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会展专业学生去哪儿

2015-04-09

中外会展 2015年3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人才

据报道,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727万,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将再次突破700万。新年刚过,即将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开始奔走在各大招聘会的现场,并在求职网站海投简历,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忙碌。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展行业的兴起,会展业已成为拉动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无烟产业”,各地都在积极地发展这一产业。据测算,每增加一千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而言,会展经济的发展无疑将为吸纳闲置劳动力、增加就业开辟一条切实有效的渠道。

然而,会展业在我国是一个专业人才匮乏的行业,目前国内会展业与关联产业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且会展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作机制相对国外及港台地区都明显落后;有关会展策划的人才比较缺乏,不足以令国内会展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有数据显示,上海会展人才缺口高达50%。那么,每年这些会展专业毕业生都到哪儿去了?他们理想的就业环境和岗位是哪些?他们选择工作的标准有哪些?他们最看重企业哪些方面?他们心向往之的企业有哪些?日前,本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了100多名会展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并对此加以整理分析,试图通过这些分析解读会展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选择趋向。

一、会展专业学生眼中的会展教育

从此次调查来看,会展学生对当前的会展教育状况是总体满意的。在“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否满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分别是14、58、29,总共占比超过97%,选择“不满意”的仅3人,占比不到3%(如图1所示)。

虽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些碍于情面的因素,但是如此高比例的人群选择满意,说明学生群体对于高校会展教育基本认可。而对于本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所有被调查学生都一致认为本专业有前途,其中选择“很有前途”和“较有前途”的分别为38人和66人,分别占比36.5%和63.5%(如图1所示),可见会展学生十分看好会展专业。这些学生选择会展专业的原因,“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成为得票最高的选项,达到45人,占比43.3%,其他选项的得票分别是:选择“兴趣爱好”42人,占比40.4%;选择“就业率高”7人,占比6.7%;选择“其他”7人,占比6.7%;选择“薪酬高”3人,占比2.9%(如图2所示)。

从这个选择排名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更加注重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印证了90后在职场上更加注重个性需求,这一点可以作为会展企业招聘新人及构建企业文化时的着眼点和参照。

二、工作经验从何来:会展学生的困惑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会展学生在就业方面最大的困惑是认为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在“你认为在求职时困扰你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中,选择“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共有68人,是得票最多的选项,其他选项按照得票高低依次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9票;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26票;无相关资格证书,19票;其他3票(如图3所示)。

其中,选择“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共计127票(多项选择),可见缺乏经验成为困扰会展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用工企业都希望招进来的员工“召之即来,来之即能用”,所以工作经验成为许多公司招聘时重要的参考标准。然而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缺乏的正是经验,这成为制约他们求职的最大短板。

对此,一位行业经理人建议会展毕业生放低要求,主动到基层岗位如展会接待、现场服务、招商招展等工作去历练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转到心仪岗位,不要一开始就盯着策划、设计师等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上述问题之前的另一个问题“是否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调查中,61人选择了“是”,占比58.7%,也就是说有近六成人具有相关经验,但是在求职困扰这一问题上,却有68人选择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占被调查人数的65.4%。这两者似乎互相矛盾,记者通过与部分受访者交流得知,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实践”和工作的区别。

一位会展专业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在校时或多或少都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到一些展会上做志愿者,但都是短期行为,构不成企业需求的工作经验。而且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接触到的都是很表面的工作,对展会运作一知半解,更造成了他们进入职场后的迷茫。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会展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一点从学生们“在校期间参加的培训”可以看出来,如图4所示:

由于调查学生多为会展设计及相关专业,所以参加过设计方面培训的人数最多,达到7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5%。其次,培训比例较高的是计算机、外语和管理,这些培训都偏理论,而计算机和外语虽然在职场中使用频繁,但是属于非专业技能。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改变会展学生经验缺乏的有效手段。

三、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地区成会展学生首选就业区域

会展业是区域性很强的产业,知名会展企业和展会项目资源大多集中在北上广这三个一线会展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南京、杭州、西安、郑州、沈阳等地。而会展专业学生理想的就业区域也正吻合了这一特点(此部分为多项选择)。在被问及理想的就业区域在哪里时,有57人选择北上广,34人选择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9人选择家乡,22人选择就学所在地,11人选择中部地区大中城市,1人选择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如图5所示)。

选择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数占比87.5%,充分表明会展资源集中的城市对会展专业学生的吸引力更强,除此之外,会展学生就业遵循就近原则,即在家乡和就学所在地就业,而中西部大中城市吸引力有限。这说明会展发展越好,对人才吸引力越强,同时中西部城市应采取激励措施引进人才,加快产业发展。从学生们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看中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在“选择原因”里,“就业机会多”得票65,“发展空间大”得票64,排名前二,其余得票较多的分别是“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获得50票;“生活习惯比较适应”获得34票;其余选项得票情况分别是:“自然环境好”21票,“良好的人才政策”16票,“生活条件好”13票,“生活成本低,竞争压力小”4票(如图6所示)。

从这个排名可以看出,大学生热衷于选择大城市就业主要是看重这里广阔的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生存压力小的地方就业。这种一边倒的情况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线城市就业压力大,其实不同层次的城市各有各自的定位,也有各自的优点和劣势,建议大学生们就业时还应充分考虑自身定位和长远规划,切莫一时兴起,草率决定,大城市并非遍地黄金。

四、外资和国企最受会展学生欢迎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会展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最热衷于选择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性质的企业”的问题上,选择外资企业67人,占比64.4%,选择国有企业63人,占比60.6%。紧随其后的是民营单位,得票38,占比36.5%。而政府机关获得23票,社团组织与其他企业分获6票和9票(如图7所示)。

在这种选择的背后,学生们更看重的还是发展前景,其次是工作稳定、薪酬待遇以及兴趣爱好。学生们选择就业单位的因素的得票情况如图8所示:

五、会展学生倾向对口行业

会展业就业方向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如会展公司;第二是场馆;第三是相关的服务性企业。

相应的,会展业人才也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人才,包括策划、现场管理、招展招商人才;第二是场馆管理人才;第三是服务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饭店和搭建人才等。会展人才也可按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性人才来分类。

从本次调查中关于就业意向的反馈情况来看,会展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的契合度较高,偏重会展及设计类工作,其中会展行业得票最高,为73,设计类紧随其后,得票60,随后依次是:策划46票,广告23票,公关17票,营销14票,其他3票(如图9所示)。

从这个选择情况看,会展学生在选择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这一点在“你选择此行业的原因有哪些”这一问题中得到了印证: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58人,占被调查者55.8%。其次,选择“朝阳行业,前途远大”的达到了46人,选择“创业机会大”的27人,选择“收入较高”的15人,选择“稳定”的6人,选择“其他”4人。

六、会展学生心仪哪些企业

本次调研的最后,我们列出了部分业内企业,让会展学生选出他们心仪的企业。出乎记者预料的是,虽然被调查者多是会展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我们列出的几家业内知名的设计搭建企业的得票却没有主办单位和展馆企业的票数多。我们总共列出13家企业,其中设计搭建企业5家,获得总票数81票;主办企业3家,共计得票72;展馆企业5家,共计得票167。排除企业数量差异因素,从3类企业得票平均数来看,展馆最受会展学生欢迎,平均得票33.4;其次是主办企业,平均得票24;设计搭建企业排最后,平均得票16.2。而在展馆企业中,得票最高的是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为53票,可见虹吸效应已经不仅体现在业态的竞争上,同时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上也有着很大的优势。而在设计搭建企业中,得票较高的是北京笔克和点意空间,分获27和21票。

在主办领域,我们列出了三家外资企业:励展、法兰克福展览以及汉诺威展览,其中得票最高的是法兰克福展览,获得了32票。抛开企业类型因素,就单个企业的得票情况而言,设计搭建企业得票也较低,排名前2的北京笔克和点意空间在13家企业里排名第五和第七,处于中等水平。这反映出,虽然会展学生就业时注重“专业对口”,但是实际上对于设计搭建企业的热情却并没有那么高。由此可见,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并不成熟,甚至存在自相矛盾和思路混乱的情况。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认为,学生就业情况如何,从大范围看与市场需求有关,而从小范围看与教学定位有关。

首先,相比传统学科,会展专业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尽管不同学历层次培养体系正逐渐清晰,但有些学历层次是有内容而无名分。如学会展的博士生尽管要做会展博士论文,却不能拿会展学博士学位,全国高校都如此。其次,现有教材缺乏核心知识,会展院校特长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如何教学生,不清楚哪些单位需要招人,也不明白招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学生。

对此,他提出了“大会展”的概念,认为奖励旅游、特殊活动、教育培训等都可以纳入会展业范畴。建议由“切段式教学”改为“板块式教学”,应该开阔教师的思维,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促进共识的达成。

七、展览公司的人才需求现状

诚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会展毕业生的就业趋向除了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价值观念,以及会展专业培养的定位有关,也和展览公司的人才需求有关,可以说,展览公司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会展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公司基本是本土民营公司,外资公司和国有大公司不但数量很少,而且因为业务稳定、管理规范、人员精干,一般不会大量招募新人,尤其是不愿招募没有经验、外语能力较弱的应届毕业生,而为数众多的本土民营公司需要人手,但由于企业体制、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用人不够规范,导致了会展专业人才的缺口。

其实,当下已经有不少会展公司看到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然性,也认识到需要引进新人来提高企业素质的必要性,而他们更期待着有明确的自我定位、良好业务能力的毕业生加盟。

目前,会展行业人才的中高端人才比较缺乏。例如,重庆会展行业人才规模在6000人左右,而参照北京、上海等地会展业与人才规模的匹配状况,重庆需要2万人的人才队伍,缺口1.4万人。其中尤其以中高端的综合性策划、创意等人才最为缺乏。

重庆经过几年努力,人才缺口的情况已有改观。截至去年,重庆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12所,在校学生1000余人。去年12月,重庆举办了高校大学生会展职业技能大赛,对推进重庆会展行业“四位一体”(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的联动机制建设,构建重庆会展人才“智库”与高校大学生的阶梯式人才储备模式,引导会展行业职业能力标准的制订和职业培训的规范化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为了满足会展行业专业人才需求,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合作开展会展业职业经理人证书考试。会展业职业经理人(简称CCEM)是指运用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的策划、组织、运营等相关经营管理工作并以此为职业的管理人员。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的中级、高级会展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表明持证人具备从事相关职业活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是相关用人单位录用、晋升和评定职称的参考依据。

总之,在这样一个服务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里,大学里专门的会展教育将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因为在会展活动中,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过程管理都是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会展项目的成败。因此,具备服务精神、开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的高端人才,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复合型会展人才,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素养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当然,一个优秀的会展人才跟他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加强会展专业培养和社会专业培训,建立一个好的会展人才培育和发展平台,为他们营造一个优越的发展空间。

随着会展业人才的与日俱增,接受了正规会展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和复合型会展人才,将是未来会展行业发展中最值得期待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