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话语权的翻转

2015-04-08南方朔

南风窗 2015年8期
关键词:杯葛刻板亚投行

南方朔

近当代的学术思想界和政论界,受到法国思想家福柯(M.Foucault)的启发,而有了一个新的知识概念,它就是Discourse,中国将它译为“话语”,它的确实意义,乃是任何权力主体,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它们的发言都不是可以自我决定的,而是受到发言者的权力关系位置所制约。因此,“话语”乃是一种权力,称之为“话语权”。“话语权”的不对等,弱势者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遂告确定。

中国以前没有“话语权”,因此中国在世界上遂无法自我定位,都是西方人在替中国定位:中国是个“威胁”,中国的经济只会“剽窃”和“抄袭”,中国对外拓展关系,一定是贪图资源的“新殖民主义”,外国记者一写到中国,就二话不说地套上这些帽子。英国当代学者布莱恩·特纳(Bryan S.Turner)以前就指出,“刻板印象”及“话语”的形成,是靠权力关系,它的改变也必须首先去改变权力关系,只是骂别人有偏见,是没有用的。

在2014年时,我在一些观察的评论中,即已指出,中国的“话语权”已到了翻转的时刻。中国由于综合国力持续成长,而且高端的创新不断,特别是在2014年,中国正面建设性的国际活动不断,西方对中国以前的那一套“刻板印象”已开始不再讲得出口,西方说到中国,肯定的正面说法已开始出现。

到了2015年,“话语权”的正式翻转已告出现。尤其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这两个议题,虽然美国极力杯葛,但很多国家都站在中国一边。“亚投行”问题上,以前唯美国之命是从的英德法澳及韩国等国,这次全都违抗美国的意志,站到了支持中国的一边,在以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为何现在成为可能呢?我的解释是:

美国的霸权以到处树敌为主,在全世界已引起广泛的怀疑,所以最重要的欧洲国家已出现“脱美”的趋势。德国开始“新东进政策”,亲俄亲中;英国的保守党政府最近对美国的干涉内政已相当反感。这种大趋势已使美国意图策动出“反中联盟”增加了难度。中国在世界上的权力关系位置已开始改变。

近年来中国已不再意识形态化,而是从经济力出发进行国际交往,因而能广结善缘,促进了国际权力关系的改变。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倡议,这是跨区域的两个大计划,可以形成新陆权和新海权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形成新的和平秩序,所以不但亚洲支持,欧洲也支持。近代欧洲一直希望建立欧亚通路,形成欧亚新秩序,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正好符合了大家的梦想。这次博鳌论坛,因而有了极强的正当性。中国的“话语权”因而能够水到渠成,因势利导顺利形成。

因此,2015年3月,乃是世界权力关系翻转的时刻,中欧关系开始亲和,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虽然美国极力杯葛阻拦,但中国的“话语权”业已形成,所以美国的破坏无效,反而是美国自己被搞得焦头烂额,骑虎难下。最近美国内部指责白宫“搞砸了”的声音已现。诸如前财长萨默斯及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认为美国政府的鹰派作风只会惹是生非,自陷孤立。美国的国际话语权业已削弱,中国的话语权则开始翻转。

美国在“亚投行”大失颜面的此刻,我对中国倒是有两个建议:一个是,根据美国的一贯风格,当它大失颜面,一定不会摸摸鼻子就算,必定会扩大惹事,最近美日已不只在东海加强准备,美日的军事合作更向南海延伸。环中国和周边,将会更不得安宁,考验着中国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的话语权已经形成,将来的国际权力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为了确保话语权,显然已需要强化经营国家形象,自我定位為一个宽宏大量的友善说理大国,小媳妇熬出头,最忌讳的就是成为恶婆婆,中国要成为好婆婆。

猜你喜欢

杯葛刻板亚投行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图解“亚投行”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关于亚投行