不动产的使用权或者产权。如美国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与平安不动产公司在浙江省桐乡市合作开发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

美国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主要面向高龄人群,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各类医疗设施完善,社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无障碍特色。部分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要求一次性预付10万美元以上的定金,以获得社区入住权,入住后需按月缴纳住房、餐饮、健康护理等项目所产生的各类费用,社区将在居民死亡或协议日期前搬出时退还部分定金。为规范社区经营,美国联邦政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包括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在内的几类高度照料型社区需得到州政府授权方可开发和运营,同时必须保证与医院等其他专业护理机构紧密合作,向居民提供及时、高水平的医疗护理。

2.养老服务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提供服务,可以完全没有不动产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介机构,为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其不以居住为获得服务的前提条件,老人主要养老地点仍在家中。如法国的家居助理业与德国的家居社区养老。

法德两国都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均占总人口的20%以上。两国政府通过对民众养老意愿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因而推行了这类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养老模式。在法国,养老服务主要由中介构建。法国在2002年推出社会生活助理文凭(DEAVS),进一步推动家居助理业的发展。在德国,家居社区养老主要由家人、邻居、专业服务人员三者共同完成对老年人的照顾,政府对其进行评估并给予经济补贴。

对于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而言,除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外,可以借鉴该模式涉足居家养老,利用自身大量的保单信息优势,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实现盈利。

3.养老金融产品的开发投资模式

与养老有关的保险产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商业养老保险;二是长期护理保险。如美国养老金融产品中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倒按揭”)模式以及韩国的长期看护保险制度。

美国“倒按揭”模式是房屋产权所有者将其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评估房产现值与未来价值、借款人当前年龄和生命期望值后,每月为抵押人提供一笔养老资金,待借款人身故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所有,即所谓的“以房养老”模式。

韩国长期看护保险制度由其国会2007年颁布的《老人长期看护保险法》确立,与此同时成立了“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负责收取保险费、支付保险金、管理被保险人信息。在韩国,养老医疗开支的60%由国民健康保险公团承担,政府承担25%,居民自筹15%,按月足额缴纳。在被保险人有养老看护需求时,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负责支付看护费用。

4.不动产投资与养老金融产品的开发投资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不动产为依托,在拥有不动产产权或使用权的基础上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开发与养老有关的金融产品,使得被保险人在年老时可以到保险人的养老社区进行居住。如泰康人寿推出的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

三、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面临的风险

1.养老产业尚未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经营模式,使保险公司面临行业风险

作为刚刚兴起的产业,养老产业的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如准入标准、服务标准以及配套设施标准等,这给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下,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的经营模式只能采取“长期持有、只租不售”的形式,而其他非保险企业,如专业的地产商也可以投建养老社区,并且可以出售。各种经营模式共存,但缺乏规范。

2.国家尚未出台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具体政策,使保险公司面临监管风险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然而具体的相关政策却未出台,例如养老产业土地的性质、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经营模式等。当前政府政策大多数偏向于扶植中低端养老产业,更多的仍是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很难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与标准的指导,这使得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存在潜在隐患。

3.养老产业尚未形成规范的服务标准,使保险公司面临法律道德风险

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供养老服务获取收益。然而目前养老产业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服务标准,这使得保险公司后续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风险,如客户对服务标准不认同以及服务人员未认真履行其职责等,这将会使保险公司面临着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风险。

4.保险公司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运营人才,使保险公司面临经营风险

专业的运营团队是养老服务业得以成功发展的重要保证。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这一新的领域,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专业的养老服务运营人才,而且国内目前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保险公司在后续经营管理中将会面临经营风险。

5.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且回收成本慢,使保险公司面临定价与违约风险

养老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由于保险公司只能采取“长期持有、只租不售”的形式,使得成本回收主要依赖于租金,因此成本回收较慢。目前,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购买力有限,以租金形式回收成本将使保险公司可能面临定价风险(即价格达不到预期水平)和违约风险(即已入住者支付不起租金)。

6.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使保险公司面临社会文化风险

许多老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认为“养儿为防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社会化在所难免,但是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人们从思想上适应并接受养老社会化方式。旧观念将阻碍养老产业的需求,降低养老社区的入住率,使保险公司面临着社会文化的风险。

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看上去很美,但要实现既定目标,需要一一化解以上风险。

四、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政策制约

1.现有政策缺乏对中高端养老产业的支持

养老地产可以简单分为保障型、普通型和高档型。当前政府的相关政策大多偏向于扶植中低端养老产业,但这类投资收益率过低,不能满足保险资金的盈利性需求,因而并不适合保险公司来开发。在发展高档养老地产方面,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养老地产开发商获得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税费减免和补贴相对匮乏,信贷支持也十分有限。同时,险企使用土地等资源的成本过高,拿地价格甚至接近于住宅用地,这对目前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而言是个较大的考验。

2.监管政策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和宽松度

现有的监管制度是与金融业分业经营相适应的,对金融创新存在着较强的抑制性,险企可自主运作的空间严重不足,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险企业只能长期持有、不能出售养老地产项目,而且必须以合作的形式进行不动产的开发建设。这些较为苛刻的监管政策使得险企介入养老产业步履维艰。

3.行业标准亟待制订和完善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完善和成熟,都需要行业标准的制订和指引。2012年11月颁布的《中国老年宜居住区试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同《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一起,为养老地产行业带来了建筑标准的革新,但相关的准入标准、服务标准及细则、从业人员培训标准和执业水平评测体系等行业标准尚未确立,这些对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制约。

另外,养老产业归属多个部门管理,养老属于民政部门主管,土地属于国土部门主管,而规划又属于规划部门主管,政策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大。

五、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监管挑战

1.养老地产的界定和识别

保险公司介入地产开发会受到开发资质等方面的各种限制,想进行养老地产的一级开发更加困难。养老地产的用地性质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开发企业通常是以住宅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或工业用地等形式拿地,成本与普通商业用地没有差别,但是回报周期却远远高于一般商业地产。对于部分险企和开发商而言,当纯粹的养老地产还看不见盈利模式时,就必然会走向通过养老地产之外的商品住宅开发、商业配套开发和出售来快速回笼资金,从而总体上实现项目的利润平衡或者实现项目的总体盈利。有的甚至就会直接以养老地产的名义卖商品房。所以,对于何谓养老地产、其经营性质等都需要监管部门做出识别和界定,以及时惩处违规行为,保证市场良性运行。

2.保险资金安全性监管

《保险法》的修订与相关政策的推行,为保险资金运用拓展了渠道。但如何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应有明确的措施来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保险公司投资包括养老产业在内的不动产从政策上开闸,将会有大量的保险资金涌向不动产领域,市场风险大量积聚,是否能够顺利回本并产生盈利,将给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识别并判断市场和行业的风险,在投资和运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管。

3.配套保险产品监管

当前保险公司介入养老地产多采取“养老保险+养老社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承诺购买该公司保险产品即可在晚年入住养老社区,而实际情况是基本都需要特定条件且价格不菲,并且入住后还要面临较高的后续收费。因此针对养老产业配套保险产品的监管不容忽视,在行业各项规则还未明确之前,需要监管部门的专业监管,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监管的灵活性和宽松度

金融集团化增强与金融创新深化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保险公司介入养老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跨界经营的现象。在行业尚未成熟前,各种行业标准的形成、经营模式的探索等都需要各个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因此,对该行业的监管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经营主体的灵活性和政策的宽松度,为行业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六、商业保险介入养老产业的发展展望

1.分工协作与自建全产业链两种经营模式的选择

通过对美国养老地产成熟模式的分析发现,当养老地产作为一个单一机构难以获取低成本金融资源的支持时,风险收益的分解就成为最有效的方式。分解后,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类公司凭借稳定收益能够获得最低成本的长期资金,而运营商凭借轻资产模式获得了规模扩张的动力。分解后重新聚合的几类企业,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养老地产金融生态,它具有资金成本低、规模化速度快、抗冲击能力强的优势。

但是刚刚起步的中国养老地产领域,虽然汇聚了地产商、保险公司及其他民营企业,但各自的角色定位很模糊,更谈不上彼此的分工合作。结果,在养老地产的开发运营过程中,既缺乏专业的运营商,更缺乏长期的投资人,因此以平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采取了自建全产业链的模式。从目前养老地产还处在起步阶段的情况来看,争夺市场份额的需要、市场成熟度不高、缺乏市场参与者等因素决定了自建全产业链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只有在成熟而充分竞争的市场,分工协作才会成为最优的选择。

2.保险企业介入养老产业“只租不售”的政策抉择

为了约束保险公司假借养老地产的名义建设销售商品房,中国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参与一级土地开发。采用“只租不售”的模式,可能使得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被拉长到10年甚至20年,回报周期长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虽然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但是如果建成后直接可售,无疑会降低现金流压力,而采用租赁模式,需要运营至少3至5年后才能够达到收支平衡。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平安以深圳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旗下自有资金投资,规避了政策限制。而泰康人寿和合众人寿通过提前销售与仍然在建设中的养老社区挂钩的保单,提前回收现金流,解决回报周期过长的风险。除此之外,美国、中国台湾等较为成熟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只需专注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设计,并投资REITs买断养老社区居住权,收取会员费并开发保险客户。这些已有的实践模式都是应对目前监管要求的良好的解决办法。

3.政府为保险业进军养老产业提供支持是大势所趋

保险公司进入养老地产的驱动力之一即为提高投资回报率,但这与传统的集中养老机构的半公益性质不符,如果盈利则无法享受国家相应的土地与税费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二级土地市场获地的不确定。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政府应该为营利性的商业保险进入养老地产项目提供支持,现实中也确实出现了这一趋势。2013年,北京市率先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该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合肥、沈阳等地,养老综合用地已经正式与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一样,通过招拍挂的形式进行出售。目前需要的是出台全国性的政策,鼓励商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指导规范行业发展。美国养老社区的建立需要获取政府颁发的专业经营牌照,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套资质评估系统,对养老社区的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估。政府规定保险养老地产的养老设计和养老服务的指导、验收和评价标准,要把握住重心放在“养”而不是“老”的原则。中国原建设部和民政部发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提出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在老龄化突然加速时,政府统筹的养老金压力会率先加大,必然会主动放开和接纳民营资本和商业保险进入养老领域。而作为国民经济有力支撑和重要屏障的保险业,将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综上,政府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制订并实施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的免税、延期征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承担养老责任,提高整体保障水平;推广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效率;研究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有效衔接养老保险第二、第三支柱,提升养老保障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猜你喜欢

保险公司养老社区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社区大作战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3D打印社区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